學達書庫 > 高陽 > 安樂堂 | 上頁 下頁
五九


  皇帝口中的「太爺爺」,是指太子曾祖父仁宗,軀體肥碩,行動不便,當然亦不能騎射。居東宮時,他的兩個同母胞弟,漢王高煦、趙王高燧,總是有意無意,在成祖面前笑他哥哥。成祖非常懊惱,甚至下令節減東宮膳食,想迫使他減肥。但誠如有人所說:天生胖的人,哪怕喝水都會長胖。

   這種不合常理的話,居然在仁宗身上證實了。因此,成祖幾次考慮改立東宮。但因太子妃賢慧,善於調護,而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是,成祖曾密詢袁珙之子、相術不遜于父的袁忠徹及盛啟東,東宮壽算如何?皆言不永。成祖因而想到,永樂九年所立的皇太孫——亦即後來的宣宗,氣度端凝,文武兼資,將來必是英明的太平天子;為子存父,不宜廢立。

  「從太祖、成祖兩朝以來,我大明朝立長就成了家法了。你的資質不如你幾個弟弟,我守家法,仍舊讓你繼位。」

  感激涕零的太子,抱著皇帝的一雙腳,泣不可抑。皇帝亦頗為感傷。李賢便向太子說:「請殿下收淚,聖躬宜乎靜攝。」

  這一來,太子不敢再哭,淚眼婆娑地望著皇帝。「前朝帝皇為子孫著想,總是留賢相為之輔弼,我把李賢留給你!」皇帝緊接著說,「你要用尊稱,待之以師禮。」

  「是。」太子站起身來,向李賢作個揖,口中叫一聲:「李先生。」

  「不敢當,不敢當。」李賢磕頭還禮。

  「你先退下去!」皇帝對太子說,「我們君臣還有話說。」

  「是!」太子先向皇帝叩辭,起身又向李賢拱一拱手,方始倒行數步,轉身出殿。

  「李賢,我有幾件事交代你。」

  「是!」李賢面對皇帝,跪受遺命。

  「第一,後妃的名分,絕不可變易。」皇帝問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賢知道,這是為了保護無子的錢皇后,便即莊容答道:「聖意謹已默喻。」

  「第二,太子即位百日後,行大婚禮。待選的三女子,各有長處,我無成見,將來由他們母子自己去商量。」

  所謂「他們母子」,當然是指周貴妃跟太子,此事非由宰輔所能置喙,李賢只答一聲:「是。」

  「第三,殉葬這件事,太無謂了!從我開始,永遠廢止。」

  聽得這一句,李賢對皇帝從心底泛起敬意,站起身來,捧著牙笏,塵揚舞蹈地,重新下拜,說道:「皇上聖德如天,臣不勝欽服歡忭之至。」

  「上天有好生之德」,皇帝一轉念間,許多無辜的宮眷,得慶重生,所以李賢頌以「聖德如天」。皇帝自己也覺得這件事做得很痛快,胸懷一暢,加以參湯的力量,精神複振,拿起禦榻旁邊的金鐘搖了幾下,裴當隨即又出現了。

  「你端張小凳子來給李閣老坐。」

  李賢謝過了恩,站起身來,一見裴當,有了計較。「裴太監,」他說,「皇上交代,萬年以後,不用妃嬪、宮女、內侍殉葬,這件好事現在還不能發明詔,你不妨先宣示聖德,讓大家領受皇上天高地厚之恩。」

  裴當目瞪口呆,愣了一會,突然笑顏逐開,跪下來說了兩個字:「請旨。」

  「不錯!」皇帝答說,「你去傳旨好了。」

  「是。」裴當響亮地答應一聲,興沖沖地出殿去傳播喜訊。

  李賢原來是怕皇帝會改變心意,故意出此一著,將生米變成熟飯,便難更改。但後世呢?如果出一個昏君,難免倒行逆施,不顧祖宗成憲,還得再下一番工夫,將它做成一個鐵案。

  於是他說:「臣尚有所言。」

  「好,好!你說。今天我精神好得多了。我們好好兒談談。」

  「臣以為聖子神孫,謹守家法,自可無虞。但後世如有不肖之臣,蠱惑君上,更改成憲,有負皇上如天之德,不可不慮。」

  這是很婉轉的說法,其實李賢所憂慮的是後世天子自己不遵成憲,而且那還不是日久年深,數典忘祖。宦官干政,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太祖在日,曾為此發過一篇正論,他說他讀《周禮》,周朝的內侍,不及百人;到了漢朝,用至數千,因而生出變亂。此輩只可司灑掃、供奔走,不可別有委任。又說:「太監良善的,千百中無一、二;奸惡的不計其數。用他們為耳目,必受蒙蔽;用他們為心腹,即成心腹之患。駕馭之道,在使他們畏法而不可使之有功。畏法則言行自必檢束;有功則必逐漸驕恣難制。」因而訂下一個制度,太監不許識字;洪武十七年且在宮門口立一塊鐵牌,上鑄十一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嚴勅外朝各部院,不得跟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二十四個宦官衙門,有文書往來。

  至成祖即位,亦曾公開宣示:「我恪遵太祖遺訓,如果沒有鈐用禦寶文書,一軍一民,內官不得調發。」可是永樂元年即有太監李興,出使暹羅;接著是派鄭和率舟師下南洋;永樂八年,派太監監軍、巡視邊防。仁宗洪熙年間設置各行省鎮守太監,充耳目,寄心腹,太祖遺訓,早丟在腦後了。及至宣德四年設「內書堂」,命大學士陳山教小太監讀書,更是公然違背成憲。

  皇帝亦明白李賢的言外之意,認為顧慮得有理,點點頭說:「你看呢?該怎麼預為防範?」

  「臣請皇上頒一道親筆朱諭,供奉內閣,永著為令。」

  「這道朱諭怎麼寫法?」皇帝說道,「你替我擬個稿子!」

  「是。」李賢起身說道,「容臣至裴太監直房擬就再呈。」

  裴當正要到後宮去傳旨,李賢將他攔住,說明緣故,借他的直房,擬好手諭稿,一起入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