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散文選

"咖啡或茶"


  草成這樣一段文字:
  晚上九點五十分。中環一家咖啡館的燈光和燭光並沒有照進那些客人的腦子裡。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腦中白天晚上都亮著好多種顏色的霓虹燈看板,比咖啡館裡的燈光燭光亮好幾倍。三四十歲壯年人的頭髮都讓香港倫敦紐約的證券交易所的電腦不停敲打,咖啡館裡的燈光燭光只隱約照出他們半禿的頭。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不太多;腦中亮著兒時鄉下夜歸人手提的燈籠,半明,不滅。燈籠不夠亮;他們看不見咖啡館裡的燈光燭光,只看見燈籠下青白青白的石板路。中環這家咖啡館的咖啡泡不出當年歐美咖啡館裡的靈感。

  寫到這裡停筆重讀,發現整段句子是無端生出來的句子,只見感覺不見實事。趕緊不往下扯。燈光和燭光不是互光,當然"照不進客人的腦子裡"。誰都看不到年輕人腦中的霓虹燈看板,到底又是哪一些行業的看板?三四十歲的人不是每一個都"半禿";更不是每一位都買股票。寫"燈籠"的五六十字想營造一點時間空間交疊的效果,不料陷進詩詞的泥沼中,愈發不能自拔!

  光寫直覺感覺難切實際。近年連寫小說都要做多年專題研究才能成書,況乎散文小品。周作人愛抄書不算錯。知識爆炸,獵涉學問獵涉不完,偶得而錄,也可補補別人的遺漏。要能加點自己的議論,更好。咖啡館和咖啡學問並不小。西元八五○年阿拉伯牧羊人最先發現咖啡樹。十六世紀下半葉咖啡盛行土耳其;一六一五年輸進義大利。此後五十年中,法國人英國人開始喝咖啡,一六五0年英國第一家咖啡館在牛津開業,叫"天使",也許因為十六世紀阿拉伯詩人作詩吟詠情婦勸喝咖啡催情,詩人自誇喝了可以鬥四十名騎士,擁五十位美女。其實未必。一六九五年巴黎醫學院出報告,說男人常喝咖啡生殖力會減退;英、法女人擔心得不得了。德國女人不理,大喝咖啡;巴哈於是譜大合唱曲笑那些婦人。至於當年歐美咖啡館中邊喝邊聊,搞出法國革命、印象主義、頹廢派、超現實主義、搖滾樂文化、存在主義、迷惘的一代,更是大文章的料子。咖啡館裡咖啡之外還有茶喝。茶也害人。中外論茶有褒有貶,研究起來資料不少,結論還是張大複《茶說》裡那句話:"天下之性,未有淫如茶者也。雖然,未有貞於茶者也。"吃英國早餐必有一道"咖啡或茶"任選一樣,多少道出做人做文可有選擇之樂、選擇不多之苦。不如擲筆!

 


學達書庫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