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於少保萃忠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一回 逢相意誑上奏疏 吐丹忠親寫供狀


  上皇複位,群臣黎庶,無不歡喜。此時景泰病危,耳中聞得鐘鼓響,乃問內使曰:「今日鐘鼓響,敢是於謙設朝?」

  內使答曰:「聞得眾官請太上皇帝複位。」

  景泰聞言,乃曰:「哥哥做亦好,朕無憂矣。」

  越二日,景泰崩。

  上既複位,乃問有貞曰:「朕今複位,改年號不改。」

  貞答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陛下初複大位,宜新天下耳目,以成中興之治。」

  於是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覆命有貞草詔,以誥天下。即命有貞以本官兼翰林院大學士,入內閣,典機務。

  是日於公入朝,欲就班行禮。忽有旨下,拿于謙、王文、范廣並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獄,因有貞誑言共謀迎立外藩之故。又有旨逮內閣陳遁、商輅、蕭鎡,尚書俞士悅,江淵、項文曜、古鏞、丁澄、沈敬俱下獄,以其知王文之謀,故縱之也。即日出章綸於獄,升為禮部侍郎。升許彬為吏部左侍郎,薛瑄為右侍郎。又論迎複功,維封石亨為忠國公,食祿一千五百石。張為太平侯,食祿一千三百石。為文安侯,食祿一千二百石。封楊善為興濟伯,食祿一千石。吳瑾加侯爵,增祿三百石。封徐有貞為武功伯,食祿一千二百石,世指揮使,入閣辦事,並封其三代如爵,又賜章服玉帶,複諭前隨駕功。升袁彬、哈銘並為錦衣指揮僉事。高盤為錦衣同知。把台蔣信已故,贈忠勇伯,徐有貞遂矯旨令法司將王文、于謙、范廣等嚴加拷掠。必令招迎立外藩之事。王文不勝憤辯。於公曰:「不必究問,但取紙筆來,待吾寫出迎立供詞,省勞法司勘問。」

  法司即討公紙筆。公提筆即寫供詞雲:

  供狀人於謙,年六十一歲,系浙江錢塘縣民籍。於永樂十八年中鄉科,十九年登進士。二十一年奉命差往廣東平祭瑤僮,犒勞官軍,清查功績。一軍稱廉明,瑤民懷德綏服。回京遂陳瑤疏,蒙恩複差巡按江西。有枉民滯獄,一鞫而知,全省皆稱明察。因見寧府強橫,劾其不法者二人。又見長蘆一帶馬夫,快船夾帶私鹽萬萬,某亦不避權貴,各置之於法。至今河道肅清,民無阻擾。還京覆命。宣德元年,扈駕往征漢王,收伏漢庶人。庶人當殿不服,反出不遜之語。某歷數其罪,詞嚴義正,漢庶人無敢再言。

  二年,山西、河南災荒,蒙聖恩親擢巡撫侍郎,敕往二省。某遍歷諸處,問民疾苦,出示勸諭。良民尚義,捐貸資粟。仍捐已俸糶穀,以賑饑民,以備荒歲,全活億萬。每至汴城,見黃河水勢洶湧,民遭漂溺。趁民間農暇之時,令其預為椿柳,以被卷掃之害。又曠廓乏人家之處,捐俸令人種樹、浚井、建亭,使行者無枯渴之苦,往來有少憩之處。久慮別省流民,居住無棲,乃編成伍甲,給與空閒田地,造房屋耕住,俱為良民。出役數十年間,晝夜區畫,興利除害。二省人民,建某生祠于白茅橋畔。正統十一年還朝,因觸怒權臣,降某二級,仍差巡撫二省。

  十四年,今皇上親率六軍,蒙塵北地。初十日,京師大震。某望北號哭,急啟太皇太后,乞命郕王監國。是日,群臣見馬順呵散儀仗,因忠憤激發,共擊死馬順,廷中大亂,無複朝綱。郕王見駭,欲回宮者數次。某忙奔前掖,留王住定,一一處分,慰肅百竂,奏滅奸羽,群臣帖然就列。一日之間,區畫百端,飛符整飭,袍袖盡裂,幾舄盡穿。翌日蒙太皇太后進爵尚書,某固辭不受。其時民心慌擾,訛言萬端,奸盜四出,百姓逃移,京都空虛。某乃個人巡視,多方曉諭,軍民稍安。某集眾啟請太皇太后,社稷為重,乞立太子,以臨臣民;乞命郕王,以輔邦家。

  二十一日,太皇太后命郕王為帝。保宗社如泰山之安,使國家成中興之業。整頓未完,敵兵突至,某親督將士,誓以忠義,遂挫敵於德勝門遁回。某慮敵必掠通州,以資人馬。某急往通州散糧各足,繼焚其餘,使彼進無所掠,退無所資,知吾有備,不敢侵據。至十月初三日,敵因喜寧唆撥,複大舉入寇,九邊震動,萬姓惶惶,有倡南遷之議者。某慟哭諫阻,力陳京師根本之地,今不守此則大事去矣。景帝頓悟,宗社奠安,軍民無遷徙之苦。即日命將出師,整兵拒敵。飭郭登謹守大同;激楊洪父子盡力報效;勵石亨叔侄奮勇破賤;令孫鏜、萬廣守衛京畿;督張、衛穎鼎峙互援。諸將奏功。複保孫安、朱謙修飭獨石諸城堡。仍用計使楊俊、高盤密擒喜寧,豫埋銃炮擊敵。敵懼請和,景泰皇帝猶豫未定。某忙上前陳奏,備述兄弟至親,君臣大義,禮宜答使迎複。景帝頓悟,遣使臣迎今皇上歸國。兄弟行揖遜之禮,君臣賀再會之儀。置立十二團營,掌督精兵一百八十余萬。授計于董興、馬軾等,剿除廣寇黃蕭養;指畫于陳瑄等,收伏閩寇鄧茂七;蔫陶得成誅降浙寇葉宗留。又安插永樂年間降人于東南,潛消彼敵凱覦之心。複保陳豫、王通築城于天壽山,使軍兵無遷徙之患,商賈得安集之防。七年之內,日則不暇飲食,夜則獨宿朝房。蒙問所供是實。

  眾官見於公親書供狀,件件大功,事事偉績,無不歎息,遂緩拷掠。公寫供詞,高誦畢,只俛首不語。惟王文心中忿忿,大聲呼叫。不知何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