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於少保萃忠傳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三回 遣使迎歸上皇 安插永杜邊釁


  景帝旨下,命多官於午門外計議。時有都禦史王文厲聲曰:「來,來,來,孰謂來耶!不索金帛,必索土地,有許多要求。彼豈真心送來耶!」

  眾官素畏王文,相顧俱莫敢發一語。於公曰:「防變方略,事在於我。李侍郎回朝,吾問其言,實乃真心,非虛詐也。萬一變詐,其直在我,其曲在彼。王禦史不必多慮,吾已籌之熟矣。」

  遂率多官面奏曰:「前侍郎李實回朝,臣等灼知。也先屢敗,必然悔過。雖雲人謀,亦天意也。且君臣大義,兄弟至親。若不遣使迎請上皇,則直在彼,曲在我矣。此番不迎請,則上皇終不得返,邊疆終不得寧,干戈終不得息。伏乞遣使奉迎,以承天心,以安民命。」

  眾臣奏上。景泰覽奏,見眾臣同詞,即日遣都禦史楊善、侍郎趙榮等,於二十七日起程。楊善、趙榮聞命,欣然就道,曰:「此吾等效命之秋也。」

  尚書王直、胡瀠等奏曰:「迎複上皇,禮當從厚。」

  詔不下。有千戶龔遂榮暗遺一帖于朝門下。胡瀠、高穀等,正早朝進門,忽見一帖,令人拾起觀之,其帖上寫著:「上皇之出非為遊畋,實乃巡視邊方,為宗廟生靈社稷之計耳。今若奉迎,禮當從厚。迎複還京,猶當避位。行君臣之禮,盡兄弟之情,雍雍揖遜,則唐虞之事,複見於今日矣。」

  眾官見帖中之語,嗟籲良久。當時學士高谷曰:「何不將此帖呈奏,感動上心,足見朝野同心。」

  穀遂袖其帖入朝,複將此帖示廷臣曰:「武夫尚且知此禮,況儒臣乎?」

  王直亦歎曰:「此『禮失而求之野』也。」

  朝廷聞有此帖,震怒,索之甚急。龔遂榮挺身謂搜索校尉曰:「此我所為也,何必他索。」

  景帝后來心亦明悟,即赦之勿罪。當日胡瀠忙辦儀注。二十七日,楊善、趙榮等辭帝起程。

  初二日,來到邊境。克昂問道:「你們既來迎請上皇,將何財物來迎?」

  楊善答曰:「若將財物來迎,後人譏誚官人受財了。今若空手迎回,足見官人們有仁義,能順天道,自古無這等好男子。吾國鑒書上備載官人們的好處,使萬代人稱讚。」

  也先聞言說:「都禦史說的是。」

  次日,領善、榮等朝見上皇。楊善、趙寧叩拜,不勝悲慟。上皇曰:「朕不日回京,卿等不必慟哭。」

  楊、趙收淚,乃問上皇起居畢。也先設宴款待。

  明日,也先又大排筵宴與上皇送行。酒至數杯,也先自彈琵琶,克昂奏笳,伯顏鼓瑟,皆奉酒歡勸。也先見楊、趙二公侍立於旁,便道:「侍郎,都禦史,可就坐坐。」

  二人連聲答曰:「上皇在上。安敢,安敢!」

  上皇顧二臣曰:「既太師著卿等坐,便在下側坐坐。」

  二臣拜伏於地,奏曰:「臣等雖居草莽,安敢失君臣之禮?」

  也先見了,回顧左右道:「中國有好禮數。」

  正飲酒歌彈,克昂與帖木兒亦知書,通曉漢語,當時便道:「俺們聞二位大人有大才。俺有一對,可求對之。」

  楊、趙即問曰:「有何佳句,請道。」

  那克昂即舉手中琵琶,乃道:「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角。」

  楊善即應聲對曰:「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

  帖木兒、克昂等聞楊公之對,盡皆驚畏,俱齧指道:「中國果有好人物!」

  愈加敬重。

  初八日,上皇駕起。也先率眾頭目送一日程途。也先與眾拜別而去,仍令伯顏並把台等率大眾護送。行五日,到野狐嶺。伯顏等道:「此處乃華彝界限。」

  一齊哭道:「皇帝回也,何日複得見天顏?」

  俱各羅拜。上皇再三慰勞伯顏,伯顏方辭別回轉。惟把台、袁彬、高盤、哈銘、吳官童等帶回。伯顏複差頭目率五百騎送至京城。

  上皇十四日連發書二封,先命使人齎回。十五日至唐家嶺,又遣使回京,諭免群臣迎接。十六日,百官俱迎于安定門。此時百姓聞得上皇駕回,皆歡呼踴躍,扶老攜幼,頂禮焚香,擁塞于安定門之內,齊呼萬歲,聲動山嶽。上皇一一慰勞畢,乃從東安門而進。景帝亦至門出迎,下輦拜。上皇亦答拜,拜畢,相抱而哭。各述授受之意,推讓遜避良久,乃送上皇至南城殿中。百官皆朝見,禮畢,大赦天下。上皇揖遜,當日自居南城宮殿。百官朝賀畢而出。景帝亦別上皇回殿。遂賜五百邊騎賞物彩緞,發今回歸。眾辭朝去訖。

  且談少保於公見上皇已歸,北地和息,寇盜稍寧,惟慮先朝永樂年間降人,皆祿養於東昌、河間、易州、涿州、薊遼等處地方,切近京師。三、四十年間,人數眾多,生長蕃盛,驕縱難制。日前也先入寇之時,多有乘機擾亂之意,為害非小。思今之計,乘此南征未罷,吾當舉其有位號者,重與犒賞,隨處安插,庶無相聚為亂之患。乃即日上疏奏聞,景泰覽奏大悅,即降旨曰:「卿為國深慮,實有遠謀,急宜相機區畫。」

  于公乃即安插諸降人於廣東、廣西、湖廣、四川等處,遂使積惡潛消,各為良善,宗社奠安,皆於公之功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