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元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1)


  卻說涪陵在撫州龍會山,命馬遇陽往蓬頭砦;下書已回。

  備言史進傾心歸順,願率三部人馬,結連桂陽嶺三關守將蹠拔琳,共取南安,權作進見之禮,並具回書一通表明心志。涪陵得書大喜,急集眾將會議,攻打建昌之策。此乃涪陵起兵發軔,興複宋室之大舉,爰刑白馬,禱告神祗,並故宋一十八主之靈,命皇甫惇作文祝之。文曰:

  皇宋播遷。中原板蕩,故宮禾黍,赤縣丘墟。金酋蕩禍,檜賊款和於前;胡元行兇,賈奸誤國於後。遂蒙垢於韃靼,並隸統以腥膻。冠履倒置,生民塗炭。臣晟整飭名義,扶立綱常,仇複崖山,戎起江右。起白水興漢之師,效赤帝亡秦之舉,鋒鏑霜瑩,滅天之罪宜討。卒乘鱗集,貶聖之謬可誅。華表虛懸夜月,慘矣伐陵。墓木高拱寒原,慟乎取首,誓不共戴天。舉族有北轅之釁,雖混一率土,薄海同左袒之心。伏惟祐相,錫我休嘉。敬達天麻,實叨神貺。是享。

  涪陵率眾將祭畢,設太乙壇,堅六纛旗。命張懷亮為先鋒,領兵一千,作前隊,即日起行。劉瑛領兵一千,為左護衛使。

  馬遇樂領兵一千,為右防禦使。劉瑝領兵五百,為五軍提點,往來催督。馬遇陽領兵五百,作監車,押後,為左右救應。皇甫惇參謀軍事。涪陵自統大隊居中,指揮兵馬,金鼓號令。中軍帥字旗上大書曰:

  大宋龍興軍前門旗上亦書左右二聯雲: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大軍放炮起行,由臨川直抵瀘溪等縣,沿途望風納款,改換服色,獻糧助餉。不日,前哨張懷亮已近建昌府,竟達南城,過盱江,逼華子岡下寨。建昌知府陶惜陰,忙與守將查士珩等商議禦敵曰:「此兵自稱故宋,恢復義舉,名號與賊兵不同,未可小覷。將軍計將安出?」

  查士珩曰:「事急矣,府公速報行省請師,一面登城固守。某率兵一千,往城東蛟湖阻住,勿使近城,再議迎敵。」

  陶惜陰曰:「此計甚善。」

  令人不分星夜,報往洪都去了。張懷亮兵屯華子岡,令人哨探,至蛟湖,見隔岸已有人馬紮定,無舟可渡。究竟張懷亮昔年久練沙場,兵不妄動。再令人四下探聽,並無埋伏。始分兵五百,暗令裨將,抄出籲水上流,揚帆而下。盱江邊斥堠屯兵,忽見無數人馬,旌旗招展,全是『宋』字,慌忙報入營中。查士珩不意後兵掩至,大驚,急調兵攔江截殺。一時舟聚如蟻,對岸人馬乘勢合兵渡江,鼓噪上岸。查士珩欲半渡擊之,見宋兵部伍森嚴,旗幟不亂,知是勁敵,將軍馬退後列陣以待。

  張懷亮過了盱江,結束上馬,挺槍直出陣前大呼曰:「某乃宋先鋒,張懷亮是也。領兵收復故地,汝等皆大宋人民,何得隸彼蒙古,助桀為惡?」

  查士珩笑曰:「大元天命攸歸,肅清一統,智者見機,明者順時,既心不忘故宋,即宜埋首泉石,終老山林,作大元之逸民,亦無相害。何苦妄肆囂張,興師跳樑?」

  張懷亮大怒,飛馬直取士珩。士珩舞鞭迎敵。二人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

  兩軍混殺一會,各鳴金收兵。次日,查士珩索戰,懷亮出馬,不數合,大敗而走。士珩縱馬來追,懷亮用槍頭一招,兩翼伏兵殺出,將士珩圍在垓心,元軍死戰得免。恰好右隊已到,馬遇樂將生力兵衝殺一陣,元軍大敗而走。遇樂亦不十分追趕,收兵回營。與張懷亮各下一寨,互為犄角之勢。次日,左隊劉瑛又到,三將合兵,一齊攻殺。查士珩立營不住,奔回城中。

  拽起吊橋,將城緊閉。三將把建昌圍了三匝,日夜攻打。城內頗有準備,急切不下。相持數日,太守陶惜陰登城大呼曰:「宋將欲戰,請軍馬少退,以決勝負。欲攻則城中自有準備,憑汝攻打,援兵一到,誠恐片甲不回矣。」

  諸將皆願決戰,將軍馬約退。果然城門開處,首先放出數百壯士,俱仿韓世忠背嵬軍遺法,各持大刀闊斧,如牆而進。以鐵騎繼其後,馬足到處,箭如飛蝗。宋兵一時驚潰,幸張懷亮三人力戰押後,雖敗猶能成行。元兵勝了一陣,奏凱入城,仍舊固守,以待救兵。馬遇樂曰:「不圖城中,有此排布,折我銳氣。」

  張懷亮曰:「小小進退,兵家之常,何足介意。願施小計破之。」

  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三將遂各領兵退去。

  城中一連數日,不見宋兵動靜,守禦未免疏虞。一日,報行省左丞董文炳,援兵將次到新城縣了。太守陶惜陰大喜,遂令百姓出城樵汲,準備迎接援兵。不意宋師忽然大至,城城圍得水泄不通,馬內驚惶,兵心遂不堅固。當夜陶惜陰與查士珩親自巡城,見宋將張懷亮、馬遇樂等分頭攻城。又見城南清風亭一帶,火光勢若長蛇,暗暗驚異。巡至城西,忽一將走上城樓,查士珩情知有變,拔劍就砍。那將仗劍來迎,城上慌亂,即有人斬關落鎖。城門已開,宋兵大隊直入。查士珩棄了敵將,急忙保護太守,招呼人馬,殺出城去。不數裡,正遇一支宋兵,乃五軍提點劉瑝舞刀殺來。查士珩馬蹶被擒,降者甚眾。余珍保太守逃走,又遇涪陵大隊人馬,截殺一陣。陶惜陰匹馬落荒。

  忽見山坡後旌旗對對,戈戟森森,疑是元兵,乃宋監軍馬遇陽後隊人馬亦到。陶惜陰一見故宋許多人馬,心膽俱裂,直望南昌而去。且說涪陵率大軍入城,忙令眾將,禁止三軍。不許傷害太守家小,出榜安民,秋毫無犯,城中大悅。眾將獻功畢,少時劉瑝押查士珩進見。涪陵一見士珩,親解其縛。士珩感其意誠,乃降。涪陵攜手入帳,賜坐。士珩辭曰:「罪當誅戮,免辱釁鼓,已出望外,焉得有坐?」

  涪陵曰:「將軍本宋人也,偶然仕元,食其祿者,不得不忠其事。今名義兩全,趙某焉敢不敬?」

  士珩推阻再三,方敢就坐。涪陵禮遇甚厚,士珩十分感激,願領本部人馬,收復建昌所屬,若新城南豐廣昌諸縣涪陵慨然許之。劉瑝進曰:「人心叵測,恐有變詐。」

  涪陵曰:「查將軍忠義人也,提點不必過虞。」

  仍遣之去。士珩約以十日為期,果然殉下諸縣。回兵後,恰好十日,並招降許多兵將,一齊進見。涪陵大喜,兵將俱有重賞,即命查士珩為行營團練使之職,隨軍聽用。涪陵撫有建昌,自此糧草漸廣,軍聲頗震,專候南安史進消息。

  忽一日,轅門抄得羅浮檄文一張,呈上。涪陵看罷,始而喜,繼而悲,終焉而一片發憤為雄之心勃勃頓起,謂眾將曰:「當世人心如此,不枉我朝祖宗養士三百年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