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續英烈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二回 士卒奉命嚴盤詰 君臣熟視竟相忘(2)


  建文聽了吃驚,忙問道:「此難得免麼?」

  程濟道:「不但今日可免,由此終身亦可免矣。但凡大難臨身,必身親歷方才算得,若枉道避之,則違天命矣。本可不言,但恐臨事師驚,故先說破耳。」

  到了次日,程濟取出兩件襤褸舊僧衣,替建文穿在身上,又取一個瓦缽盂,叫他托了,裝做沿路乞食之狀。又囑咐道:「若有所遇,切不可驚張退避。」

  建文點頭。四人遂分四路而走,約于前途相會三人不題。

  單說建文聽了程濟的話,遂大膽從四安而來。走到市中,撞著一乘大官轎抬到面前,轎大街窄,走不得,只得立在旁邊,讓官過去。那官轎中的官人,早看見了建文,遂白瞪著眼,將建文熟視。建文因受程濟之戒,便不退避,也瞪著眼看那官人。又恰值抬轎的立著換肩,彼此對看了半晌,方才過來。

  你道此官是誰?原來是都給事胡濴,為人忠厚老成。永樂君因察知建文未死,出亡在外,欲待相忘,又恐他潛謀起義;欲要行文書各處搜求,又念他無家可歸;又感他屢詔不許殺叔,倘搜求著了,未免要受殺侄之名。故明敕他訪求異人張儠傝,卻暗暗命他察訪建文蹤跡,若有異謀,急召地方撲滅;倘安於行遁,便可相忘。故胡濴今日遇著建文,見他孤身襤褸,惻惻於心,故一字不問,讓他過去,又恐一時被他瞞過,故複往來湖湘十餘年,知其萬萬無他,直至永樂十七年,方才覆命道:「建文死灰矣,萬不足慮。」

  永樂信之,故後來禁網漸平,建文得以保身歸國,此是後話。

  且說建文見那官看得緊,未免心中突突。只等那官過去,急趕到前邊,尋見兩和尚,與程濟說知撞見官府留心看他之事。程濟忙以手加額道:「吾師又一難過了。」

  建文道:「這員官,我有些認得他,卻一時想不起他的名字。」

  程濟道:「師尚認得此官,此官豈有不識師之理。識而不問,亦忠臣也。」

  建文點頭道:「恐人心不測。」

  遂急急入吳而來。

  至八月初九日,船到黃溪,天色將瞑,師上岸先行,兩僧一道收拾了衣缽,就隨在後。師到了仲彬家,因前往久路熟,竟突入前堂。原來仲彬自得了牛景先之信,便朝夕在堂等候。忽見師至,大喜,即款至後堂。不多時,兩僧一道也到。仲彬家酒是備端正的,隨即獻上。師大喜,遂欣然而飲。飲至半酣,忽向楊、葉、程三弟子道:「可痛飲此宵,我明辰當即去矣。」

  仲彬大驚道:「師何出此言,弟子望師,不啻饑渴,今幸師至,快不可言,即留數月,亦不滿願,奈何限於明辰,豈弟子事師之念,有不誠乎?」

  建文道:「非也。眾弟子之心,可表天日,可泣鬼神,何況於我。我欲速去者,因新主尚苛求於我也。我前日到四安,遇一冠蓋顯臣,見我注目細看,定然認得。彼雖一時礙于名分,不便作惡,歸必暗暗奏知朝廷。若明知我在,必然追求我。無處追求,必波及通臣之家。東南逋臣,第一要數汝,有禍自然先及汝。我之速去者,為汝計也。」

  仲彬道:「師若憂禍及弟子,弟子自甘之,請師勿慮。」

  建文道:「留我者,願我安也。我心惶惶,強留何益?」

  仲彬默然半晌道:「師即急行,亦須十日。」

  程濟道:「行止隨緣,何必諄諄斷定。」

  建文見仲彬留意殷勤,住了三日,至十三日,始決意往浙。仲彬亦請隨行,遂分兩路,師與四人一路,景先、仲彬一路。既至杭州,恐有人識認,遂悄悄住在淨慈寺內,暗暗與兩和尚一道人,以及景先、仲彬,瀏覽那兩峰六橋之勝,甚覺快暢。留連了二十三日,方渡造江去,要遊天臺。不期牛景先忽然患病,不能從行,留在寺中養病,又不期師行後,竟一病不起,奄然而逝。只因這一逝,有分教:

  往來漸獨,道路愈孤。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