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夏商合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回 虢山江妃收囊駝 昆侖禺強殺相柳(1)


  禹王治水北方,首經單狐山,漨水出單狐山之中,而西流注于衕水。又二百五十裡,有求如山,滑水出其中,而西流注于諸毗之水。又北三百里,帶山,有獸形狀如馬,頭生一角,角上有甲,名叫作臛。禹王曰:「此獸疏可以辟火。」

  彭水出其中,而西流注於芘湖。

  又四百里,譙明山,譙水出其中,而西流注於河。河水中一魚,名河羅,一首而十身,其音如犬吠。眾人見河中甚多,聽它汪汪的吠人,哪個敢去拿來宰殺,以問伯益。伯益曰:「此魚食之,治得生癰的病。」

  眾人於是乃敢去拿來宰殺。那魚也吠,至死而休。當時治水眾中,多有受濕熱的,身生癰疽。聞伯益說了,那生癰疽的道:「待我多吃了些。」

  果然一日夜便消腫好了。

  又北五十裡,涿光山,囂水出其中,而西流注於河。囂水中有個魚,生得似鵲模樣,而生十翅,翅中毛羽有鱗,聲音也似鵲。禹王謂伯益曰:「此魚名鰼,鰼可以禦火,食之令人不癉。

  又北三百八十裡,虢山,伊水出其中,西流注於河。虢山有個獸,名囊駝,背上生成有個肉鞍,善行流沙中,一日行得三百里程途。身上背得千斤多重物,凡一水泉處它便識得。禹王曰:「有能致得囊駝的,則知水泉所在,當得一個眼目。」

  江妃曰:「待我往捉它來。」

  遂手拿馬轡頭、韁繩走向山中,只見囊駝臥在一石岩洞中。江妃打一想,若驚走了,卻也難趕上。我想人貪財,鳥獸貪食。我把些好面飯引它來吃,慢慢的系上韁繩牽來,有何不可。走回拿了一大盆香噴噴的飯,來到洞口。那囊駝正醒起來,肚裡正饑,欲去尋水草。江妃把那香噴噴的飯放在面前,他走開幾十步。

  那囊駝見江妃,初還有避意,聞了飯香,把鼻兒嗅了幾嗅,忍不住又把口兒吃了兩口,一發忍不住,放膽吃了半盆。江妃方才近前,把它身上摸了幾摸,囊駝只顧吃,也不管他摸。江妃取馬轡、韁繩,看定它那頭大小寬窄,比得定,一套套住。囊駝見套住它頭,正欲脫身,不覺頭已難脫,大吼一聲前腳豎起,要向江妃撲下。

  江妃輕輕將繩一扯,兩腳便已落地,顛來倒去滾了一場。江妃看它軟了,牽住道:「我禹王為救生民來此治水。你識水泉,故特地命我來請你,也是一個幫手,早晚也享用這些香飯,我們豈有歹意害你。」

  囊駝聞得此言,便善了。江妃道:「如果肯跟我治水,三點頭;不肯,莫點頭。」

  囊駝把頭點了三點,江妃大喜,牽來見禹王。禹王便付江妃、江婔二人掌管。凡至一山,江妃便先騎往有水泉處,無不知之。

  又北二百里,丹薰山,薰水出其中,而西流注于棠水。又北二百八十裡,召者山,泚水出其中,而流注於河。又三百八十裡,單張山,櫟水出其中,而南流注于枉水。又三百二十裡,灌題山,匠韓之水出其中,而西流注於泑澤。又二百里,潘侯山,邊水出其中,而南流注於櫟澤。

  又五百一十裡,大鹹山,山無草木而多玉。是山四面陡峭,不可以上。山有蛇長百尋,如今蝮蛇,色似艾,文如綬,文間有毛,如豬鬐,聲音如人行夜敲木析聲。禹王大眾宿山中,三更時分,但聽得山上一聲響,有陣腥氣。禹王呼起眾人道:「此必長蛇也,至恐傷人。」

  令二江、二馮、禹強等各執弓弩射之。江、馮等眾按箭俟候,只見半山有兩個大火炬迤邐而來,禺強道:「這想蛇的火眼。」

  又遠聽得柝柝聲,馮修道:「是了是了。」

  彎弓一箭,射中左眼。禺強一箭,亦中右眼。咽喉上下,俱被射了幾箭,但聽得半山響聲,如崩牆倒屋,兩個火炬卻已不見。馮修曰:「定中兩目,所以不見兩個火炬。」

  呼眾軍明火視之,那蛇一半在山上,一半垂在山腰,尚未氣絕,口裡噓噓呼出一道黑氣,好不腥臭。眾人聞這腥氣,目眩的目腫,頭眩的頭腫。更有唇皮腫的,鼻孔腫的,耳朵面顴腫的,各個叫痛不止。禹王聞知,傳令道:「前在西路高山,我命所取雄黃,想各取得。有些眾人將來磨水塗服,即愈。」

  雄黃最辟蛇毒也,眾人遂各取雄黃磨服,其腫處以雄黃塗之,不兩個時辰腫退痛止。禹王曰:「汝等過山多見出金銀美玉處,莫不歆羨。今日金銀美玉可廖得這病否?所以聖王貴五穀而賤金玉者,以民賴之養生也。」

  眾皆拜,颶而起。

  又北三百二十裡,敦薨山,敦薨之水出其中,而西流注於衕澤,轉出於昆侖之東,北隅實惟河源。又北二百里,少咸山,水注於雁門。又四百里,北嶽山,諸懷之水出,注于囂水。又四百里至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裡。以上諸山神皆人面而蛇身,祀之,用一雄雞、一彘瘞,吉玉,用一圭,瘞而不設糈米。堤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禹王二經北山。首臨汾水之上,名管。涔水西流注於河,今太源郡,故汾陽縣,北秀容山是。又西二百五十裡,少陽山,酸水出,而東注于汾水。又一千四百八十裡,諸余山之水出,東流注於敦頭山、旄水,旄水注於邛澤。以上山神皆蛇身人面,祀用一雄雞一彘,瘞用一壁、一玕,投而不糈。

  三經北山。首自大行山,今河南野王縣西北。又東北二百里,龍侯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而東流注於河。又一千三百二十裡至王屋山,今河東東垣縣北,聯水出其中,西流注於泰澤。又東北三百里,教山,教水出其中,西流注於河。是水冬幹而夏流,名幹河。今河東聞喜縣東北,有幹河口,因名幹河裡,但有舊時溝處,無複有水,即是幹河也。又南三百里,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即鹽池,今河東猗氏縣也,北望少澤。

  又八百二十裡蠱尾山,丹水出其中,南注於河;薄水出其中,南注于黃澤。又五百五十裡,泰頭山,其水出其中而南注於滹沱。又七百里,沮洳山,淇水出其中,南流注於河。又北三百里,神囷山,黃水出其中而東注於洹,洹出汲郡、林慮縣東北,至魏郡長樂入清水。又滏水出其中而東流于歐水,滏水今出臨水縣西穀口。又北二百里,發鳩山。

  話說發鳩,古神農炎帝氏有個少女,名喚作女媧,游於東海,遇著狂風,把女媧一隻船吹翻海裡去了,將女媧浸死於海中。女媧銜恨道:「東海巨浸喪我性命,我定要將東海填塞了,方消我恨。」

  一靈不沒,魂魄便變作一個鳥,生得文首、白喙、赤足,叫作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塞東海也。常多溺死於海,則曰我死子複來。嗟乎!嗔癡之心至於此乎!這叫做:

  人世電光與石火,凡愚戀戀眼前僖。
  寸心不解貪顧苦,生死局中可痛悲。

  又叫做:

  世人錯認世間是,誰識是裡卻又非。
  富貴貧賤生喜怨,應無所住無控鞚。

  這發鳩山上卻有這個鳥,清漳水出其中,東流注於河。

  又東北二十裡,少山,今樂平郡、沽縣,故屬上黨。清漳水出大繩谷,至武安縣、南暴宮邑,入於濁,漳流于大河。又九百四十裡,敦與山,索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于泰陸之水,今钜鹿北廣平澤即其水;又汦水出於其陰而東流于彭水,今水出中丘縣西窮泉穀,東注于堂陽縣。又于漳水、槐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汰澤。又北四百八十裡白馬山,白馬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滹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