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西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1)


  不說韓信操演人馬擇日破楚。卻說霸王屯兵廣武,與項伯、鐘離昧等諸將計議曰:「見今漢兵會各處諸侯,總集人馬,要與朕決戰,但楚軍缺食,難以持久,爾等有何良策?」

  項伯曰:「太公拘禁于此,未曾還國,何不取來,令太公修書一封,下與漢王,令彼退兵,然後放太公回成皋;若仍前與楚相距,定將太公誅戮,使劉邦為萬世之罪人也。陛下若依此計,可抵百萬雄兵也。」

  項羽依項伯之言,差人往彭城取太公。不一日,取太公到廣武,來見霸王。霸王召太公入帳下,以言撫之曰:「汝子劉邦,終日與我相距,略不以汝為念。吾今取來,命汝修書一封,著汝子罷兵息爭,我就放汝同呂氏回成皋,使汝父子夫妻相聚,汝以為如何?」

  太公曰:「劉邦自幼貪財好色,不顧父母,今乃以富貴為重,遂棄我如陌路人一般,恐書去亦不濟事,為之奈何?」

  霸王曰:「汝且修一封書寄去,看他如何,再作區處。」

  太公於是修書一封,呈上霸王,霸王看罷書曰:「劉邦見此書,若不退兵,真所謂禽獸衣冠者也!」

  即差中大夫宋子連齎書赴成皋。

  一日到成皋,有人報漢王曰:「楚遣大夫齎太公家書在外。」

  漢王聞說太公有書到,即召張良、陳平曰:「楚遣中大夫宋子連齎太公家書到來,此是何意?」

  良曰:「此是霸王欲為退兵之計,故使太公付家書,欲大王退兵。大王見書切不可哀泣,只依如此如此回答,管教旬日內,太公還國,雖在楚亦不至害傷。」

  漢王依張良之言,遂召宋子連入見。呈上太公家書,漢王拆書捧讀,書曰:

  太公付書漢王劉邦:嘗謂虞舜大孝,棄天下如敝履;汝以富責為重,視我如路人,自睢水遭虜,今經三年,幸蒙楚王秉好生之德,不即誅戮,拘處公所,日給飲食,得延性命。王后呂氏,思想太子,淚不能幹。汝任意縱橫天下,略不以為念,真鐵石心腸,土木形骸也!即今霸王取我至廣武,累次要誅,欲懸頭成皋,以彰汝不幸之罪,我再三哀告,特修以家書付汝,汝可思此身從何而來?世間萬物以何為重?若解此理,便如大舜視天下如敝履耳,作速罷兵,取我還國,使父子夫婦完聚,豈不美乎?若仍屯兵相距,我之命決難保,汝縱有天下,是舍父命而圖富貴,萬世唾駡,汝心豈能自安耶?臨楮泣書,汝當自省!

  漢王宿酒未醒,看罷家書,醉眼朦朧,若不經意,便說:「我與項王同事懷王,結拜為兄弟,我之父即汝之父,我父在楚,就如在我漢營一般,何必較論彼此?若是霸王殺了我父,豈不獨天下人罵我,亦罵汝霸王也!前日霸王陰使季布弑了義帝,尚惹天下諸侯至今切齒,今若殺了我父,不惹天下唾駡?昔孟子嘗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所差一間耳。汝回去上覆我太公,且寬心在楚營住些時,就如在我漢營一般。」

  更不說罷兵息爭,只混說了一篇,就著兩女子扶入帳後歇息。大夫宋子連欲去,未得討個回信,欲下去,漢王已入內不出。張良、陳平眾人設酒款待宋子連,以言催促回廣武去訖。

  卻說霸王專候宋子連回話,忽左右來報,宋子連回營,霸王宣入,宋子連將漢王所言,從頭備說一遍。項伯在側曰:「觀漢王所為,終不足以成大事,大王只準備與他交戰,料漢亦不能取勝也。」

  霸王曰:「劉邦乃酒色之徒,視父母妻子如草莽,豈與彼較是非哉?」

  宋子連曰;「臣入見漢王時,尚宿酒未醒,看了書通不以太公為念。」

  霸王曰:「太公且著在楚營伺候,緩急尚有用處。」

  隨召諸將選精兵二十萬,各安營寨,預備漢兵到來。

  且說韓信操練人馬已畢,漢王病傷已平復,召信計議伐楚,信曰:「霸王屯兵廣武,持久方懈,正好作速攻擊,臣人馬操練已精,請大王進發。」

  王曰:「此行全仗元帥調遣。」

  於是韓信統領大兵先行,漢王人馬陸續前進。一日到廣武,離楚營三十裡下寨,信吩咐諸將,用心防守合營,遠來恐有攻劫。隨後漢王亦到,與韓信對面安營。至晚,漢王與張良、蕭何、陳平等商議攻守之策,因差人召韓信一同籌畫。差人回說韓元帥不在營寨,聞左右傳說,今晚領數十輕騎,投東南而去,不知所往。王大驚曰:「楚漢相距,數十萬甲兵屯住于此,主將夜晚逃遁,不知所往,莫非懼楚兵之強而遠遁乎?或是賺我於此,而欲與霸王連和乎?」

  王甚疑慮不決。張良等亦相議,不知何謂。王複使小校打聽信營動靜,小校回報營中更鼓甚明,防備甚嚴,但不知元帥往何處去。王曰:「汝可近營探看,得消息回報。」

  王掌燈坐守。將過五鼓,月已沉西,小校急走回報:「元帥回營矣!」

  王猶豫半晌,差蕭何往問之。何帶領數從人,徐步前往,只見灌嬰巡哨,問:「丞相何往?」

  何曰:「欲見元帥。」

  嬰曰:「元帥尚秉燭未寢。」

  即同何到中軍,與信相見。信曰:「丞相深夜相訪,其必有疑於心乎?」

  何曰:「元帥今晚遠出,至夜深而歸,不知何所往也?」

  信曰:「平川對敵,徒恣野戰,項王武勇,恐難取勝,因親往尋一誅項王之處,明日好分遣諸將,各認方向,臨期隨機應變,自有妙策。雖君臣父子之間,亦不可先傳也。主上同丞相諸公,看信明日破楚,擒項王,便知方略。」

  蕭何聽說甚喜。回見漢王,備說前情,漢王大喜。

  卻說次日韓信召諸將聽候軍令,樊噌、灌嬰作第一起,周勃、周昌作第二起,靳歙、盧綰作第三起,呂馬通、楊喜作第四起,張耳、張蒼作第五起,婁煩作第六起,夏侯嬰、王陵作第七起,曹參、柴武作第八起,英布作第九起,漢王同諸將第十起。各近前密切相議停當,各領精兵五千,照定地方駐劄,炮響為號,急出攻戰,待項王引入廣武,已無出路,這十起人馬總會一處,圓山圍繞,可擒項王矣。韓信人馬調撥已定。

  卻說霸王帶領諸將,蜂擁而來,差季布索漢王答話。漢營中韓信出馬,請霸王相見。霸王一馬突出於軍前,大呼曰:「韓信爾原是楚臣,前日使武涉召爾複歸楚,爾何執昧不從?今日爾勿得再施奸詐,與爾對敵,決個勝負!」

  信曰:「陛下當代帝王,正宜高拱清穆,遣將調兵禦外侮可也,豈可親操戈矛,與臣下較論勝負,自取屈辱耶?」

  霸王曰:「汝能說,敢與我戰十合,便倒戈息爭,將天下讓與漢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