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西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卻說漢王同大小文武百官,到東門高阜處,看韓元帥出師。但見:

  按九宮四象八卦,列五行十幹十二支。隊有陰陽,陣有前後;將有紀律,兵有行伍。旗雖尚赤,而引軍開道者則按五方;制雖為王,而威儀號令則專九伐。人各有能,量才而用;人馬廢棄,隨長而取;身材長大者拽弓拽弩,身材短小者持戟持矛,身力強壯者執旌執旗,身力少弱者鳴金擊鼓,不能視遠者專聽號令,不能聰聽者專望風火,身肥者為馬軍,身瘦者為步軍,日能食鬥粟者專為前驅,日行二百里者專探機密。

  灌嬰領四牙將,逐隊前行;張倉領二文士,隨軍後進;陸賈同二謀士,識地利之夷險;叔通領八裨將,參行兵之可否;盧綰靳歡為主將之態度;解甌陳沛乃中軍之驍騎。三軍如虎,多士如雲,鼓動神威昭萬象,蕩開徵旅給千兵。

  漢王同百官看罷出師,眾皆歡悅。韓信乃近前奏王曰:「臣兵先行二日,王卻徐徐而來。臣過關,那時與陛下約會也。」

  信拜辭,揮動三軍前進,王乃回車駕進城來看的人扶老攜幼,不計其數,盡道自生長褒中,不曾見今日出師。王聞之益喜。

  次日,王召蕭何問曰:「朕前日曾傳旨,著卿等行文書去各郡縣,召父老來宣諭他,不知曾來否?」

  蕭何曰:「連日無數百姓,見王將起兵東征,盡道大王今離褒中,伐楚破六國,建都咸陽,我等再不得回睹天顏,願來進朝見王,現今正在外邊伺候數日矣。臣見陛下未得暇,不敢奏聞。」

  王曰:「既百姓父老在外,俱著進來。」

  蕭何傳命出,著百姓進朝。有門禁官傳旨出,著百姓進來。那百姓父老在外,紛紛攘攘,要進內朝見,聽得宣召,一個個爭先快睹,引領而見。有傳班甲士呼曰:「百姓肅靜,毋得喧嘩!」

  王曰:「父老鄉民也,甲士毋得驚恐。」

  漢王遂起身出殿簷下,看那百姓,不知其數。有幾個為首年老的,近前奏王曰:「自從陛下到褒中,風調雨順,萬民樂業,道不拾遺,夜戶不扃,正是堯舜之世!不想陛下今日興兵東征,又不知何時得睹天顏!」

  言罷,個個拜伏在地,淚如雨下。漢王見百姓如此愛戴,亦垂涕不忍相舍。父老又奏曰:「陛下今日車駕啟行,不知何人在此鎮守?」

  王曰:「朕看蕭何相國在此安撫百姓。」

  眾人以手加額曰:「若是蕭相國在此鎮守,臣等褒中萬民之福也!」

  王曰:「汝百姓中有三鄉老,可著近前,聽朕訓諭!」

  鄉老者,乃古制也。古制:十裡為一亭,一亭之中,擇一亭長管之;十亭為一鄉,一鄉之中,擇一鄉老管之。共有三個鄉老:一個掌管鄉約,一個掌管耕種,一個掌管爭訟,三老總統于縣。今日三老上前聽宣諭,漢王命一人高聲宣讀諭文,其文曰:

  朕惟古先明王之治天下也,以安民為務,而安民之道,以教治為先,是以上下承相,風俗淳厚,一國和平,臻於至治。朕自治國以來,夙夜倦倦,志圖治理,建都南鄭,思與百姓共臻于道,及天下而為一統。以此特加曉諭,使知為善去處,趨吉避凶,為永保身家之道。如居家者,有一家之長,居鄉者,有一鄉之長。

  為一家之長者,教訓子弟,講讀詩書,明達道理,父慈于子,子孝于父,兄愛于弟,弟敬于兄,尊卑長幼,各循其序,毋相淩奪也!使一家之內仁讓浹洽,親睦相勸,便為一家之福。

  為一鄉之長者,勸其一鄉之內,士農工商,各居一業。士則修明義理,勤習課業;農則力于田畋,無欠賦稅;工則專于藝術,毋作淫巧;商則用心生理,毋為遊蕩。大小相安,長幼和睦,毋爭告訐,而陷於刑戮;毋賭博淫秩,以墮於凶德;毋遊手好閒,以廢其生意;毋竊取人財,以陷於死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婚姻死喪,鄰保相資。如此則一鄉之內,禮樂雍容,風俗淳美,富壽安秩,共享太平,而為一鄉之福。故曰:作善降之百祥,作惡降之百殃,善惡之報,不差毫釐。

  朕今約法三章,見有定律。使宣汝等來,倦倦開諭者,正欲爾等守法奉公,鹹歸良善。其有不遵朕誨,仍陷於惡者,明有國法,暗有鬼神,罪亦難逭。爾等欽之守之,毋或勿忘!故諭。

  大漢元年乙未秋八月一日。

  ***

  漢王宣諭父老,賜與酒飯,各著令回鄉,因謂蕭何曰:「留卿在褒中,撫恤百姓,勸課農桑,省刑薄稅,舉善罰惡,催趲糧儲,以給軍餉,卿之職也。」

  蕭何曰:「謹遵王命。」

  漢王於是傳令三軍啟行,陸續徐徐進發。如有過期後至者斬,逃匿者斬,父母妻子族人等隱容者悉斬,鄰里鄉黨知而不舉首者,罪亦如之。即日車駕啟行,蕭何率領所屬百官送出褒中,各鄉父老百姓,望塵遮道,攀轅臥轍,哭泣滿道。漢王以袍袖掩面而泣,君臣百姓,戀戀不捨。蕭何等送漢王過褒中辭回,帶領百官父老,安撫地方,催趲糧餉。漢王車駕向東從容而行不題。

  卻說韓信領三大隊人馬出褒中,不往棧道去,卻從陳倉小路而行。來到孤雲、雨腳山下,從山後僻路進兵,前面已有樊噲開路,雖有夾江之水,從寒溪河流出,壘石可過;山傍雖有險路,魚貫而進,行三五裡,便有闊路;雖被樹木長合,樊噲卻命三軍砍去,有路可通。

  韓信乃與眾將曰:「某前日匹馬夜間行到此寒溪河邊,正值秋水泛漲不得過,卻有蕭丞相趕入到此,明月之下,複得相見。若使渡河長往,今已到淮陰矣!」

  眾將曰:「此實天意有在,留元帥興劉滅楚,使我等得出褒中。不然,棧道燒絕,我等亦不知此路,又無元帥如此大才,我等徒死褒中耳!」

  眾將請立石以傳示後世,韓信遂令立石山頂之上,上刻曰:「漢相國追韓信至此」八字。

  韓信揮動三軍前進,山路危險,回徑盤折,眾將下馬步行,牽藤扳葛,登高步險。雖是辛苦,而思歸之心踴躍而進,亦忘其勞也。正行之次,忽見前軍來報曰:「軍不能前進,亂山之內,溪澗之間,有條毒蛇長數丈,兩眼射出光芒來,據山隨處,戳住去路,乞元帥除之。」

  信曰:「毒蛇當路,須令箭手百人,各掩身山凹之內,箭頭以藥塗之,密密射去;仍令炮手,各執火炮,以防毒蛇性發,恐跳躍傷人,各放炮擊之,則無事矣。」

  眾人得令,方欲動手,只見中軍帳下一人,到元帥面前高聲叫曰:「一蛇當道,何須用許多人治之?便是滄海蛟龍,某亦敢去!」

  左右聽說大駭。不知此人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