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六回 趙良棟大戰陽平關 楊嘉來敗走夔州府(1) |
|
話說趙良棟由圖海奏保為大將軍,奉命往取四川,而張勇、王進寶大將,亦合兵同進。後來圖海以張勇、王進寶資格本高於趙良棟,且趙良棟為天津總兵時,張王二人已任提督,今以趙良棟指陳取川方略實有把握,乃驟以為大將軍,權位在張勇、王進寶之上,將來恐致生意見,且在陝戰績,張王二人尤偉,如何倒在良棟之後?乃複奏保以趙良棟為定遠侯,張勇為靖逆侯,王進寶為平遠侯,名爵相等,張、王二人不必受趙良棟節制,惟戰守須與良棟商酌。若張、王以下,概歸趙良棟調遣,且予良棟以便宜行事。 當下趙、張、王三人得諭,即由漢中商議進兵。趙良棟道:「吾等當分路並進,若同在一起進兵,敵人將能合而禦我矣。」 張、王二人皆以為然。 乃定議,以張勇一軍沿褒城取道寧羌而下,王進寶一軍直踰山抄取巴西,趙良棟乃以本部人馬由略陽下游以取陽平關,分三路共趨成都。趙良棟複飛報圖海:「以四川幅員廣大,吾軍深入,在在可虞。且西川又為三桂根據地,佈置已久,誠不易占勝,故仍恐兵力不足,特請再派人馬擾攻川東,以張聲援。」 圖海亦以為然。並謂左右道:「趙良棟臨事謹慎,此行必取西川矣。吾不可不有以助之。」 乃特調湖廣提督徐治都,領兵萬人,沿宜昌而西,直取夔慶,以免良棟等東顧之憂。計此時圖海所遣共四路大兵,不下六七萬人,齊向四川進發。 且說成都自三桂死後,所有事權俱以譚洪、羅森、鄭蛟麟三人相主持。 時譚洪已經傷癒,聽得王屏藩及吳之茂已歿,漢中已失,知圖海大兵不久入川,乃與羅森等計議。那羅森向為四川正撫,自三桂入川,舉城投降,至是乃為上柱國大學士。從前三桂出兵,及王屏藩一路所有糧草皆其一手應付,為人本有些機變。當日聞譚洪之議,乃答道:「由秦入蜀,道路險阻,本不難於拒守,但恐敵人以湖北一路合而攻川,吾將難於應付矣。加以挫敗而後,人心惶惶,恐邊隅方籌戰守,國內即相率為變,此不可不防也。」 鄭蛟麟道:「為今之計,當分為出征、留守兩事,另以能將阻夔慶要道,以防湖北之師,方為萬全。」 譚洪深然其計。一面定議以囉森留鎮成都,一面檢閱師徒,以備防戰。 忽邊吏飛報,圖海已遣三路大兵由秦入蜀,趙良棟出陽平關,張勇出甯羌,王進寶出巴西。三路人馬不知多少,聲勢浩大,因此飛請援兵。不多時,各路催兵文書已雪片飛報。」 譚洪道:「事急矣!吾等當速行出發。」 乃請諸羅森,願與鄭蛟麟分當趙良棟、張勇。以巴西一地山脈阻扼,若以兵守之,王進寶必不易得志,羅森以為然。乃令譚洪領軍二萬,馳赴陽平關,而以鄭蛟麟領軍萬人,扼守寧羌要道,這兩路先行出發,又喚總兵陳旺領軍五千人,往守巴西。羅森並囑陳旺道:「巴西地形岩阻,汝幸勿輕戰。若固守此地,王進寶求戰不得,不久自退矣。」 囑咐後,三路次第進兵。又以夔州阻湖北之沖,時總兵楊嘉來自湖南失陷後,方回駐四川,羅森乃令本部人馬往守夔州。分撥既定,羅森複籌備糧草,以應軍前。一面出示鎮定人心,複行招募人馬,日日訓練,以備緩急。不在話下。 且說趙良棟與張勇、王進寶,分三路同進,聲勢既盛,皆望風披靡。周將譚洪等出兵時,沿途複接得邊吏警報,譚洪知事已急,乃不分晝夜馳至陽平關,急令三軍結營,外排鹿角,以備固守,又將人馬分佈要地,依山傍水,互為聯絡;並派小隊於山僻小路,以防敵軍偷渡;又防水陸運道為趙良棟所斷,乃令軍士先行掘井;又分軍二千人在關後,擇地屯田以示久守之意;只留少數人馬屯紮關上,餘外俱分守要隘。 部將胡念恩進道:「吾等奉命來守此關,是以守為戰。今將軍盡分佈大兵於關外,末將實在不明。若將軍志在求戰,則屯田掘井反嫌多事矣。將軍此策,究竟是何用意?」 譚洪道:「守險不守城,為兵家要道,守關亦然。我若以大兵全聚關內,敵軍將謂我必不能攻,可以放心攻我。彼假以時日,即最堅之城,亦無有不下。君不見展龍關與楓木嶺乎?胡國柱、胡國貴非無將材,然終不能久守,蓋我只圖抵禦,敗敵人將百出其法以困我矣。今吾以守為主,而示以可戰之狀,正為此耳。」 胡念恩聽罷,大為拜服。譚洪分撥既定,再將自己到關籌設防守情形報知鄭蛟麟及陳旺,而鄭、陳二將亦如己之設法籌備,誓志死守也。 去後,趙良棟一軍已沿略陽而下,令三軍火速疾行,並下令道:「當急趨陽平關據之。若敵兵先來固守,則此關險固,破之不易矣。」 於是三軍得令,趕速前往。約離陽平關尚有五十裡,即有探子回報導:「陽平關已有重兵把守,守將乃大將譚洪也。」 趙良棟聽得,心中納悶,謂左右道:「譚洪向在王屏藩前軍,號為驍勇,今到此何神速耶?吾此次失著在出軍遲滯。以定議進兵之後,始知報圖海公,使分兵由湖北以趨夔慶。而吾軍起行後,可以攻州破縣,動需時日,方才到此。今以陽平關之險固,又益以勇將譚洪領重兵把守,即欲破之,亦大費力矣。」 乃傳令安營,喚集諸將商議攻關之計,並謂諸將道:「譚洪守險不守關,深得兵家要著。且其營壘分佈,盤旋環繞,似無懈可擊。吾今先以兵力攻譚洪中營,看其如何應付,然後定計更進。」 乃分軍為五隊,以一隊固守大營,以兩隊與譚洪交戰,另以兩隊為左右翼,以防襲擊。因譚洪分兵駐險,不下十數路,恐於兩軍到戰時受其橫擊也。分撥既定,立行出兵。 時譚洪亦知趙良棟將要攻戰,只傳令各營緊守,待趙良棟退時,然後分道擊之。原來譚洪已傳令各營,俱外築兵壘,以圖固守。那日趙良棟率兵大至,周兵只是不出。幾番沖進,以槍擊之,彈子俱落在壘外,全不著周兵要害。周兵在營裡大笑。趙良棟軍士大怒,奮勇前進。惟甫經薄進周兵營前,譚洪即傳令發槍,故趙良棟軍士反受夷傷。良棟傳令收軍,心中暗忖道:「譚洪以大半軍士在關外擇險屯紮,我軍卻近不得關前,終不能攻關。今破譚洪軍尚且見難,恐欲攻破關隘更為不易。」 便欲學穆占攻展龍關之法,令軍士偵察小路。但各處小路俱有周兵,或三四百人,或二三百人不等,分地布紮,不特不能探得,且探路軍士每為周兵所害。如是數日,部將米光元道:「彼紮小路之兵,多不過三四百人。不如以兵力乘之,斬此數百人,以通過小路可也。」 趙良棟道:「彼小路駐小隊,非所以禦敵,只藉此以通報消息耳。我若攻之,彼將援兵四至矣。且彼駐險守要,實可以寡敵眾。我兵若少,必然無濟;若多帶兵以攻一小路,敵軍無有不知,恐欲殲數百人亦非易事。」 部將總兵何進忠道:「不如以一軍陽攻小路而進,若譚洪不往救,即可以小路繞出關後,否則,提兵前往赴援,而我以大軍直躡關前攻之。若譚洪回軍,我只因其奔走往還,乘其憊以求一戰;若譚洪不回軍,我即奮力以通過陽平關隘可也。」 趙良棟道:「此計大巧。」 乃分兵四大隊:以第一隊約五千人留守大營,以防襲擊;以第二隊約五千人往爭小路而進;以第三隊約萬人默待譚洪調兵時前往攻關;以第四隊約萬人待譚洪赴援小路,若聞本軍攻關,必調兵折回,因求與譚軍一戰。分撥既定,趙良棟複謂諸將道:「此次分兵,只視譚洪調兵往救否以為勝負。若天助我軍,譚洪若中吾計,則有三個希望:第一望譚洪若不往救,則乘勢可通過小路;第二望前關可破;否則候譚洪赴援後回軍往返,此時與戰,亦可一勝。既勝譚洪,不患不能破關也。務望諸君,奮勇從事。否則,曠日持久,縱不致敗,亦將為譚洪所困矣。」 諸將得令,皆奮勇請行。 原來譚洪所駐小路各小隊,果如趙良棟所料,只以通報消息。那一日正在營中商議防守之策,忽探子報到,西山小路已有敵軍大隊來攻,不下五千人。現在本軍小隊,只據險猛禦,速宜救援,遲則恐不能久守矣。譚洪聽了,乃道:「救則應救,但其中須有個參酌。趙良棟部下約三萬人有餘,今只以數千人往攻小路,又不預備後援,俾待通過小路之後以圖大進,是其志不在攻取小路也,不過欲誘吾以大兵赴援,彼好於中取事耳。吾不要中他的計。今陽為往救小路,而先伏大兵以候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