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書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七十九回 程名振單馬擒麗將 王道宗潰圍退遼兵 |
|
城裡聽得,慌聚兵登城守護,吩咐眾人:「夜裡多用長弓硬弩射下。」 眾兵得令,一齊發矢。至平明,戰艦布幔上皆滿。名振下令,一時撐退,收下布幔,得其箭何止數萬。麗兵所損者,不計其數。一連如此四夜,麗兵被其噪鬧,日夜不得休息,盡皆困怠。第五夜上城守護者,不滿一千,箭亦不矢,隨時防備。程名振已知停當,入軍中稟曰:「今夜乘月黑,麗兵疲弊,可取卑沙城矣。」 王大度曰:「吾引步騎五千進西門,君可引水軍照依前夜攻城,功必成矣。」 張亮吩咐三軍:「各宜用心,先登城者為第一功。」 王大度、程名振各依計而行。 卻說王大度引騎兵直進西門,登高埠處探望,單有一條中路,兩旁皆是石壘。石壘上插起旌旗。知的有人守把。大度下了山城,候夜裡聽的海中金鼓之聲不絕,大度傳令曰:「可以進矣!爾眾騎隨吾而上。」 言罷,攀堞先登,一手奪其旗幟,步騎喊聲繼進。守兵大驚,被大度連砍數人,步騎放起火,將西門燒著。霎時間火光迸天,照得海水上下通紅。城中鼎沸,麗兵已知唐兵攻入西門,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各四散逃走。報入中軍,赤須鬼聽得,驚慌不迭,欲駕舡逃走,城下盡是唐軍,不能得出。即披掛上馬,殺奔西門來,正遇王大度。二將在火光之中交鋒。未數合,大度揮起鋼刀,將赤須鬼劈于馬下,盡降其眾。白麵郎君引麗兵殺出東門。舡上走出程名振,只一合捉于馬下。麗兵四下無路,殺死海中者不可勝計。 平明,王大度開了四門,張亮三軍入了卑沙城。果然好一座城郭:西連渤海,東接平壤,糧儲倉庫皆有。張亮大悅。捉過白麵郎君責之曰:「爾不識時勢,阻截天兵。今日留爾無用。」 令推出斬之。左右一時簇下,斬首回報。張亮記錄各人功績,王大度居首,程名振第二。其餘依次謄奏。麗兵降者二萬人。張亮選其精壯出征。老弱兵戍守卑沙城。次日,三軍離城,望平壤進發。行三日,至蓋牟城,進見御駕,張亮面奏眾將取卑沙城之功。太宗大悅,命前軍總管李世績,合水陸人馬取遼東,迎候鑾駕。世績得旨,與江夏王道宗、李思摩等,引兵望遼東而行。 卻說守遼東將徹萬三、黑垂環、高天莫三人,皆有萬夫之勇。數日前聽的遊騎報:「唐兵已近遼東。」 徹萬三與眾人商議曰:「今天子御駕親征,一連取了幾個大郡。目今將來遼東,此地乃是高麗咽喉之路。若被唐兵攻破,則安市城危矣。你等有何計策,可退敵兵?」 高天莫進曰:「唐兵乘勝而來,鋒芒正銳,不可與交兵。帥將一面遣人往高麗取救,傳下軍令,移城外軍民盡入城中守護。將應有積聚,盡行燒毀。我這裡深溝高壑,嚴用提防,唐兵一至,欲戰又不能,退又不能,野無所掠,軍勞糧缺,候在高麗人馬並集,吾合勢戰之,教他片甲不回也。」 徹萬三曰:「此計大妙。」 即遣人星夜往高麗取救。一邊傳令教城外百姓盡數搬居城中,選精壯者守護各門。將應有藏蓄,一時燒了。四下多設鹿角預備,十分堅固。 卻說哨馬軍報入李世績軍中:「遼東準備迎敵,將城外民家盡行燒了。好生利害。」 世績聽的,喚過江夏王道宗,引數千騎前去哨巡一遭,以觀動靜,方好進兵。道宗得令,引騎徑至遼東下,周圍團視一回,四面守禦甚是嚴固,回報世績曰:「遼東城郭,近高麗之地,比他處大有不同。即目各門插起旌旗,城樓守軍往來不絕。今將城外民居,盡移入城,以為長守之計。彼若今不出,必往高麗取救兵。倘高麗人馬襲吾後,城中助之,吾軍何以抵擋?總管正須乘其城中未備,人心懷懼,鼓噪前進,齊力攻之。使麗將不暇為計,或可以成功也。」 世績依其議,即下令三軍,拔寨直抵遼東城下。道宗與李思摩分兵攻各門,城下堆起葦草、攻城之具。眾軍大振,金鼓聲徹晝夜。終是城郭堅厚,攻打不下。守護將擂下火炮、矢石,唐兵被傷,不敢十分近前。道宗幾欲先登,面被數矢,亦不能前進。一連相拒數日,唐兵無計可施。 卻說高麗王近日邊廷消息,聞得:「唐天子御駕親征,已渡了遼水,取了數座城郭,即今大軍近遼東。」 每日聚文武商議迎敵。忽報:「遼東使臣來乞救兵。」 高麗王問眾臣曰:「今唐兵攻遼東甚緊,誰可引兵救應?」 蓋蘇文進曰:「臣舉一人,可以退唐兵。」 王曰:「公舉誰人?」 蘇文曰:「左衛將軍大模達,此人武藝精通,勇力過人。主公著他領兵去救,遼東敵人不足破矣。」 高藏依奏,召過大模達率步騎四萬救遼東。大模達辭王,引兵徑出高麗。但見槍刀密佈,劍戟如霜,四萬騎兵如風卷而來。唐軍中江夏王道宗望見近東一派征塵蔽日,殺氣連天,即與副將張君義曰:「遼東有救兵來矣,與汝精兵二萬,靠城南埋伏,吾勒騎兵逆戰。連珠炮響,乘勢殺出。」 君義引兵去了。道宗全身披掛,手綽鋒槍,引三萬步兵,跑馬馳向東門,正遇敵兵來到。金鼓大振,麗兵漫山塞野而來。主將大模達拍刀舞刀,躍奔陣前,喝曰:「唐軍有不懼死者,請決一戰!」 道宗厲聲出曰:「吾在此等候多時!」 言罷,挺槍直取模達。模達舉刀迎敵。兩馬相交,二將戰上二十合,不分勝負。遼東城裡,見高麗救兵來到,高天莫引精兵一萬,開東門乘勢殺出,夾攻道宗。道宗軍中放起連珠炮,西南角上,張君義伏兵齊起,被高天莫拒住交鋒。兩下戰住陣腳,喊聲不絕。徹萬三於城上擂鼓助威。道宗單要迎敵麗兵,苦戰不止。遼兵四下箭如雨點,唐兵被傷者無數,各有退志。麗兵終是頑皮,不懼刀箭。一湧殺進。南陣張君義先自跑馬走了,伏兵亦隨之逃竄。道宗見勢失利,引步騎潰圍而走。大模達殺勝一陣,與高天莫收兵入城。 卻說道宗歸見總管李世績,具言:「遼兵勢大,吾軍不能抵敵。損者甚多。」 世績曰:「勝敗兵家之常。此不足慮,惟君義交戰先走,何以馭其眾。今遇小敵如此,明日至高麗必敗吾事。當按軍法。」 即令推出轅門斬之。左右將君義簇下,一時間梟首回報。世績既誅了君義,號令軍中。與眾將議破麗兵之策。副總管張士貴進曰:「遼東城郭堅固,今又添高麗救兵在裡,人馬眾盛,愈難攻擊。不若深溝高壘,以待車駕之至,合勢攻打,一鼓可下也。」 道宗曰:「吾等為前軍,當逢山開路,以待鑾駕。何乃停遼東不攻,而留與君父來乎?乞精兵一萬,請先登南門,以取遼東。」 世績曰:「眾寡不敵,公且少待。吾與眾將連營合勢,待聖駕來,誠未晚也。」 眾將依其議,各分兵據守。 卻說太宗御駕至遼海,水勢甚溢,從官舡小者,將至顛覆。張亮率水軍連艨艟而進,至中流,忽狂風驟起,波浪翻天,龍舟蕩漾不定。帝亦憂懼。召海濱居民問之,居民皆曰:「此海神為孽,年年遼東有過者,皆用生人祭之,自然平靜。陛下亦用如此祭之,方保無事。不然,終有覆溺之患。」 太宗與長孫無忌商議以祭,無忌曰:「陛下德符鬼神,可用犧牲牛馬代人而祭,自然無危矣。」 太宗依其議,即命水軍總管張亮具犧牲以祭海神。張亮得旨,用白馬二匹,黑牛四頭,於舡外陳設香燈花燭,著有司官宣讀祭文,將牛馬犧牲齊傾入海中。諸軍吶一聲喊,震動山谷,金鼓齊鳴,舡舵上插起旌旗,龍舟頂掛起飛篷,霎時間,天清日朗,風怡浪靜,戰艦旁舡,皆隨水而進。只三夜已出平壤大岸,望遼東止曾一百里。 是時太宗坐于龍舡中,眾百官侍立終日,舡外金鼓之聲不絕。縱衝激浪勢,亦不知覺。及聞渡了遼海,龍顏大悅。張亮御前奏知:「李世績攻遼東城已二十日未拔,專候陛下御駕,合兵攻擊。今幸渡過遼海,去遼東不遠。臣請先部水軍,出遼澤襲取遼東。聖駕隨後而進。」 太宗允奏,即命張亮引兵先發。亮辭帝出,與程名振、王大度等,領水軍十五萬,徑出遼澤,望遼東城進發,不在話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