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書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世民計襲柏壁關 唐主竟誅劉文靜(2)


  敬德未信,自勒馬往觀之,果然。敬德看了半晌,與眾人言:「好怪物!」

  即取弓箭矢去,不見了火,卻是一塊頑石。敬德與眾人近前看之,見石上有「困避守時」四字,不解其意。引眾上馬,來到介休城。查究軍糧有一千石,草料二千束。敬德吩咐眾軍,按壁守保。未半月間,劉武周遣人來報:「秦王大眾乘勝攻取,莒州緊急,屢日交戰,未分勝敗。軍中缺少糧草,將軍可速令人護送到,不許有誤。」

  敬德接了文書,打發來人先回。次日,令大將黃子英護送糧草至並州交納。吩咐路上謹防劫掠。黃子英領命,帶糧草與二千人馬,送上並州。至晚間,軍士各暫安息。二更左側,忽山坡下金鼓齊鳴,火光照耀,殺上坡來。黃子英大驚,綽槍來迎,正遇其將交馬。只一合,將子英斬落馬下,悉虜其眾,將糧草車輛連夜送至莒州界口,來見秦王。

  秦王巡哨軍報入帳中,秦王起集諸將,令召入。其將拜伏帳前。秦王燈下視之,見其人身長八尺,黃面赤睛,形貌魁梧。問曰:「將軍何處人氏?」

  其將曰:「某並州人也,姓張名德政,隋末聚眾山林,劫掠為生。今聞殿下行兵至此,欲來投降,無進見之功。默知介休運糧上並州,被吾殺死黃子英,劫得糧草二十車來見殿下。」

  世民正在乏糧,聽的此事,大喜,謂李靖曰:「今得大將張德政,又有糧草二十車,吾寧有此願乎!」

  李靖曰:「此出主公默契天道,遇此機會,非人力所能為。」

  世民然之,表張德政為驃騎大將軍。次日,人報敬德:「昨夜黃子英被殺,糧草盡皆劫奪去訖。」

  敬德聞之,仰天長歎:「今定楊王不用忠臣,終為秦王所滅。吾憶石上四字,非天意乎!」

  遂喚左右多造守城器械,增築壕塹,以俟天意也。

  且說秦王每日與諸將決策進攻武周,轅門外報:「軍師民部尚書劉文靜來到。」

  世民聽報,即出軍前迎接文靜入帳中坐定,問曰:「肇仁此來有何見議?」

  文靜曰:「唐主以殿下久師在外,未知邊廷消息如何。特遣臣齎賞勞之物,來見殿下。」

  世民曰:「近日始破金剛之眾。戎事倥傯,捷音未到闕下,有重聖上宵旰,又勞足下遠涉風塵。」

  文靜曰:「君命召,不俟駕而行。臣當此辭回復聖上。」

  世民與眾將送離轅門,文靜自回至關中,入見唐主:「殿下屢來得勝,破劉武周只在目下矣。」

  高祖聞奏大悅,重賜文靜。

  文靜已退,會唐主追念裴寂往昔之功,寬宥其罪,詔複居原職,恩寵日隆。因是文靜自以才能過裴寂遠甚,又屢有軍勳,而位居其下,意有不平,每在朝論政,多與寂違,遂有隙。寂每欲發文靜過失而誣之,未得機會。值文靜家數有妖怪,家人恐懼。其弟文起時為散騎常侍,與文靜說曰:「家有妖怪,當召巫者禳之。」

  文靜不聽。文起見兄弗從,夜自召巫者來家祈禳。巫者披髮禦刀,以為禳厭之術,文靜怒曰:「弟讀書人,何如此耶?」

  叱令左右驅逐而出。文起甚恨,忍而不言。知其與裴寂不睦,常欲默其過愆以告。文靜有妾潘氏失愛,密告文起曰:「爾凡日前飲酒至酣,有怨言,拔刀擊柱曰:『當斬取裴寂頭矣。』」

  文起得此言,即告于裴寂。裴寂憤怒,入奏唐主曰:「文靜自恃其功,常出怨言。欲有反陛下之意。」

  高祖聞奏怒曰:「朕有何負彼處?得起異圖!有背寡人。」

  遂以文靜屬法吏,遣裴寂、蕭瑀鞠問其情。蕭瑀領令至開府訊文靜反狀。文靜曰:「昔在大將軍府,司馬與長史位望略同。今寂為僕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眾人。吾東征西討,老母留京師,風雨無所庇,實有觖望之心。有言背叛,臣安有此意?」

  蕭瑀以文靜詞具奏,唐主曰:「觀此言,文靜反明白矣。」

  李綱曰:「文靜與陛下初起晉陽之時,未有此意。今陛下已正大位,即有反乎?鞠彼之情可原。陛下當寬貸之。」

  蕭瑀等皆明其不反。唐主意未決,竟欲誅之。李綱、蕭瑀退出議曰:「此非秦王來,聖意必不可回。文靜終難免刑矣。」

  李綱密差飛騎詣秦王,言知此事。飛騎漏夜來到軍中見秦王,呈李綱、蕭瑀之書。世民拆開觀看,驚曰:「文靜與吾自幼相識,豈得有此心乎!」

  即以戎事付李靖,自輕騎謁行來見高祖。高祖曰:「卿征討在外,因何輕身來見?」

  秦王曰:「臣總戎在外,軍中聞陛下欲誅劉文靜。臣未審其誅文靜之由,故輕身來見陛下。」

  高祖曰:「近日文靜有怨寡人,起謀欲反。朕知之,因欲加刑,以正其罪。」

  世民為之固請曰:「昔在晉陽,文靜先建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克京城,任遇懸隔。今文靜怨望則有之,非敢謀反。陛下如無故而殺之,何以勸示後臣。文靜必無此意。宜賜全宥。」

  寂在旁,固諍曰:「文靜才略過人,性複粗險,忿不顧難,醜言怪節,已暴驗矣。今天下未定,留之必為後患。」

  唐主素親信寂,低回久之。世民曰:「以長史之言,朝廷須用具臣矣。有才略者竟忌之,將何以輔治乎?」

  唐主以謂秦王在京師,文靜必賴其庇,即命離京師,出外督理軍情。一日三敕,下秦府中。世民只得仍離關中,不敢停留。唐主卒用寂言,殺文靜于南市。文靜臨刑,撫膺而呼曰:「『飛鳥盡,良弓藏。』果不妄耳!」

  死年三十二歲。唐主既殺文靜,並誅其弟文起。文起悔恨無及。籍沒其宗。

  胡氏曰:文靜首唱大謀,賞不酬勳,又以讒死。而太宗不能力救何也?曰:非不能也,不敢也。文靜晉陽引寂見世民之時,有漢高、魏武之比,而未嘗歸心高祖。寂則高祖所厚,而世民所薄也。其不敢力諫,為是也歟。在世民則當然,而李綱、蕭瑀不能數批逆鱗,使勳舊冤死,其責大矣。為文靜者,功名已著,退以全身,何善如之。而乃芥蒂自取積毒,其才智雖高,而識量淺矣。

  後人有詩歎雲:

  首建興王畫策時,丹心期許晉陽知。
  北通可汗資雄馬,西定關中議義旗。
  自謂功名為己有,未知才略眾人疑。
  韓彭事業曾如是,鳥盡弓藏悔亦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