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書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回 範願聊城破強敵 李靖軍中用火計(1) |
|
卻說許帝宇文化及在於魏縣,招募軍馬,半月之間,得有八萬餘人。東海賊殷大用亦部領賊眾三千來降。許帝見大用身長九尺,濃眉大眼,心中甚喜,以為前殿都虞侯。以下眾黨,皆有重賞。只聽得飛報,具言:「見有唐淮安王李神通,部領一十萬精兵來侵魏國。」 許帝聞報,即點集眾軍,共有二十余萬,以弟宇文智及為大元帥,統率諸軍,楊士覽為先鋒,長子宇文承基為左參將,次子承址為右參將,殷大用為合後,王鐵佛、劉汝和、張敬、黃安、陳智略、張章仁等隨駕留守魏國。先遣楊士覽領精兵三萬,迎敵唐將;宇文智及領兵二萬策應。 宇文智及引軍出城,于平川曠野排開陣勢。遙望見唐軍對陣中紅旗展動,一將當頭,金盔銀甲,手執鋼刀,乃淮安王李神通也,馬上大罵曰:「爾輩附逆賊,弒君奪信,今天兵降臨,尚不倒戈獻城,誅戮賊首,以來請功,反敢出兵拒敵哉!」 楊士覽曰:「你大唐得正國而君,尚自貪心不足,來侵我境界。可速退兵,免受快刀。」 李神通大怒,勒馬舞刀,直奔士覽。士覽舉槍來迎。二將戰上二十余合,李神通佯輸而退,士覽從後趕來。人馬將近,神通按住鋼刀,綽起銅錘,一道寒光迸過,將楊士覽打落馬下。眾軍向前,捉歸本陣。許兵大敗,各拋戈棄甲,走回魏城。淮安王未知敵人虛實,不敢遠追,鳴金收軍。 楊士覽敗眾走回,報知許帝宇文化及,備言士覽已被唐淮安王李神通捉歸本陣。許帝大驚,聚集眾官商議曰:「楊士覽初出戰即被擒捉,損傷許多人馬。爾眾臣有何高見,能退唐兵?」 張章仁奏曰:「今者魏縣城郭不堅,倉庫不實,惟有聊城壕塹深廣,附郭軍民精壯,且兼糧食充足。陛下莫若遷都彼地,庶可以觀敵之進止。勝則西還,敗則可守。」 許帝准其奏,下命百官軍民人等,盡數起行。以煬帝之後蕭氏及宮嬪、采女並將府庫奇珍異寶之物,裝載已備。許帝坐法駕,禦從軍官一齊離卻魏縣,徑至聊城來。聊城官屬軍民,俱各離城四十裡迎接。許帝車駕進入聊城府中,以府改為正殿,所屬衙門分隸眾官坐守。府後新創宮室,以居妃嬪。即令四門增起樓櫓,預修器具,專俟禦抵唐軍。 且說淮安王李神通戰敗許兵,軍中犒勞將士。忽遊騎報:「許帝將魏國軍民百官俱遷於聊城。城上築修高壘,布列幹盾,甚是堅整。」 李神通聽的,謀于李靖。李靖曰:「日前夜靜間,吾立於轅門,仰觀天文,見殺氣近臨西北,果應在許帝遷都之事。若有陰陽,此賊敗在旦夕矣。大王不必過慮。然兵乃兇器,戰危事。昨日交鋒雖小勝,未見其全利。如今之計,莫若堅壁固守,差遊兵審彼虛實,見機而動,則功可就矣。」 李神通然之,遂下令諸軍,堅守勿出。遊騎軍體探數日回報:「今有夏主竇建德,親領精兵十萬,屯紮聊城三十裡下營。」 李神通與諸將議曰:「竇建德預有章奏,合兵討宇文化及。今我軍先至,彼眾才到,莫若絕之,以責其違失信誓。」 李靖曰:「不可。敵人未滅,而先自疑忌,恐難成績。以我所料,他日破賊雪仇必在此人也。王當遣人備羊酒禮物,往勞之,以慰其望。」 神通從其議。即令納言劉文靜齎禮往見夏主。 卻說夏主兵到聊城,每與太僕楊義臣軍中議出兵之策,忽轅門外軍人報:「大唐淮安王遣劉文靜至。」 夏主接入帳中,相見畢,文靜曰:「奉淮安王之命,送微物與明公,以表拂塵之意。幸冀領納。」 夏主喜曰:「既已預奏聖上,兵又稽遲,何敢勞淮王重賜。孤實無以報之。」 文靜曰:「淮安王知公遠涉風塵,故來慰勞。何謂報耶?」 即以表禮呈上,遂辭夏主而回。夏主送至帳外,謂文靜曰:「足下多多拜覆淮安王,不必費淮王軍馬,此賊待孤擒滅,以雪先君之仇。」 文靜應命去訖。夏主回至中軍,問義臣破敵之策。義臣曰:「且遣範願領本部三千人馬,明日出戰,探敵人虛實。然後計可保全。」 夏主依其言,即遣範願領兵前去迎敵,不許取勝,只宜緩撓其勢。范願領計,率眾綽刀上馬,于聊城平川曠野列開陣勢,以待彼來。只見許陣上紅旗展處,一將出馬,身長七尺,眉目清朗,手執方天戟,乃許帝長子宇文承基也,對陣上高聲問:「來將何人?」 夏陣中范願躍馬向前曰:「吾乃夏主駕下副元帥范願是也。今奉主命,率領大兵來擒亂臣賊子,以祭先君。」 宇文承基聽的大怒曰:「爾夏主各據一方,尚自不道,仍敢持兵自來送死!」 挺方天戟直奔範願。範願輪起三停刀,抵住交鋒。二人戰上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日已沉西,兩下各鳴金收軍。 且說宇文承基引兵入聊城,見許帝。許帝問:「交兵勝負若何?」 承基奏曰:「夏兵精銳,又況範願勇不可當。兩下交兵半日,未分勝敗。臣來日再整人馬,與夏兵誓決雌雄。」 有左僕射宇文智及奏曰:「臣觀夏國之兵出吾之北,唐國之眾出吾之右,魏地之兵在吾之後。今稍能卻其精銳之眾,誠恐其用誘敵計也。嘗聞『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吾主宜熟籌慮。倘或有失,吾之一族不得其死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