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宮二十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二回 會亡妃玄宗宴駕 愛良娣肅帝懼內(2)


  這高力士,因李輔國銜恨入骨,賴有上皇庇護,得居西內,陪侍上皇;待玄宗病危,李輔國又矯肅宗皇帝旨意,將高力士流配至嶺南。高力士奉皇帝詔,便哭拜道:「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日,願一見上皇顏色,雖死不恨!」

  李輔國不許,即令武士扶掖出宮去,縲絏上道。直至寶應元年,赦罪還朝,見上皇遺詔,向北拜哭道:「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宮,死有餘恨!」

  吐血鬥餘,一慟而絕。時年七十九歲。

  死之日,來廷坊佛祠與甯坊道士祠為之擊鐘祈禱,早升西天。此二祠,原是高力士生前所造。當時高力士威勢極盛,拜驃騎將軍封渤海郡公時,建成兩祠;祠中有珍樓室屋,所藏珍寶,雖國庫亦不能及。又在祠門外建一大鐘樓,樓成,高力士大宴公卿,諸貴親欲得高公公歡心,每一扣鐘,便納禮錢十萬,多有一人二十扣者,亦有十扣者;高力士廣時又得錢千數百萬。

  玄宗明知力士之貪,便因其忠心於帝,亦容忍之。當時太子瑛被廢,武惠妃正得寵;李林甫專權,有擁立壽王之意。玄宗因肅宗年長,思立之而意未決;心中鬱鬱不安,眠食俱廢。高力士進諫道:「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

  玄宗歎息道:「爾我家老,揣我何為而然?」

  高力士道:「豈因太子未定耶?推長而立,其誰敢爭執?」

  玄宗聞高力士之言,便決定立肅宗為太子。後天寶中,邊將爭功,玄宗常自解道:「朕春秋高,朝廷細事付宰相,蕃夷不靖付將軍,甯不暇耶?」

  高力士奏對道:「臣間至閣門,見奏事者言雲南數喪師,又北兵強悍,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禍成不可禁。」

  高力士意言安祿山將謀反也。自高力士死後,李輔國更是橫行無忌。

  在李輔國前,尚有一宦官,名程元振的。時張皇後謀立越王,元振見太子發其奸,與李輔國助平大難,立太子為代宗。

  拜元振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再遷為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統領禁兵,權震天下,勢在輔國上,而性兇橫又過之,軍中呼為十郎。其時吐蕃兵勢甚急,攻城陷地,京師危迫;因元振勢壓諸將,雖元振假天子命集天下兵,無一人肯奔命者。

  吐蕃兵直撲便橋,肅宗倉皇避居陝地,京師又陷於賊。搶劫府庫,焚殺人民,城郭為墟。於是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上書,痛斥元振,表章上道:

  「犬戎以數萬人犯關度隴,曆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京師;謀臣不奮一言,武士不力一戰,提卒叫呼,劫宮闈,焚陵寢,此將帥叛陛下也!自朝義之滅,陛下以為智力所能,故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群臣在廷,無一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無只輪入關者,此四方叛陛下也!內外離叛,雖一魚朝恩以陝郡戮力,陛下獨能以此守社稷乎?陛下以今日勢安耶危耶?若以為危,豈得高枕不為天下計?臣聞良醫療疾當病飲藥,藥不當疾猶無益也。陛下視今日病何由至此乎?天下之心,乃恨陛下遠賢良任宦豎,離間將相而幾於亡;必欲存宗宙社稷,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獨留朝恩備左右。陛下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屏嬪妃,任將相。若曰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乎?宜即募士西與朝廷會;若以朕惡未悛耶?則帝王大器,敢妨聖賢,其聽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請赤臣族以謝!」

  肅宗讀疏,便下詔,盡奪元振官爵,放歸田裡,四方兵皆至,殺退吐蕃兵,奉肅宗回京師,重整宮殿,再立社稷。此時元振從三原喬裝作婦女模樣,渾入京師,投司農卿陳景詮家謀反;被禦史省探得蹤跡,捕元振與景詮二人,交刑部審服,長流元振至溱州,降景詮為新興尉。元振行至江陵地方病死。

  又有魚朝恩,亦為宮中最有權力的宦官,史思明攻打洛陽時,魚朝恩統領神策兵,屯陝中;洛陽陷落,思明長驅至硤石,使子朝義為遊軍。肅宗集勇武軍士十萬,沿渭河而東,朝恩按兵陝東,使神策將衛伯玉與賊將康文景等戰,敗之。京師平復,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馮翊郡公,專領神策軍,賞賜不絕;朝恩恃功而驕,在朝無所忌憚。

  時郭子儀功蓋天下,朝恩心懷妒忌,因相州之敗,便力為詆譖。肅宗雖不聽其語,但因此罷子儀兵柄。吐蕃攻破京師,朝恩有勤皇之功,便欲挾天子遷都洛陽,藉避戎狄;文武百官,正排列滿朝的時候,魚朝恩率領武士十余人,各執兵器,當殿高聲道:「虜數犯京師,夫子欲避兵洛陽,諸文武雲何?」

  宰相未對,有夫子近臣抗聲對道:「中官反耶?今屯兵足以捍賊,何遽脅天子棄宗廟為?」

  朝恩低頭無語,而郭子儀亦出班奏稱不可。自此肅宗漸有不信朝恩之意,而宦官李輔國的威勢,更甚於朝恩。

  李輔國矯旨遷上皇於西內,並流陳元禮、高力士諸人,而權勢愈大;又能結好張皇後,肅宗畏懼張後,便也畏懼輔國。

  肅宗有子十四人,章敬皇后生代宗皇帝,孫宮人生皇子係,張貴妃生皇子倓,王妃生皇子佖,陳婕妤生皇子僅,韋妃生皇子僩,張美人生皇子侹,後宮生皇子榮,裴昭儀生皇子僙,段婕妤生皇子倕,崔妃生皇子偲,張皇後生皇子佋、皇子侗,後宮人生皇子僖。在玄宗末年,所有肅宗之子,俱封王爵。當時係封南陽郡王,至德二年,進封趙王,與彭王、兗王、涇王、鄆王、襄王、杞王、召王、興王、定王九王同封。

  乾元二年,九節度兵在河北大敗,朝廷震動,便用李光弼代郭子儀統兵。光弼求賢王為軍中主帥,肅宗下詔,以趙王係充天下兵馬元帥,而以光弼副之。事定回京,皇帝有疾,皇太子監國;張皇後與宦官李輔國有仇怨,密召太子入內,對太子道:「輔國執掌禁兵,用事已久,四方詔旨,皆出其口;矯天子旨,逼遷聖皇,天下側目。平日心常怏怏,忌我與汝。又程元振陰結黃門,圖謀不軌;若棄而不誅,禍在眉睫矣!」

  太子聞之,泣曰:「此二人者,皆陛下勳舊,今上體不裕,重以此事,得無震驚乎?請出外徐議之。」

  張後歎曰:「此子難與共事!」

  便召皇子係入內,問:「汝能行殺元振之事乎?」

  係允諾。係退,即選勇士二百人,披甲執刀,伏于長生殿,竟矯帝命,召太子入宮。

  元振已探得張後計謀,走告輔國,使勒兵在淩霄門迎接太子以難告。太子道:「皇上病危,吾豈可畏死不入乎?」

  元振諫道:「入則及禍。」

  乃以兵護送太子入飛龍廄,勒兵,夜入三殿,捕皇子係,及恒俊等百餘人下獄,又囚張後於別殿;輔國暗遣刺客,夜入宮禁,殺張後及皇子係。後肅宗病癒,而張良娣之寵愈甚,外與輔國結納,欺壓皇帝。

  肅宗為太子時,與章敬皇后吳氏恩情甚深,生代宗皇帝;後玄宗亦重視之。肅宗未及登位,而吳氏已短命死,年僅十八歲;惟張良娣隨侍肅宗最久,張氏之祖母,原為竇昭成皇后之妹。玄宗幼年喪母,在姨家撫養,視張氏祖母,有如己母;竇氏亦鞠愛倍至,玄宗即位,封竇氏為鄧國夫人,甚得玄宗親信。

  生五子:長子去惑,次子去疑,三子去奢,四子去逸,五子去盈,皆為大官。去盈尚常芬公主,為駙馬;去逸生張良娣。肅宗為忠王時,娶韋元娃女為孺人,後立為太子,即以孺人為妃,張氏為良娣。韋妃之兄,名堅,被李林甫陷害死;太子大懼,請與韋妃絕義,韋妃毀去衣裳,貶入冷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