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宮二十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三回 賜婚姻楊家極寵 討奸佞張氏遺裔(2)


  虢國夫人見自己子女都得了富貴,便帶了她子女二人離席謝恩。玄宗看虢國夫人,喜得花眉笑眼,平添嫵媚,心中說不出的愛戀;只因礙著眾人的耳目,只喚虢國夫人平身。這時秦國夫人,也攜著一個兒子柳鈞,一個夫弟柳潭,叔侄二人,一般地長得清秀。玄宗問他年紀,一般的十五歲。玄宗笑說道:「朕家的女兒,益發都給了你楊家吧!」

  又傳旨,賜柳鈞尚長清公主,賜柳澄尚和政公主。當時楊貴妃見母家的人,都和皇家結了婚姻,心中歡貴,便親自斟酒,獻與玄宗道:「臣妾進萬歲喜酒一杯。」

  玄宗就貴妃手中飲了,又滿斟一杯,與貴妃道:「妃子也喜。」

  接著,便有楊丞相領著眾大臣,齊至筵前來勸酒。玄宗命取大觥來,說道:「朕今為諸大臣飲一大杯,願諸大臣也喜。」

  一屋子大臣聽了,轟雷也似一齊呼了一聲萬歲。

  各人陪飲一杯。玄宗此時頗有醉意,宮女扶上禦輦,擺駕回宮。

  時已夜午,丞相府中,歌停舞止;五家侍衛,分作五隊,每隊著一色衣這時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各各用細樂吹送著,紅燈照送著回府去。五家合隊,五色相映,如百花之煥發。

  一路車馬行去,遺釵墮舄,沿路可拾。獨楊國忠與虢國夫人,連騎並轡,揮鞭笑謔;一路行去,略無羞恥。這時路旁軍士萬人,手執火炬,照耀如同白晝。如此連接著三五個月,十家府第中筵宴笙歌,十分熱鬧,才把這各頭婚嫁大禮,料理清楚。

  內中算是韓國夫人的女兒,福分最大;那長皇孫,便是將來的正位天子代宗皇帝,芹姑一般地也立為貴妃。此是後話。

  再說那日玄宗從廣平王府中飲酒回宮,忽接安北都護使郭子儀奏章一道,內夾著詩箋一紙。那紙上絕好的簪花格字寫著兩首五言絕詩道:

  沙場征戎客,苦寒若為眠;
  戰袍經手做,知落阿隨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於今已過也,重結後生緣!

  原來這時郭子儀自領一軍,駐紮在邊地木刺山;玄示念邊軍苦寒,令後宮嬪娥制棉衣萬套,賜與軍士。有一姓趙的軍士,從棉衣領中,得了這張詩箋;知是宮女寫的,不敢隱瞞,便呈上主帥。郭子儀又把這詩箋封奏入朝。玄宗見了詩箋,心中卻也好笑了;便懷著詩箋,踱進後宮來,命高力士去遍示六宮。

  又傳著諭道:「誰作此詩,不必隱瞞,朕當成汝好事也。」

  傳至興慶宮中,有一宮女,跪下地來,自稱萬歲。高力士便把這個宮女帶去朝見天子,玄宗看那宮女,果然也長得白淨秀美。

  問她名姓,那宮女叩著頭,回說:「魏紫雲,父親魏卓卿,原也是士人,自幼兒傳授詩書,頗解文墨。」

  玄宗笑道:「汝詩中說後生緣,朕今偏與汝結今生緣!」

  便令將此宮女送至邊關,與那得詩箋的軍士成婚。又加恩升那軍士為帳前少校。這軍士名陳回光,後來幫助郭子儀,屢立戰功,官拜衛尉卿。夫妻二人,十分恩愛,留在後世,傳為佳話。

  如今再說安祿山離了京師,心中日夜想念楊貴妃;他和楊國忠在天子跟前一番爭執,心中十分憤恨,誓欲報此仇怨,方可與楊貴妃親近。他因玄宗皇帝恩情甚厚,原欲依楊貴妃的囑咐,把這口氣忍在心頭,待皇上千秋萬歲以後,再發作起來。

  無奈楊國忠因在皇帝跟前說安祿山必反,欲皇上信他的話,便步步逼著安祿山造反:凡是玄宗賜與安祿山的詔旨,和安祿山所上奏章,都被楊國忠扣住不發。一面打發他的門客何盈蹇昂,在京師安祿山的親友前打聽安祿山謀反的消息;又指使京兆尹李峴帶領兵馬,圍困安郡王的府第;又捉去安祿山的好友李超、安岱、李方來、王岷,打入死牢裡;買通了牢頭禁子,把這幾人活活地勒死。又打聽得吉溫是安祿山的死黨,便親自帶領兵士,半夜時分,去圍住吉溫的屋子,把吉溫捉至丞相府中,百般拷打,審問安祿山謀反的憑據。那吉溫熬刑不過,暈死過幾次,卻不肯吐出一句話來,楊國忠便把吉溫發配到合浦地方。

  從此京師地面,楊國忠的威權大震。

  這消息傳到范陽安祿山耳中,如何忍得,便立即拜表入朝,訴楊國忠有二十條大罪。一面召集大兵二十萬,發令何千年為范陽鎮東路將軍,崔乾佑為范陽鎮西路將軍,高秀岩為范陽鎮南路將軍,史思明為蕞陽鎮北路將軍;安祿山手下,原有三十二路人馬,分三十二名將官統帶;本是番人、漢人並用的。自從安祿山為節度使,推說是番漢並用,易起嫌疑,奏請一律改用番將。安祿山自己也是番人,如今同謀造反,自然聽從號令。

  又用高尚、嚴莊為隨軍參謀,孫孝哲、高邈、張通儒為參軍。

  在范陽西城外,高立將台;安祿山一身披掛,高坐將台。二十萬人馬,各路統兵官領帶著,排成陣勢,一隊一隊地在將台前走過。那一千名將官,全身甲胄,齊站在將台前參拜。高聲喚道:「末將們參見大元帥!」

  安祿山看眾軍士操練已畢,便殺牛宰羊,在校場上擺起千餘桌酒席來,賜將士們痛飲。在飲酒中間,便走出一隊番姬來,打扮得花枝兒似地招展著,在筵前舞著唱道:「紫韁輕挽,雙手把紫韁輕挽,騙上馬,將盔纓低按。閃旗影雲殷沒,揣的動龍蛇一直地通霄漢。按奇門布下了九連環,覷定了這小中原在眼,消不得俺眾路強蕃。這一員身材慓悍,那一員結束牢拴;這一員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員惡支沙雕目胡顏;這一員會急迸格邦弓開月滿,那一員會滴溜撲碌的錘落星寒;這一員會咭叱克嚓的槍風閃鑠,那一員會悉力颯刺的劍雨澎灘。端的是人如猛虎離澗,顯英雄天可汗!」

  番姬唱到此處,那滿場數十萬兵士,齊聲接唱道:「振軍威撲通通鼓鳴,驚魂破膽;排陣勢韻悠悠角聲,人習馬閑。抵多少雷轟電轉,可正是海沸也那河翻;折末的銅做壁鐵做壘,有什麼攻不破攻不破也雄關!」

  唱完了詞兒,接著一陣角聲嗚嗚,鼓聲通通,鑼聲堂堂,將臺上砍下一個人頭來,正中間豎起一面大纛旗,二十萬人馬,拔腳齊起,浩浩蕩蕩,殺奔靈武關來。

  就中再說那位范陽鎮北路將官史思明,原是突厥種人;長成長頸駝背,深目斜鼻,生性狡猾。和安祿山自幼兒生同鄉裡,早祿山一日生,祿山稱他為兄。通六番言語,亦為互市郎。欠了官錢,無力償還,逃走,被契丹國的巡查兵捉住;見他容貌奇怪,要殺死他。史思明頗有急智,哄著巡查兵說道:「我是大唐朝使臣,誰敢殺我。你們快送我去見大可汗,便有大功;若殺唐天子使臣,汝國旦夕便有大禍。」

  那契丹兵聽了,果然十分害怕,便送他到契丹王前。史思明直立不拜,大聲道:「天子使見小國君不拜,禮也。」

  契丹王疑是真使者,便收拾廬帳,安頓他住下;殺牛宰羊,好好地看待他。

  史思明打聽得契丹國有一位大將,名瑣高的,頗能用兵,中國常受他的兵禍;便思活捉瑣高回中國去,將功贖罪。他心生一計,一日,見契丹王,說欲回天朝,可汗亦應當遣使報聘。

  契丹王果然派一大臣,並番兵三百,備下牛羊禮物,欲隨史思明去大唐朝見天子。史思明故意笑道:「此大臣無足與見天子者,唯瑣高大名,久聞於中國,可與見天子。」

  那瑣高在一旁聽了,十分喜悅,便自請欲與史思明同去朝見唐國天子。這瑣高是契丹王十分親信的大臣,一刻也不能離開左右的;當時不許,無奈瑣高再三自告奮勇,契丹王不得已,著他隨史思明一同到唐朝去。一隊人馬,走到平盧關外;史思明又生一計,約定三百名番兵和瑣高大將,在關下略候,自己匹馬先闖進關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