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宮二十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二回 賜禦香明駝私發 辱寵臣內殿憤爭(1)


  郭子儀閑住京師地方候選,每日悶坐無聊,滿街聽人談論的,盡是楊國忠納賄,安祿山謀反的話。他常常獨自一人,向空歎息,自言自語地說道:「似俺郭子儀,未得一官半職;不知何時,方能替朝廷出力?」

  他到萬分無聊的時候,便走向長安市上新豐館酒樓中沽飲三杯,以遣客愁。他飲到半醉的時候,便提筆向那粉牆上寫著兩首詞兒道:「向天街徐步,暫遣牢騷,聊寬逆旅。俺則見來往紛如,鬧昏昏似醉漢難扶,哪裡有獨醒行吟楚大夫?待覓個同心伴侶,悵釣魚人去,射虎人遙,屠狗人無!」

  第二首詞兒道:「俺非是愛酒的閑陶令,也不學使酒的莽灌夫,一謎價痛飲一豪粗;撐著這醒眼兒誰瞅睬?問醉鄉深可容得吾?所街市恁喳呼,偏冷落高陽酒徒!」

  郭子儀每天到這酒家飲酒,也走慣了。這一天,他向大街上走時,只見車馬喧闃,十分熱鬧;他抓住一個酒保,問道:「咱這樓前那些官員,是往何處去來?」

  那酒保道:「客官,你一面吃酒,我一面告訴你聽。只為國舅楊丞相,並韓國、虢國、秦國三位夫人,萬歲爺各賜造新第,在這宣陽裡中;四家府門相連,具照大內一般造法。這一家造來要勝似那一家的,那一家造來要賽過這一家的;若見那家造得華麗,這家便拆毀了,重新再造,定要與那一家一樣,方才住手。一座廳堂,足費了上千貫銀鈔。今日完工,因此合朝大小官員,都備了羊酒禮物,前往各家稱賀。那各家的官役,都要打從這樓下經過,因此十分熱鬧。」

  郭子儀聽了,不覺把手向桌子上一拍,歎著氣道:「唉,外威寵盛到這個地位,如何是了也!」

  他眼中看不進去,急回頭向四壁閑看,只見那壁上也寫上數行細字。郭子儀忙湊近身去看時,見是一首絕詩,便念道:「燕市人皆去,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

  下面寫著李遐周題。這李遐周,是唐朝一個術士,能知過去未來。這首詩中,顯藏著國家隱事。

  郭子儀正逐句猜詐著,忽聽得樓下又起了一陣喧嘩之聲,忙問酒保,樓下為何又這般熱鬧?那酒保拉郭子儀至窗前道:「客官靠著這窗兒往下看去,便知。」

  那郭子儀向下看時,只見一個胖大漢子,頭戴金冠,身披紫袍,一群衙役簇擁著,張牙舞爪地過去。郭子儀忙問:「這又是何人?」

  那酒保道:「客官,你不見他的大肚皮麼?這便是安祿山,萬歲爺十分寵愛他,把御座的金雞步障,都賜與他坐過;把貴妃的鳳池溫泉,也賜與他洗過浴哩。今日聽說封他做東平郡王,方才謝恩出朝,賜歸東華門,打從這裡經過,是以這般威武。」

  郭子儀聽了酒保的話,半晌說道:「呀,這便是安祿山麼?他有何功勞,遽封王爵?我看這廝,面有反相,亂天下者,必此人也!你看他蜂目豺聲,又是犬羊雜種,如今天子引狼入室,將來做出事來,人民塗炭,怕不與這題壁詩上的話相符事。」

  郭子儀長籲短歎,那酒保在一旁看了,十分詫異,便說道:「客官請息怒,再與我消一壺酒去。」

  那郭子儀這時,滿腹的憂國憂民,如何再吃得下這酒去,便把酒壺一推道:「縱叫俺吃了千盞,盡了百壺,也難把這擔兒消除!」

  說著,付過了酒錢,便跑回下處去。一見朝報已到,兵部一本奉旨授郭子儀為天德軍使。郭子儀看了朝報,卻自言自語地道:「俺郭子儀雖則官卑職小,便可從此報效朝廷。」

  他自從那日在酒樓上見過安祿山,便心中念念不忘,每日在兵部盡心供職。那楊國忠只因安祿山在四方收羅英才,儲為己用,楊國忠也托人在京師內地物色英雄,兵部尚書把郭子儀推薦上去,楊國忠初見郭子儀之日,郭子儀便說須防安祿山謀反。這一句話,深深中了楊丞相之意。當下楊丞相告以天子亦防安祿山肘脅之患,已遣之出外,率河東兵討契丹去矣。郭子儀聽了,連連跌足說道:「大事去矣!」

  楊國忠問是何故,子儀道:「祿山面有反骨,此去重兵在握,宛如縱虎歸山,反中原必矣!」

  楊國忠聽了子儀的話,亦不覺恍然大悟。一面表奏郭子儀為衛尉卿,統兵保衛京師;一面入宮面奏天子,說安祿山有反意,不可使久留在外。玄宗疑信參半,國忠再三言之,玄宗始下詔召祿山還朝。

  安祿山在京師時,知楊丞相不能相容,便入宮與貴妃密議;楊貴妃勸祿山出外建立奇勳,再回朝來,替他在皇帝跟前進言,退去楊國忠,便可立祿山為相。祿山聽了貴妃的話,又想到將來功成回朝,身為丞相,大權在握,那時出入宮廷,與貴妃早夕相見,誰也奈何他不得。因此他辭別玄宗,一意圖功去。這時適值契丹弄兵,玄宗便命祿山率河東兵討契丹。

  貴妃自祿山去後,寂處宮中,時時想念;適有交趾貢龍腦香,有蟬蠶形狀的五十枚,波斯人言老龍腦樹節上方有,宮中呼為瑞在腦。玄宗賜貴妃十枚,貴妃私發明駝史,持三枚贈與安祿山。後又私賜金平脫裝具玉合,金平脫鐵面碗。祿山在軍中,也時與貴妃通消息。明駝是一種駝鳥,腹下有毛,夜發光明,日行五百里;唯帝王有軍國要事,可遣發明駝。今貴妃因愛祿山甚切,亦私發明駝,玄宗卻不知道。

  那祿山受貴妃寵愛,便力求立功戰場;兵至土護真河,祿山傳令,每兵持一繩,欲盡縛契丹兵,連夜進兵三百里,直上天門嶺。忽遇大雨,弓軟箭脫,敗壞不可用,祿山在後催逼前進,不肯停留。大將何思德勸道:「兵士疲於奔命,宜少息,待天晴再行。」

  祿山大怒,欲斬思德;思德大懼,便帶領士卒,奮勇下山殺敵。何思德面貌與安祿山相同,那敵營中箭如飛蝗,齊向何思德射來,可憐何思德死於亂箭之下,手下數千兵士,盡向四處逃命。祿山見勢不佳,忙撥轉馬頭,落荒而走,後面契丹兵乘勝長驅。

  正危急時候,只聽得空中嗚嗚一聲響,一枝箭飛來,正中安祿山肩窩,頓時馬仰人翻,滾下山澗去。幸他兒子慶宗,養子孫孝哲,緊隨在後,忙下澗去,把祿山扶起,乘夜逃竄。看看到了平盧地界,有安祿山部將史定方,統兵十萬把守著。

  這時朔方節度使阿思布,統帥雄兵,鎮守邊關;安祿山這時地位狹小,無可立足,見阿思布兵多地廣,便令史定方帶領大兵,出其不意,直攻阿思布。口稱:「奉天子之命,取叛將阿思布首級。」

  那阿思布一時驚慌無措,便單騎出走,奔葛羅祿。安祿山便坐得數千里地方,領兵四十余萬,聲勢甚大。葛羅祿酋長,畏唐皇加罪,便活捉阿思布,送安祿山營。當時祿山報入朝廷,說阿思布謀反,已將叛臣擒住。玄宗下旨,令安祿山解送京師。那時楊國忠和太子已知道安祿山兵敗,和併吞阿思布的實情;便同進宮去,奏明皇上,玄宗不信,說且看祿山來京形狀如何。

  那祿山到京,已有他的心腹人告訴他,丞相和太子在天子跟前說的話。安祿山便至華清宮朝見天子,那時楊貴妃也侍坐在旁,一見祿山回朝,芳心不禁喜悅;祿山卻做出一副可憐的樣子來,哭拜在地。口稱:「臣兒生長蕃中,不識上國文字,蒙陛下寵愛過甚,使臣兒統兵在外;朝內楊丞相,因妒生恨,必欲置臣兒于死地,求陛下見憐!」

  玄宗見他這副可憐的樣子,便竭力拿好話安慰他。楊貴妃忙命看酒,賜吾兒洗塵。這一天,安祿山吃得醺醺大醉,從宮中出來,回到府中,自有孫孝哲母子二人伺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