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隋唐兩朝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九十六回 李敬業起兵匡複 |
|
李敬業,李世績之孫也。當日在柳州,聽知武后廢帝自立,怡然大喜曰:「吾事濟矣。有此機會,不可錯過,何不以恢復為名,舉兵討賊,於中取事,在此一舉,但無助力之人。」 暗思中郎將魏思溫,此人素抱大才,亦曾舉謀,今失職在家,怨望已久,以書達之,必來相助,大事定矣。遂修下密書一封,令人星夜齎來見魏思溫。思溫得書開讀,其書曰:武后欺天廢主,人不忍言;立廟追祖,神亦不佑。公今見貶失職已久,如不聽聞,豈丈夫之志哉!敬業今集兵練馬,欲圖掃清王室,未敢輕舉。公先朝舊臣,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書不盡言,請乞照察。 思溫看罷,尋思無計,將書放於幾上,正在沉吟,未及收下,忽駱賓王猝至。賓王素與思溫極厚,徑入裡面坐定,見幾上書封宛然,賓王遂取視之,大駭曰:「汝通賊為亂,吾當出首!」 思溫泣拜曰:「君若如此,吾等休矣!」 賓王曰:「吾食唐祿,今雖失職,爭敢負之。吾欲助兄一臂之力,共殺武族。」 思溫曰:「兄有此心,國之大幸。」 賓王曰:「侍中唐之奇、都尉杜求仁是我心腹之人,失職已久,怨望日深,吾令同力討賊,必能順我。」 思溫曰:「兄有此心,若得如此,國之大幸也。」 正商議間,家童入報,唐之奇、杜求仁相探。思溫曰:「此天助也。」 叫賓王室後權避,思溫出接。入坐定,之奇曰:「武氏用事,唐室將危,君懷恨否?」 思溫曰:「雖有沖天之志,無翼難飛,空懷怨恨。」 杜求仁曰:「可惜無權,若有人舉事,吾必助力,誓殺國賊。」 之奇曰:「與國家除邪歸正,死亦無怨。」 駱賓王從室後出曰:「汝等欲殺武氏,作滅門事邪?」 之奇怒曰:「是何言歟?吾非怕死之人,甯為李氏鬼,不作武氏臣,不似汝賊之無志也。」 思溫慌告曰:「吾等正為此事,欲見二公,今天所賜,願必酬矣。」 遂出敬業之書令觀之。二公下淚,即取白絹一幅,四人書名押字,歃血為盟,死生不負所約。唐之奇曰:「事不宜遲,可速為之。」 眾皆散去。 次日,思溫改裝,與四人逕投柳州,來見李敬業。 卻說敬業在柳州,朝夕懸望,是日與弟敬猷共議舉兵,遺書思溫已久,不見回報,此事未知下落。敬猷曰:「武氏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絕族之禍,兄細詳之。」 敬業曰:「汝安知朝廷之大事?」 正議間,魏思溫等至。相見已畢,敬業告曰:「今唐帝被廢,武后專權,武諸子弟,佈滿朝廷,為惡害民,天下切齒,志欲匡複,恨力不足耳。知公等朝廷大臣,失職怨望,故奉書來哀告耳。」 思溫曰:「吾有心久矣,思無效力之人。既司馬有大志,吾等各施一臂之力。」 敬業大喜,置酒張筵。駱賓王曰:「揚州頗有錢糧軍馬,宜先據之,以為霸基。」 敬業曰:「汝言正合吾意。」 商議已定,遂發矯詔,馳報揚州,先將長史殺之,開其府庫,赦出囚徒,然後召集義兵,豎立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旬日之間,得勝兵十余萬,複稱嗣聖元年,敬業自稱匡複上將。 卻說故太子名賢者,初為太后所廢,徙于巴州,後被將軍丘神績逼賢自殺。時死未久,敬業乃遍求貌似太子者,置於軍中,雲太子不死,逃命至此,令敬業等起兵。駱賓王乃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李敬業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廷之嬖。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于聚鹿。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室,委之以重任。一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今敬業奉太子賢□□□□兵,誓欲迎立中宗,剿戳諸武,夙興勤王之師,直抵長安闕下,匡複帝室,拯救生靈。檄文到日,各宜知悉。 檄文去後,商議進兵之策,李敬猷曰:「今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互相推讓,駱賓王曰:「思溫足智多謀,可為盟主。」 思溫再三推讓,眾皆曰:「非公不可為也。」 思溫方應允。 是日,行至揚州郊外,建白旌黃旗,對天立誓,思溫焚香再拜而言曰:「唐室不幸,武氏專權,廢主自立,淫亂宮闈,天下不平,神人共憤。今思溫等舉興大義,來討武賊,凡在同盟,齊心戮力,以盡臣子之節;倘有背盟違誓者,天人共誅。唐祖有靈,同照肺腑。」 誓畢,眾皆歃血為盟。思溫升帳而坐,各施禮罷,兩行列坐。敬業行酒數杯,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天下,勿以強弱計較。」 思溫曰:「汝等推我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各宜遵守法度,勿得違犯。」 眾皆曰:「惟命是聽。」 敬業曰:「吾弟敬猷總督糧草,應付諸營,勿使有缺。」 敬猷曰:「謹從兄命。」 當日敬業請計,思溫曰:「司馬今以匡複為辭,宜率大眾鼓行而進,宜抵洛陽,則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響應矣。」 薛仲璋曰:「吾觀金陵乃興王之地,有長江之險,足以為固。 不如先取常、潤二州,為定霸之基,然後北向,以圖中原,進無不利,退有所歸,此萬全之策也。」 思溫曰:「不然,今山東豪傑以武氏專制,憤惋不平,聞公舉事,皆蒸麥為糧,伸鋤為兵,以俟南軍之至。不乘此勢,以立大功,乃更蓄縮,欲先自謀立巢穴,以為安身之計,則遠近聞之,其誰不解體乎?」 敬業聽言,乃領兵先來攻潤州。 卻說武后升殿,近臣奏曰:「柳州司馬李敬業謀反,結連朋黨舉兵,意欲犯闕,潤州告急。」 太后宣大將軍李孝逸至而問曰:「探馬報來司馬李敬業作亂,起兵欲入長安,今如之何?」 孝逸奏曰:「臣盡心竭力,剿除賊寇,以報陛下。若不獲勝,即當萬死。」 太后大喜,設宴待之。次日,人報敬業之兵甚急,太後排鸞駕送李孝逸出師。孝逸集諸將聽令,定議先鋒之職。 且看舉著誰人? ◇總批:中宗被廢,武后擅權,凡當時陰蓄不臣之志者,咸得以匡複藉口。彼魏思溫等皆先朝舊臣,失職已久,見司馬之書,孰不願效一臂之力。作檄文以布達諸郡,此駱賓王之所為也。太后見之,亦以為大才。如此,而豈可使之流落不偶,蓋其明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