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六十三回 吳臣趙諮說曹丕(2)


  於是魏帝即時降詔,命太常卿邢貞捧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趙諮謝恩出城。

  大夫劉曄諫曰:「今孫權懼蜀兵之勢,故來請降,以畏敵人之勢耳。以臣之愚見,蜀、吳交兵,乃天亡也。陛下可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外,吾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也。吳亡,則蜀豈能久存乎?願陛下察之。」

  丕曰:「孫權既以禮服朕,朕若攻之,乃失信於天下也。朕初登大位,此等詐謀,不可用之。」

  劉曄又曰:「孫權雖有雄才,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耳。官輕則勢微,江南之民有畏中原之心,不可加以王位也;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禮秩衣冠俱相亂也。今陛下信其詐降,加以王位,賜其九錫,乃與虎添翼也。孫權若退蜀兵之後,外盡禮以事中國,而內無誠心即漸怠慢,故使陛下生怒。陛下若興兵伐之,孫權必普告江南之民,曰:『孤事中國,不失臣下之禮。今無故起兵而來,必擄我人民,掠我金帛,欲得江南子女而為妾婢矣。』吳民信其言,上下同心,而戰加十倍也。今陛下若不乘危除之,後必有悔。」

  丕曰:「不然。朕不助吳,亦不扶蜀。朕居正統,安若泰山,特看吳、蜀交兵,若滅了一國,止有一國,那時除之,有何難也?朕已決定,卿勿複言。」

  劉曄羞慚而退。後人有詩曰:

  天數相關豈遠圖,聖明原有百靈扶。
  曹丕當日聽劉曄,安得江南地屬吳?

  魏帝不從劉曄所諫,命太常卿邢貞同趙諮捧執冊錫,徑回東吳。

  卻說孫權集聚多官,商議解蜀兵之事,忽報:「魏帝封主公為王,宜當遠接。」

  顧雍諫曰:「主公只宜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

  權曰:「當日沛公受項羽封為漢中王,蓋宜時也,何故推之?」

  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恃上國天使,不行下車,端坐車上,斜視吳國人物。張昭大怒,向前叫曰:「汝雖是上國天使,安敢妄自尊大,以為江南無智勇之人物乎?以為江南無方寸之斧刃乎?」

  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相見,並車入城。忽車後一人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捨命與主公並魏吞蜀,令主公受人封爵,豈不辱乎!」

  言訖,滾下馬來,以頭撞地而哭。邢貞聞之,歎曰:「江東有如此之士,終非久在人之下乎!」

  貞問之,乃偏將軍徐盛也。貞遂不敢輕待。

  卻說孫權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僚拜賀已畢,命收拾美玉明珠、犀角玳瑁、翡翠孔雀、鬥鴨鳴雞山雉等件,遣人齎進謝恩。張昭諫曰:「貢獻之物,莫非人情。」

  權笑曰:「利足以結人心。今貢獻之物,皆瓦石之類耳,何足惜哉!」

  眾官嘆服。

  卻說蜀帝先主自白帝城逐回諸葛瑾之後,便令軍士歇馬半月,以養銳氣。細作人來奏先主曰:「東吳求救于魏,魏不發兵,止封孫權為吳王。」

  先主大喜,即傳旨進兵。隨有蠻王沙摩柯引番兵數萬,前來助陣;又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二枝兵到。水陸並進,聲勢震天。水路軍已出巫口,旱路軍已到秭〔音子〕〔地名〕

  卻說吳王孫權雖登了王位,奈魏帝不肯接應,乃問文武曰:「蜀兵勢大,當複如何?」

  眾皆默然。權歎曰:「前有周郎,後有魯肅、呂蒙繼之。今呂蒙已亡,無人與孤分憂也!」

  言未畢,忽班部中一少年將奮然而出,伏地奏曰:「王上養軍千日,用在一朝。王上待臣等官僚以國士之禮,今聞蜀兵已至,皆緘口結舌,是何理也?臣雖年幼,頗習兵書。願乞數萬之兵,以破蜀兵而擒劉備,上報王上之恩,下救生靈之苦。」

  權大喜。未知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