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六回 孫權跨江破黃祖(1)


  卻說孫權自建安五年孫策死後,據住江東,曹操表為討虜將軍,自承父兄之基業,廣納賢士,重用謀臣,開設賓館于吳會,顧雍、張紘接待諸賓。連年以來,你我相薦,遂得數十人:

  一人乃彭城人也,姓嚴,名畯,字曼才。
  一人乃會稽山陰人也,姓闞,名澤,字德潤。
  一人乃沛縣竹邑人也,姓薛,名綜,字敬文。
  一人乃汝陽南頓人也,姓程,名秉,字德樞。
  一人乃吳郡吳人也,姓朱,名桓,字休穆。
  一人乃吳郡吳人也,姓陸,名績,字公紀。
  一人乃吳郡吳人也,姓張,名溫,字惠恕。
  一人乃會稽烏傷人也,姓駱,名統,字公緒。
  一人乃吳郡烏程人也,姓吾,名粲,字孔休。
  一人乃襄陽人也,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

  ——此數人皆在江東,孫權禮敬甚厚。〔後舌戰群儒有用。〕

  又得智將數人:

  一人乃汝陽富陂人也,姓呂,名蒙,字子明。
  一人乃吳郡吳人也,姓陸,名遜,字伯言。
  一人乃琅琊莒人也,姓徐,名盛,字文向。
  一人乃東郡發幹人也,姓潘,名璋,字文珪。
  一人乃廬江安豐人也,姓丁,名奉,字承淵。

  文武數人,共相輔佐,由此江東人物,天下稱之。

  時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差使命往江東,命孫權令子入朝為官,以隨大駕。權猶豫未決,引周瑜等詣吳夫人前議論。張昭曰:「欲遣赴許昌,是操鎖諸侯之法也。若留其質,一聽所使。如不令去,恐操興兵來下江東,勢必危矣。」

  周瑜曰:「非也。昔楚國初封于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立基於郢,遂據荊陽,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將軍承父兄余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廣,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逼迫,而欲送質?質—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余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道寡同哉?不如勿遣,徐徐觀其變。若曹氏率義兵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則將自焚。將軍韜略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

  權母曰:「公瑾之言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以兄事之,勿遣子為質。」

  自此,操有下南方之意。但正在北方討賊,未有暇焉。

  時建安八年十一月,權引兵具舟,西伐黃祖,戰于大江之中。祖軍大敗。權手下驍騎將軍淩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被甘寧一箭射死。淩操之子淩統,時年十五歲,奮力救父屍首而歸。權見風色不利,遂收軍還東吳。

  建安九年十二月,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為人性急,醉後鞭撻士卒。有丹陽大都督媯〔音圭〕覽、郡丞戴員〔音雲〕二人,常有殺翊之心,而未得便。翊性剛好勇,出入常帶刀劍。媯覽因見吳王孫權出討山賊,卻與翊從人邊洪商議,謀殺孫翊。彼時諸將縣令,皆在丹陽集會,設宴相待。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善卜易。是日,徐氏卜卦象大凶,不可會客。翊不聽,遂與眾大會。至晚筵散,翊素手送客,洪帶刀跟到門外,掣刀砍死孫翊。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侍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遂提刀入曰:「吾與汝夫報冤訖,汝當從我,不從則死。」

  徐氏曰:「夫死尚猶未舍。汝可待至晦日,設祭祀,那時除其夫孝,作親不遲。」

  覽容之。徐氏暗喚心腹舊將孫高、傅嬰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義,故不避羞,面告之。媯覽、戴員二將謀殺夫主,只歸罪於邊洪,應用家資等件盡已分去。媯覽又欲霸妾,妾已詐許,以安其心。欲得汝一面差人去報吳王,當一面設計以圖二賊。望二將軍想妾夫之面,雪此仇辱。特以哀告!」

  言畢,再拜。孫高、傅嬰聞之,泣淚而答曰:「吾等昔日感府君恩遇,不即死難者,以死無益;欲思想計謀,計謀未就,不敢啟夫人耳。今日之事,實夙夜之所懷也。願報府君之冤耳!」

  徐氏遂令孫、傅二將,引心腹猛士二十余人共成其事。孫、傅先差人報知孫權。至晦日,孫、傅二將先伏藏於帷幕之中,徐氏於堂上哭泣祭祀。除服已畢,卻於靜室薰香沐浴,濃妝豔飾,言笑自若。媯覽使人觀之,回報甚喜。徐氏令婢接入,請覽上坐,設席飲酒,言欲成親。覽飲半酣,徐氏複邀密室拜覽。卻才一拜,徐氏曰:「孫、傅二將軍何在?」

  二將持刀躍出,覽措手不及,殺死於地。隨請戴員赴宴。員入內,未到廳堂,早被二將捉而殺之。徐氏乃複穿孝衣,就將媯覽、戴員首級祭於夫靈之前,哭哀不己。吳王孫權自領軍馬星夜至丹陽,見徐氏已將媯覽、戴員二賊家小滅門盡殺,餘黨不留一個,遂封孫高、傅嬰為牙門將,令守丹陽;其餘皆加賜金帛,殊其門戶;取弟婦徐氏歸家養老。江東人無問老小,皆稱徐氏之德。後史官有詩贊曰:

  義節俱全守此身,報冤斬賊詐相親。
  三分多少英雄輩,不及東吳一婦人!

  東吳各處山賊,盡皆平復。大江之中,戰船七千餘隻,拜周瑜為大都督,鎮江東水陸軍馬。建安十二年冬十月,權母吳夫人病危,權入問安,吳夫人喚周瑜、張昭二人入。夫人曰:「我本吳地人也,幼亡父母,與弟吳景徙居錢塘,聘嫁孫堅,生四子。昔生長子孫策時,吾夢月入懷;後生次子孫權,又夢日入懷。令人蔔之,言夢日月入懷,大貴也。不幸孫策早喪,今己將江東基業盡付與孫權耳。望汝等可扶持吾子,吾死不憂矣!今病危,囑以後事,願子布、公瑾早晚教誨孫權,勿使吾兒有失!江夏黃祖有累世之冤,不可不報。善保江東,以成萬全之計也。」

  又囑權曰:「汝之事子布、公瑾以師傅之道,切不可怠慢。吾妹在堂,如同我也,可宜恭敬。汝妹亦當恩養,可擇佳婿以嫁之。汝若不聽吾言,九泉之下,不相見矣!」

  言訖,遂終。具棺槨衣衾之美,嚴陳祭祀,眾皆哀泣,葬于父之側高陵。

  至建安十三年春,天氣和暖,孫權、張昭、周瑜商議,去黃祖處報仇。張昭曰:「見居母喪,未及期年,不可動兵」

  周瑜曰:「報仇雪恨,何待期年?」

  權持疑末定。平北都尉、領廣德長呂蒙入見,權曰:「子明至矣,必有事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