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回 曹操起兵伐董卓(1)


  陳宮臨欲下手,思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之。」

  宮插劍入鞘上馬,未及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來,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之而去。吾當急往,不可久留。」

  操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說上項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衛弘,舉孝廉,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篡國害民,天下切齒。操欲立扶社稷,恨力不足耳。公乃忠義丈夫,故哀告耳。」

  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無效力之人。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

  操大喜;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

  是日清早,應募之士,如雨駢集。有一人從眾中出曰:「某與明公願為吏,討董卓。」

  操問之。其人乃陽平衛國人也,姓樂,名進,字文謙。身材短小,膽量過人。操留為帳前吏。是日兄弟二人,各引壯士三千余人,來投曹操:一人覆姓夏侯,名惇,字元讓,沛國譙人也,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槍法。有人辱駡其法,惇提刀殺之,逃命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同族弟夏侯淵來協助。淵字妙才。此二人皆操之弟兄。操之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親。不數日,曹操兄弟曹仁並曹洪,引千餘兵,來助曹操。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此二人弓馬熟閑,武藝精通。曹操大喜,於村中調練人馬。一人持槍而來,於曹操面前大呼曰:「願從將軍,以誅國賊!」

  操問之。其人姓李,名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也。于操前施逞槍法,問答如流。操喜。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旛。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曹兵壯士五千,屯于陳留。

  時袁紹得操嬌詔,乃聚麾下將士,商議起兵。有田豐、沮授、許攸、審配、郭圖、顏良、文醜文臣武將,整整齊齊,各懷報國之心,盡有匡君之志。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狠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仁義之師,來赴忠烈之會,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速可奉行。

  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

  第一鎮,交遊豪俊,結納英雄,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第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
  第三鎮,闊論高談,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
  第四鎮,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
  第五鎮,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
  第六鎮,賑窮救急,志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
  第七鎮,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
  第八鎮,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
  第九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
  第十鎮,聖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
  第十一鎮,武藝超群,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
  第十二鎮,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
  第十三鎮,名鎮羌、胡,聲聞夷夏,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
  第十四鎮,聲如巨鐘,丰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
  第十五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上党太守張楊〔字稚生〕
  第十六鎮,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文台〕
  第十七鎮,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且說一路軍馬,乃北平太守,統領幽州,官拜奮武將軍、薊侯,覆姓公孫,單名瓚,遼西令支人也。統領精兵一萬五千人起發,路經德州平原縣過。軍馬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遠遠看見公孫瓚下馬。瓚視之,乃劉玄德也。瓚亦下馬問曰:「賢弟何故在此?」

  玄德曰:「兄長失忘?舊日蒙兄保委備為平原縣令,因此出城閑行,偶遇尊兄到此,乃大幸也。就請兄長入城歇馬。」

  云云。瓚指關、張而問曰:「此何人也?」

  玄德曰:「此是關某、張飛,備結義兄弟也。」

  瓚曰:「乃同破黃巾者乎?」

  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也。」

  瓚曰:「有何爵祿?」

  玄德答曰:「關某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瓚曰:「呀,空埋了大丈夫耳!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其為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

  玄德曰:「願往。」

  張飛曰:「當日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

  關某曰:「事已至此,收拾前行。」

  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

  且說那十八路諸侯,那一路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台。後人有詩贊文台曰:

  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台。
  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曹操接著孫堅。眾諸侯陸續皆到,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裡。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遞互相讓。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將之裔,可為盟主。」

  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為也。」

  紹方應允。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剪覆四海。紹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歃血。眾等因其辭氣慷慨,遂皆涕泣橫流。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切齒踴躍,共思誅討逆賊董卓。及歃血已罷,下壇。眾皆扶紹升帳,侍坐。各施禮罷,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而坐。

  操行酒數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天下,勿以強弱計較。」

  紹曰:「吾無壓眾之心,汝等推戴我為盟主,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毋得違犯。」

  眾皆曰:「惟命是聽。」

  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誰肯為前部先鋒,直抵沂水關下,誘賊相持?餘皆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雖不才,願為前部。」

  紹曰:「文台勇烈,可稱此職。」

  隨即捧杯作賀。連忙引本部人馬,大刀闊斧,奔沂水關來。

  有守關將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更深方散。李儒接得告急文字,徑來稟覆丞相。董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卓曰:「今袁紹、曹操聚各路太守軍馬直抵關前,眾將有何妙計?」

  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吾覷關外眾多諸侯如草芥,親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呂布之願也。」

  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優矣!」

  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而出曰:「殺雞焉用牛刀?不必溫侯有勞虎威。吾觀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

  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卓帳前第一員驍將。卓聽其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一同李肅、胡軫、趙岑連夜便起,飛奔沂水關來。

  卻說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為其前部,若干了大功,都不顯我等。」

  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鮑忠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飛馬,親提鮑忠首級,直來相府獻功。卓賜雄重賞,又與鐵甲馬軍一千。雄辭董卓,上馬,部領出城,投沂水關紮住大寨。卓使人加雄為都督,且傳曰:「慎勿下關輕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