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二回 訓大夏討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2)


  一日,到了一處,張果老忽用手向南指道:「那邊蔥蘢的山,名叫穀口(原注:現在陝西眉縣南,即斜穀口)。當初人皇氏,生於刑馬山提地之國(原注:在現在西藏),龍軀人面,驤首連腋,其身九章,乘了雲車,輕過梁州,出這個穀口以到中原,何等熱鬧!此情此景,如在目前。不想如今此地已變成如此模樣,真是可歎!」

  篯鏗便問道:「人皇氏如此形狀,是先生見過的嗎?」

  張果老道:「怎麼不是?不要說人皇氏見過,就是地皇氏、天皇氏也都見過呢。地皇氏女面龍顙,蛇身獸足;天皇氏碧顱禿揭,欣贏三舌,人首鱗身。他們的形狀都是很奇的。」

  話未說完,帝堯就問道:「汝說今年才三十六歲,何以三皇都能見過?」

  張果老聽了,笑笑不答。帝堯又問道:「既然汝當初已看見三皇,那麼汝當時做什麼事?住在何處?」

  張果老道:「小道當時還小,不做什麼事,只是閒遊。至於住處,就在前面,明朝經過的時候,可以去看看。」

  帝堯見他如此說,亦不迫問。這晚就泊在北岸岐山腳下。(原注:現在陝西岐山縣)

  次日早晨,尚未開船,帝堯和眾臣上岸閒步。忽見一人,頭戴箬笠,身著短衣,三綹長須,攜著行李,緩步而來。早有從人上前啟帝道:「這個就是那日逃避的狐不諧。」

  帝堯一聽,慌忙迎上去施禮。狐不諧不料帝堯在此,無可躲避,只得還禮,並道那日逃避之歉。帝堯道:「先生令德,欽佩久矣!敢請同上小舟,暢聆教益。」

  狐不諧至此,無可奈何,只得一同上船,與篯鏗等各通過姓名,帝堯遂將胸中所欲解決之問題,統統提出來問狐不諧。狐不諧對答如流,言詞清敏。談了半日,帝堯大喜,就要拜他為師,狐不諧抵死不肯承認。

  後來赤將子輿等調停,總算承認作為帝友,於是就在船中行訂交之禮。帝堯就問他道:「足下家鄉不在此地,來此何事?」

  狐不諧道:「訪一個人。」

  帝堯問:「所訪何人?」

  狐不諧道:「此人姓王,名栩,聞說有經天緯地之略,於各種學術無不通曉。而且他的年紀大約已有幾百歲。他是軒轅氏時候的人。

  某聽他有時住在北面的一座什麼鬼穀山(原注:現在陝西三原縣西北),所以不遠千里,前來訪之,但是竟沒有遇到。據說到南方的亦是一座什麼鬼穀山(原注:現在河南登豐縣)去了。」

  赤將子輿聽了,便說道:「不錯,不錯。當時果然聽見說有王栩這麼一個人。黃帝晚年曾經想召用他,後來和浮丘公、容成公等商量了許久,說道:『這個人才藝雖大,時運未至,直要等到再過二千年,才有許多知名之人出在他門下,建功立業,那時他的大名才可以顯著。再過多少年,有一班蔔筮的人,非常崇奉他,供他的形像,雖不能傾倒豪傑,然而販夫牧豎,卻可以個個知道他的名字,那才是他交運之日,於今尚非其時。』於是遂不去用他。野人當日聽了這番話,非常詫異,以為天下決無如此長壽之人。不想此人果然尚在,可見黃帝和浮丘、容成諸公,真是能前知的神仙呢。」

  大家聽了,頗為奇異,都說:「可惜尋他不著,不然和他談談,倒是好的。」

  當下狐不諧便問帝堯:「此番西去,是否巡守?」

  帝堯便將這次經過的事,統統告訴了他一遍。狐不諧道:「原來如此。帝此去求見西王母,能否見到雖然是一個問題,但是為民上的人,總應該盡人事而聽天命,帝作速去吧,不要為某一人耽誤大事。」

  說罷,立起身來告辭。帝堯與他訂了後會之期,方才別去。

  這裡帝堯等亦泛舟前進,旋即舍舟登陸,向南山而行,路甚崎嶇,但尚不礙行路。一日,正行走間,張果老忽哈哈大笑,向帝堯道:「那日帝問小道從前住在何處,如今到了,請帝和諸位到小道的舊居歇歇吧。」

  說罷當先領路,由路旁一座嶺上走上去,曲曲彎彎,不片時,看見一塊平曠之地,緊貼岩下。岩內有一洞,窈然而深,頗為寬廣(原注:現在陝西鳳縣北豆積山消災岩下,有張果老洞,即此),其中蝙蝠矢卻又甚多。篯鏗忍不住,又問道:「先生何以專喜洞居,而與蝙蝠為伍?」

  張果老正色道:「虧足下是個博古的人,三皇之世,有房屋嗎?至於蝙蝠,是我的子孫,何足為奇呢?」

  篯鏗聽了這話,又覺稀奇,但見他如此神氣,以為他發惱了,亦不再追究,一笑而罷。出洞一看,只見平地之外,懸崖陡落,下面就是潛水(原注:現在叫西漢水),風景甚壯。徘徊一時,仍由原路進行。

  帝堯因求見西王母之心甚切,恨不得立刻就到,所以一路上無心玩賞風景,絕不停留。過了多日,果然已到西海。從前大司農來,是先到三危山,尋到三個青鳥使,才能過去。帝堯亦知道尋到青鳥使,是煩難之事,但是既已來了,決無退縮之理。一面吩咐從人預備船隻,一面齋戒沐浴,虔誠的望西禱告了九日,方才率領眾臣上船,徑向三危山開去。幸喜得海波不揚,水平如鏡,開到後來,漸漸薄暮,一輪紅日從那崦嵫山背後沉了下去。晚餐之後,帝堯與眾臣到舵樓上來望望,但覺夜色蒼茫,滿天星斗,遙望前途,渺無邊際,正不知道三危、昆侖是在哪一方面。

  忽而赤將子輿向西指點道:「那邊仿佛若有光呢,是什麼東西?」

  大眾一看,果然遠遠地有無數光耀,大者如月,小者如星,正不知是什麼東西。但見其光漸漸移動,且系迎面而來。

  過了一會,那光耀更近,愈大亦愈亮了,仿佛光耀之下聚著許多人。篯鏗慌忙向帝堯作賀道:「恭喜,恭喜,這一定是三青鳥使來迎接了。」

  帝堯未及答應,赤將子輿忙叫舟人卸了帆篷,以便停船相待。又過了片時,那光耀果然已到面前。只見那浮在海面上的並不是船,是個老年大樹的一段枯根,足有三丈多長。後面許多根枝,根根翹起,散佈在空中,那光耀就從根枝的尖上發出來,高低上下,不可逼視,火樹銀花,照得四周和白晝一樣。枯枝上面坐著許多仙客,都是羽衣霞帔,星冠雲裾。

  有的手執笙簫,有的斜抱雲和,有的倚著,有的仰著,看見了帝堯的大船,都一齊立起來,拱手叫道:「聖天子請了!」

  帝堯在船上忙還禮道:「諸位上仙,可是奉西王母之命,來迎接某的嗎?」

  內中有一個羽仙答道:「不是,不是。某等是世外無業之人,遊歷四海,今朝不期在此處遇到千古第一的聖天子,萬幸!萬幸!」

  帝堯聽了,不禁大為失望,便再問道:「某因中原洪水為災,民生昏墊,人力實無治法,因此想到昆侖請求西王母大發慈悲,予以援助。現在到了此地,正苦迷津,可巧遇到諸位上仙,萬望引載某到西王母處,不勝感幸!」

  那羽仙回顧他的伴侶,低聲商量了片時,便又回頭向帝堯道:「這個不能,卻又不必。因為這種大災,是天意所定;時期未到,雖西王母亦不能挽回;時期到了,自有大聖人出而施功,是無可勉強的。某記得聖天子在前數年已經遣大司農到昆侖去過,西王母已將這個原理切實說明,聖天子何必著急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