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一回 赤松子獻珠治病 青城山帝嚳訪道(2)


  且說帝嚳等水退之後,即便動身,溯漢水而上,逾過嶓塚山(原注:現在陝西略陽縣東)、左擔山(原注:現在四川平武縣東),直到岷江流域,在路上足足走了五個多月。

  有一日,遠遠望見青城山了,帝嚳即忙齋戒沐浴,整肅衣冠,上山而來。哪知車子剛到山腳,只見有兩個童子在旁迎接,拱手問道:「來者莫非當今聖天子嗎?」

  帝嚳大驚,問那童子:「汝何以知之?」

  童子道:「早晨吾師說,今日當今聖天子要來枉駕,叫我們前來伺候,吾師隨後便來迎接了。」

  帝嚳尤為詫異,便問道:「汝師何人?」

  童子道:「法號天皇。」

  正說之間,只見山坡上一個道者飄然而來。童子忙指道:「吾師來了,吾師來了。」

  帝嚳一看,只見那天皇褊衣(biǎnyī,緊身衣。)(黑色)服,貌甚不揚,但是不敢怠慢,急忙跳下車,上前施禮。那時天皇已到面前,拱手先說道:「王子駕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帝嚳一面施禮,一面說道:「夋竭誠遠來叩謁,深恐以下愚之質,擯斥不屑教誨,乃承吾師不棄,且勞玉趾,遠下山來,益發使夋不安了。」

  天皇道:「王子功德巍巍,現在作世間之帝主,將來列天上之仙班,名位之隆,遠非野道所能及,又承枉駕辱臨,安敢不來迎接呢!」

  帝嚳又謙讓兩句,便回頭吩咐從人在山下等候,自己卻與天皇同上山來。

  走不二裡,只見路旁山壁上刻有五個摩崖大篆,細看乃是「五嶽丈人山」五個字,下面具款是「黃帝軒轅氏」的名字。

  原來當初黃帝亦曾來此問天皇以蟠龍飛行之道,所以特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山,並刻字於此,以志紀念。帝嚳見了,更是肅然起敬。又走了一會,遙望奇峰屏列,曲崦低環,樹陰中微露牆屋一角,天皇用手指指道:「這是野道的下院,且進去歇歇罷。」

  帝嚳上去一看,只見那道院背山臨澗,景物清幽,種樹成行,甏石作路,門外柳花糝徑,豆蔓緣籬,杉柏四圍,竹扉關掩,真乃是個仙境。進院之後,行禮坐定,帝嚳便將訪道之意與天皇說了。天皇道:「王子過聽了,野道所知,甚為有限,恐不能大有益於王子,但既蒙不棄,亦自願貢獻一點愚見。請問王子所問的,究竟是長生不死之道呢?還是白日飛升之道呢?如果是白日飛升之道,固然甚難,除出令曾祖黃帝之外,殊不多見。即使是長生不死之道,亦甚不容易,至多不過一個老而屍解罷了。

  「因為人的精神不能不附麗於肉體,但是肉體這項東西不能久而不壞。譬如一項用器,用久必弊,勉強修補,終屬無益,這亦是天然的道理,所以仙家不僅注重在服食導引,以維持他的衰老之軀,尤注重在脫胎換骨,以重創他的新造之軀。即如赤松子、展上公諸人,王子都是見過的,看他們那種神氣,仿佛都是個長生不老的樣子,其實他們的身體不知道已經更換過幾回了。即如野道,王子看起來,豈非亦是一個長生不老的人嗎?其實野道不但死過一次,並且死過多次。」

  帝嚳聽了,詫異之至,便問道:「既然死了,何以此刻還在世界呢?」

  天皇道:「這種死法,仙家不叫作死,叫作屍解,屍解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要脫胎換骨,另創一個新身軀,因此就將那舊的臭皮囊舍去,所以叫作屍解,解是分解的意思。一種是因為在人世間遊戲久了,被世人糾纏不過,借一個方法解脫而去。還有一種,是因為功成業就,不願再到人間,所以也借此脫然而去。這兩種的屍解。都是解脫的意思。但是無論哪一種,這脫胎換骨的功夫總是不可少的。」

  帝嚳道:「老師以前死過幾次的事情,可否略說一點給夋聽嗎?」

  天皇笑道:「王子到此間來,可知道野道從前在俗世時的姓名嗎?」

  帝嚳道:「夋疏忽,未曾道聽。」

  天皇道:「野道俗名叫作甯封子,在令曾祖黃帝的時候,曾經做過陶正之官,與王子排起來,還有一點世交呢。」

  帝嚳愕然道:「原來就是甯老師,夋真失敬了。」

  說罷,重複稽首。

  天皇道:「當初野道確好仙術,不遠萬里到處尋訪,對於脫胎換骨的方法,略略有點知道。後來走到昆丘之外,一個洹流地方,去中國約有萬里之遙,那地方滿地都是個沙塵,所以一名叫作蘭沙,腳踏著就要陷落去,也不知道它底下有多少深。遇到大風的時候,那沙就滿天的飛起來,同霧露一般,咫尺之間都辨不清楚,是個極兇險的所在。

  「但是那水裡有一種花,名叫石蕖,顏色青青,堅而且輕,跟著大風欹來倒去,覆在水面上,甚為好看。而且這種石蕖,一莖百葉,千年才開一次花,極為名貴,所以求仙的人往往歡喜到那裡去望望。就是令曾祖黃帝經野道談起之後,亦曾經去看過。當時野道到了那邊,正在賞玩的時候,忽見水中有無數動物在那裡游泳。

  「忽然有幾個飛出水面來,把野道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一種是神龍,一種是魚,一種是鱉,都是能飛的。恰好有一條飛魚向野道身邊飛來,野道不禁大動其食欲,便順手將它捉住,拿到所住的山洞裡,烹而食之,其味甚佳,方為得意。哪知隔不多時,身體忽然不自在起來了,即刻睡倒,要想運用那脫胎換骨的方法,但是那時候功夫不深,一時間竟做不到。足足過了二百年,才得脫換成功,複生轉來,這是野道第一次的死了

  「野道當日複生之後,就做了一篇七言的頌詞,讚美那石蕖花,內中有兩句,叫做「青蕖灼爍千載舒。百齡暫死餌飛魚」,就是詠這次的事情了。後來偶然跑到這裡,愛這座青城山的風景,就此住下。不知怎樣一來給令曾祖黃帝知道了,枉駕下臨,諄諄垂詢,並且力勸野道出山輔佐。

  「那時令曾祖黃帝正在研究陶器,野道情不可卻。又因為這種陶器果能做成,對於天下後世的確有極大的利益,所以,當時就答應了,出山做一個陶正。但是野道於陶器一道,實在亦不能有多大的研究,而那個用火之法,或者太猛了,或者太低了,尤其弄不妥當。後來有一個異人前來尋訪野道,情願做這個掌火的事情。哪知他這個火卻用得很好,陶器就告成功了,而且非常之精美。

  「尤其奇怪的,他燒的火化為煙氣之後,絪緼五色,變化不窮,大家看得奇異,都非常之敬重他。久而久之,那個異人就將所有用火的奧妙以及在火中脫胎換骨的方法,統統都傳授了野道。後來陶正之官做得討厭起來了,屢次向令曾祖黃帝辭職,總是不允。野道悶氣之極,不免玩一個把戲。有一日在院子裡積起了許多柴草,野人就睡在柴草上面,點一個火,竟把自己燒起來。

  「大家看見了要來救時,只見野道的身體隨煙氣而上下,久之,漸漸消滅,化為灰燼。大家以為野道真個燒死,拾起了灰燼之中的幾塊餘骨,葬在寧北山中,做一個墳,封將起來。所以後人叫野道叫甯封子,其實野道並非姓甯名封子呀,這是第二次的死了。不過這次的脫胎換骨,非常容易,而且非常寫意。以後還有三次四次,那是更容易了。所以野道的意思,以為王子果然要求道,與其求長生不死之道,不如求脫胎換骨之道,不知道王子以為何如?」

  帝嚳慌忙稽首道:「老師明誨,夋如開茅塞,但不知脫胎換骨之法,如何可成,還求老師教誨。」

  天皇道:「此法一言難盡,一時難明。此刻時已不早,王子腹中想必饑餓,野道已令小徒薄具蔬肴,且待食過之後,與野道同至山上再談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