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七回 屈節求和韋後歸國 密謀篡位金主喪身(1) |
|
兀術得到秦檜報告嶽飛已死,不禁欣喜欲狂,即遣蕭毅、邢具瞻同至臨安,入見高宗議和。高宗令與秦檜商議。金使提出四款: 一、東以淮水,西以商州,為兩國界;北為金屬地,南為宋屬地。 二、宋歲納銀絹各二十五萬于金。 三、宋君主受金封冊,得稱宋帝。 四、金以徽宗梓宮及韋太后歸宋。 秦檜一律承認,高宗亦無異言,遂命何鑄充答謝使,齎奉誓表,偕金使北去,生至汴,見過兀術,然後往會甯見金主,上呈誓表。金主閱過,即檄兀術向宋割地。秦檜惟兀術命是從,一一照割。金主不肯放歸韋太后。看官們閱過前幾回,當還記得韋太后已被蓋天大王當作夫人。蓋天大王一時捨不得分離,經何鑄再三懇請,並經兀術力勸,始允歸還徽宗及鄭太后、邢後的梓宮,並高宗生母韋太后。 韋太后頗有智慮,得聞許還消息,恰值盛暑,金人不肯即日啟行,深恐金主反復無常,又生變卦,於是詐稱有病,須待秋涼啟行;暗中卻以飾物抵押于金人,得黃金三千兩,便召集隨行夫役,按名給賞,令他們即日載三梓宮啟行。那時少帝正居玉田觀,得悉帝后梓宮及韋太后已啟行歸國,即同監者奔至車前,先向梓宮泣拜,繼向韋太后說道:「歸語九哥及宰相,為我向金主請還,我若回朝,但望得一太乙宮使,於願已足,決不敢萌奢望。」 說罷,涕淚交流。 韋太后心殊不忍,安慰道:「八官人,你且耐性安居此間,歸國後必替你設法!」 少帝即脫一金環授韋太后,作為將來迎還時的信物,韋太后受而藏之。少帝遂含淚從監者回囚所。又有徽宗的貴妃喬氏,昔時與韋太后結為姊妹,今聞歸國,特來送行。原來她也被虜官娶作夫人了,所以攜有黃金五十兩,贈給金使高居安道:「些兒薄物,不足為禮,聊表敬意,願一路好好護送我姊還江南,莫使她在途中受痛苦!」 居安唯唯收受。 喬氏舉杯酒餞別,向韋太后道:「姊福厚,得生九官人為天子。昔日北來,男女約有二三千人,今得生還的,惟有我姊一人;途中善自保重,到得江南,便為皇太后,可喜可賀。妹則今生無歸國之望,只好老死沙漠間的了!」 說時已珠淚奪眶而出。 韋太后亦流淚與她握手而別,於是兼程前進。虧得三千犒賞金,這班役夫連天熱都忘卻了,一路急急前進。一日到了楚州,太后弟安樂郡王韋淵,已奉詔來迎。姊弟相見,悲喜交集。複前行,都是宋屬地,一路有官吏接送。及抵臨安,高宗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由遣去的奉迎使王次翁同金邦的扈行使高居安先見高宗。高宗向金使慰勞了幾句,即率百官至徽宗及鄭太后梓宮前跪拜。禮成,百官退過一邊。高宗趨至韋太后面前謁見。 母子重逢,喜極而泣。韋太后握著高宗的手,嗚咽著說道:「只道今生母子不得見面,今日骨肉重逢,恍如隔世,又好像在夢中。可憐邢後早已棄我而逝,遺骨雖歸,音容已杳,能不心痛!」 高宗聞言,淚如泉湧,即至邢後柩前,撫棺大哭。秦檜上前,再三勸慰。高宗始強抑悲懷,顧語秦檜道:「朕虛懸後位,以待中宮,閱十六年。方期得歸故國,破鏡重圓,不料後已先逝,直至今日始知噩耗,能不令朕肝腸寸斷呢!」 秦檜勸道:「生祿原是前生註定,既死無可挽回。今幸太后還朝,望陛下少節哀思,以慰慈躬。」 高宗始拭去淚痕,率百官引帝后二梓宮,至龍德別宮奉安;並將邢後柩祔殯于梓宮西北,然後奉韋太后入宮。吳妃以下諸宮眷,都至宮門跪接。吳妃所撫的瑗與璩,也隨著一同跪迎。韋太后只道是高宗親生,現已長成,不禁笑逐顏開地連問吳妃道:「兩個官人很俊秀,可都是你親生的?」 吳妃就以實情見告。韋太后大為失望,即至慈甯宮居住。 此次太后及梓宮得歸故國,秦檜之力居多,論功行賞,封檜為魏國公兼爵太師。其餘出力官吏,進秩有差。隔不多時,安葬徽宗及鄭太后于永固陵,並追諡邢後為懿節皇后,就陵旁祔葬。韋太后見中宮尚虛,就勸高宗道:「皇后為六宮之主,從前因待邢後歸國而虛懸,現在邢後骸骨已歸黃土,理當擇立繼後。」 高宗答道:「宮中惟有吳妃才藝優長,性情婉淑,並且屢次護蹕避亂,艱苦備嘗;當隆祔太后病篤時,她曾割股煎藥以進,雖未告愈,她的孝思是不可沒的。立她為後,不知母後之意若何?」 韋太后答道:「所見略同,在我心目中也只有她,不僅才藝出眾,而且大度雍容,足勝坐鎮中宮之任。我早為立後計,向宮眷們探問諸妃嬪歷來的起居行事,人人都說吳妃好。虧得有她主持一切,宮中終保得平安無事。能得人人在背後說好,這不是容易事。可見她平時以德感人,方得收此美譽,以她繼位中宮,可稱得人之慶。」 高宗遂決定立吳妃為後。 不料這個消息,被香紅探得了,她以為有秦太師作靠山,兼之素得皇上寵眷,正位中宮,自可操券而得;現在得悉將被吳妃奪去,這一急正是非同小可,連夜寫就私函,遣心腹內侍送往太師府。秦檜得書,一時也無法阻止,就草書答覆道:「不必爭此虛位,但望早日生男,將來母以子貴,你便是太后。」 香紅見事無可挽回,只好付之一歎。吳妃自從太后南歸後,尋入慈甯宮,侍奉無虧,且能先意承旨,故得韋太后垂愛,隔不多時,就冊立為後。這時恰巧金邦遣劉筈為宣慰使,送到袞冕圭冊,冊立高宗為宋帝。堂堂一朝天子,就此降為金邦的陪臣。 高宗居然北面拜受,並禦殿召集百官,行朝賀禮,並遣使齎表,隨劉筈北去謝恩。真正可羞可惱!當下有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及參知政事張宇,看得高宗不足有為,合辭上疏道:「藝祖傳弟不傳子,德媲堯舜。陛下宜遠法藝祖,早立賢能,庶足以早格天命而拯生民於水火!」 高宗頗為感動,要想於瑗、璩二人中,擇一以為皇嗣,進宮就向吳後道:「今有張、李二卿諫請早立皇嗣,瑗與璩均由你撫育成人,誰賢誰不肖,必然早在你心目中,代朕選定一人。」 吳後答道:「瑗雖為張婕妤所撫,惟敏而好學,恭儉孝悌,兼而有之,賢於璩多矣咧!」 高宗遂擬立瑗為嗣。來日早朝,以此問秦檜。檜答道:「陛下正在壯年,宜待親生子,以立儲貳,此時選立,無論賢否,俱屬外支,將來六宮苟有所出,如之奈何?不如且作緩圖,免遺後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