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三回 易質請和敵兵北還 微服冶游上皇南幸(1)


  和議雖成,金人因輸款不足,仍不退兵,游騎時出劫掠。

  李綱入奏道:「金人貪婪無厭,勢非用兵不可。敵兵只有六萬,而現集城下的勤王兵已達二十余萬。金人以孤軍深入,猶如虎投陷阱中,不必與他列陣爭勝負,當以計取:一面派兵扼河津,絕餉道,並分兵收復畿北諸邑;一面以重兵臨敵營,堅壘勿戰。

  等他食力盡疲,縱他北歸,出奇兵半渡截擊,此為必勝之計。」

  欽宗深以為然,約日舉事。不料姚平仲極力主張速戰,奏道:「勤王兵大集而不戰,土卒皆有怨言。今夜願率本部出擊敵營,不勝願當軍令。」

  欽宗顧語李綱道:「卿意如何?」

  綱見平仲忠勇可嘉,便道:「且去一試,臣當率兵助之。」

  是夜,平仲率步騎萬人出城擊敵,哪知金人已先覺,沖人敵營,人影全無,連忙傳令後退。忽聞喊殺連聲,伏兵已四面殺來,宋兵大潰。

  平仲力戰得脫,心想敗人城中,必然按軍法斬首,就此畏罪逃亡。李綱只道他被敵兵圍住,忙率諸將出援,與金兵大戰於幕天坡,因黑夜交兵,不敢衝鋒,用神臂弓射死金兵甚眾,金兵遂敗退。綱得勝回城,不見平仲,只道他戰死了。有兵士說:「見他突圍而出,向東南逃去的。」

  只好置之度外。次日,師道人奏道:「昨夜劫營雖誤,今夜索性再遣兵分道襲擊,也是一種出其不意的奇計。如仍不勝,索性每夜以數千人出擊,擾得敵人夜夜不得高枕而臥,不消十日,敵必遁去。」

  李綱等皆稱奇計。偏有李邦彥獨持異議道:「金營迭來催繳金幣,邏掘俱窮,無法措繳,若然加以襲擊,必然索款愈急,何以應付呢?」

  師道語塞,只好放棄不去襲擊。

  且說斡離不召諸使臣至帳中,詰伺何故違誓用兵襲營,邦昌涕泣不語。康王神色不變地答道:「我也不知道。」

  斡離不揮手令退,即遣王汭人城詰責,並要挾易質親王。王汭奉令人城,見帝面達主帥語,並催割三鎮地。欽宗因乎仲已脫逃,推說用兵系李綱所主張,朕未聞知。當將李綱罷職,三鎮地准予割讓,即遣肅王樞為質。一面監著金使罷免李綱官職,即命肅王樞系徽宗第五子隨王汭往金軍代質。康王、邦昌遂得放歸。

  金兵仍不退,時有遊騎出掠。此時李綱罷職,師道恐金人指摘,亦出居城外。都中人心大震,有太學生陳東等千餘人,上書請留李綱,乞罷李邦彥、張邦昌、白時中等一班奸賊,略雲:「綱為社稷重臣,邦彥、邦昌等,為社稷之賊。罷綱朝命一傳,兵民至於流涕,皆稱不日將為虜擒,乞複綱而罷邦彥等,且以閫外付種師道,社稷存亡,在此一舉」,云云。

  書達宣德門,軍民不期而集數萬人。恰值邦彥入朝,眾人攔路大罵,面斥他的罪惡,聲勢洶洶,將欲動武,邦彥疾馳得免。內侍傳宣令退,眾不肯去,殿帥王宗澄恐激生變亂,請帝俯從眾情。欽宗乃遣耿南仲告眾人道:「已有旨宣綱入朝了。」

  內侍朱拱之持詔宣綱,遲遲不去,眾軍民竟出利刃剁為肉泥,並殺內侍數十人。

  欽宗忙遣戶部尚書聶昌傳旨複綱右丞兼京城防禦使。陳東始率諸生退去。眾軍民又道:「願見種老帥。」

  欽宗下詔催師道人城彈壓。師道乘車趕來,眾軍民掀車簾諦視,說道:「果然是老帥。」

  語畢,始散去。次日,邦彥請誅殺死內侍的士民,王時雍請盡置太學諸生於獄,並禁止伏闕上書,幸賴楊時力諫乃止。詔令聶昌宣諭諸生,以後不得妄于朝政,人心始安。

  且說李綱既複用,下令能殺敵者厚賞,眾皆奮起歡躍。原來自綱罷職,由蔡懋守城,禁止不得輒施矢石,將士人人積憤,故爾李綱特下此殺敵令,將士都踴躍登城,出其不意;把矢石如雨點般向敵人射擊。金兵傷者無算,始稍稍引退。斡離不又遣王汭人城,催繳金銀,並要欽宗御筆書定三鎮界。欽宗遂遣使奉詔赴金營,許割三鎮地。那時斡離不急欲北歸,所以得詔後,不待金幣足數,即遣韓光裔來告辭。次日挾肅王北去,都城解嚴。種師道請旨,乘金人半渡擊之。欽宗道:「敵已北退,何苦再去惹他複來?」

  師道說道:「敵人滿志而還,異日必有國患。」

  禦史中丞呂好問也奏道:「金人得志,益輕中國,秋冬必傾國複來,此時不加追擊,禦敵之計,當速講求。」

  中丞許翰也奏道:「金人此去,存亡所系,當令他受一大創,使失利而去,則中原可保,四夷可服。否則,將來再舉,必有不救的大患,宜令師道追擊。」

  欽宗皆不聽,反語許翰道:「師道年紀已老,不及壯年時勇敢,不可將兵咧!」

  許翰答道:「師道沉毅有謀,確是名將,不可使解兵柄。若嫌他年邁,則漢宜帝用老將趙充國,卒能成金城之功;周武王用老臣呂望,卒能興國滅紂。古來老將能達大功的,幾不勝枚舉。秦始皇輕視王翦年老,時用李信,兵敗于楚。古語雲:「將在謀而不在勇』。師道智慮未衰,雖老可用。」

  欽宗不納忠言。因邦昌有功和議,進為太宰,吳敏為少宰,李綱知樞密院事。時值種師中系師道之弟,及府州帥彥折質,各以勤王兵五萬來至都城,綱即請詔令師中等追擊金兵。偏偏邦昌又令護送出境,勿輕動以啟外釁。政令如此矛盾,哪得會有成功?

  且說斡離不渡河攻汴之初,金將粘沒喝同時分兵攻太原。

  諸縣俱陷,惟有太原城,賴張孝純率兵固守,屢攻不下。金人乃於城外矢石不及處,築城堅圍,使內外不相通。後來得聞斡離不已議和,粘沒喝亦遣使人都求賂。邦昌等以為勤王兵俱到,有恃無恐,遂將來使拘住。粘沒喝聞報大怒,分兵進攻汴京,折可求、劉光世軍皆為所敗。金兵遂人南北關,攻陷隆德府,知府張確殉難。欽宗得報金兵已抵澤州,即召群臣入朝,詢問:「三鎮應否割讓?金兵如何應付?」

  徐處仁奏道:「金人先自背盟,何必割讓?至於金兵複來,可向斡離不詰問:為甚一面議和,一面進攻?」

  欽宗遂頒詔天下,說明金人無故背盟,並罷斥主和之臣;一面遣使往追斡離不,詰問何得容粘沒喝進攻。

  斡離不急忙奏請金主,把粘沒喝召還雲中,只留一軍守太原,都城暫告安寧。忽然輔臣等皆言:「童貫、高俅擁兵扈從上皇南幸,將復辟於鎮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