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八回 張叔夜截海獲宋江 韓世忠搜山擒方臘(2) |
|
童貫聽了他言辭慷慨,又瞧他容貌英武,心中大喜,忙問王淵道:「這小將是哪個的部下?他姓名叫什麼子」 王淵答道:「是末將的部下,他姓韓名做世忠。自從軍以來,很立下不少功勞。」 童貫道:「呵!」 命韓世忠道:「爾就出陣者!」 韓世忠得令,應了一聲,只見他一騎馬一杆槍,便沖人敵陣而去。好威風!馬到處人人辟易,槍起處紛紛倒地。方七佛望見,猛吼如雷道:「小將休要逞能!我來取爾首級!」 舉著九環金錯刀,飛馬直前,來迎韓世忠。 兩個刀來槍去,槍去刀來,戰了百十個回合,未分勝負。兩邊陣上,各個呐喊助威,聲震山嶽。兩個又戰了五十余合,方七佛忽然大喝:「下馬去吧!」 一刀向著韓世忠蓋頂直下。這時童貫見了,著實一急,道:「呀!韓世忠壞了!」 三軍呐喊的也不約而同噤住了口,都只喊不出來,喊到這一聲,戛然停息了。義兵陣上卻威勢十倍,呐喊得震動天地。在這當兒,韓世忠待方七佛刀砍將下來,把槍桿一格,馬兒一兜轉,方七佛便砍了個空。韓世忠趁這個空閒,照著方七佛咽喉一槍,方七佛招架不及,刺了個正著,自己倒撞下馬去了。童貫不禁喜極欲狂道:「好槍法!好韓世忠!」 命三軍道:「一齊殺上去!」 王稟、劉延慶諸將,各促馬麾兵,衝殺過去。義兵陣上方七佛一死,蛇無頭而不行,登時大亂,四散潰走。王稟等一陣殺得他死了大半,逃亡十之一二,生擒十之三四,遂克復杭州城池。 童貫人城安民已畢,留王漁駐守。其餘諸將連夜再進,分道攻擊,同趨睦州。方臘部下,只有方七佛是個能將,今他已死,其餘都是不足數的。於是方臘所部,殺一陣敗一陣,一齊敗到睦州。童貫督領諸路,攻一城複一城,也一齊進到睦州。 眾軍到睦州時,已近黃昏,暮色蒼然。童貫傳令三軍離城五裡紮住營寨,休養一夕,明日黎明攻打城池。方臘疊連聽報:「打敗了!」「打敗了!」已自心焦,而今瞧著許多軍馬齊逼睦州,越發急了,惟恐自己要作俘虜。他等到三更時分,一聲令下,悄悄地把睦州城裡二十萬義兵,率領著連夜退人清溪幫源洞,據深岩作狡兔三窟,藏躲不出來。翌晨,童貫領眾軍殺至睦州城下,只見城門大開,只存一座空城。童貫笑道:「方臘智窮兵盡,棄城逃走了!」 即傳令追至清溪。到了清溪,依然是空城一座,不見方臘一兵一卒。童貫至此,一喜一憂:喜的是方臘起義以來,被攻陷的六州五十二縣,俱已克復了;憂的是四下偵查,找尋不著方臘避匿的所在。韓世忠道:「方臘定然避匿在幫源洞,必不能逃向別處去的。」 王淵道:「方臘原曉些妖術左道的,安知他不因敗遠颺了呢?」 韓世忠道:「無此理的。方臘的根據地是睦州,他所擄掠的婦女,設置的偽官,嘯聚的徒眾,大多數必聚集於睦州,這是無疑義的。我軍到來,他未曾見陣,便逃得城府一空,無蹤無影。不是就近有個深邃的巢穴避匿,哪能逃遁得這等敏捷乾淨呢?就是一群鳥兒飛往哪裡去,也得有個蹤影,何況他至少還有十余萬的從眾,焉能便無蹤影呢?」 王淵道:「雖然,何以曉得他一定避匿在幫源洞呢?」 韓世忠道:「這是個很淺近的理由。幫源洞乃是方臘憑藉著起義的老據點,那裡邊岩壑深邃得很,所以便知他必避匿那裡。」 王淵聽了有理,遂把韓世忠的說話稟白童貫知道。 童貫即傳令圍搜幫源洞,擒獲方臘的,為南征首功。這道命令一下,諸將領暨三軍士卒,誰不想爭得首功呢?像獵狗搜山似的,爭先恐後,東尋西覓,把一個幫源洞搜遍了,只不見方臘的蹤影。眾人以為韓世忠的決斷靠不住,認做不過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理想罷了。大家漸漸懈怠下來,不去搜尋了。 韓世忠卻深信只在此山中,搜索不已。他循著一小徑,深入約五六裡地,忽有一條陡澗阻住進路。他勒馬四周視察一番,複躍馬跳過澗去,越險再進。又三數裡,遂至一大谷,林木茂密,裡面有無數軍馬藏著。古松下設黃幄,幾百個彪形大漢,握刀執劍衛護左右。幄裡約有十五六個美貌女子,伴著個黃袍虎須的大王坐著。 韓世忠喜道:「方臘果然在這裡了!」 把馬一催,直向黃幄馳去。那些護衛一見,一擁而前,刀劍並舉,阻住韓世忠戰鬥。韓世忠大奮神威,叫一聲:「來得好!」 左手挺槍,右手揮劍,遠的槍挑,近的劍劈,不到半歇,便槍挑劍劈,死了五百餘人。其餘的護衛嚇得膽裂心碎,更無人敢再上前,各自避退不遑。韓世忠也不去追殺他們了,飛馬入幄,輕舒猿臂,把方臘提到馬上,往原路馳回。將出山口,忽閃出一彪軍馬,一將當先攔住韓世忠喝道:「把方臘留下與我!」 韓世忠即滾鞍下馬,把方臘獻與那將官,道:「末將敬當獻與將軍!」 那將官便命左右把方臘綁了,帶在馬後,問道:「他的黨羽還有在裡面麼?」 韓世忠回指道:「都在那個山谷裡!」 那將官便命韓世忠領路,再入山谷,把方臘妻小及丞相方肥等,一併捉獲。 把山谷裡藏的從眾大殺一陣,殺得滿山滿谷屍首橫陳,像亂柴一般。還有數千被擄的婦女,嚇得走投無路,四處亂竄。那將官傳令道:「不要殺了!聽他們死活去吧!」 說著,便撥馬出離山谷,押著方臘等投童貫大帳報功。童貫大喜,就把那將官記了南征第一功,韓世忠的功勞卻全行埋沒了。你道那擅功的將官是誰?原來就是熙河統帥辛興宗。韓世忠的幾個同列大為他不平。 韓世忠道:「這有什麼介懷呢?我們只要自己能做事,問心無愧就罷了,何必要分別是誰的功勞呢?」 同列嗟歎了幾聲,便也不提了。至是方臘的起義已平,童貫即日班師回朝。 徽宗大喜,詔改睦州為嚴州,歙州為徽州;童貫為太師,封楚國公;各路統帥封賞有差,各還本鎮。次日,詔把方臘淩遲處死,妻子將官一併伏誅。一場大起義,算是解決了。不過自方臘起義至平復,佔據六州五十二縣,擁有百姓平民達二百萬。 童貫等自出師至凱還,費時四百五十日,發動傾國的兵馬,耗財無算,國家與百姓,兩方都受了莫大的損失了。這個且莫說它。只是內亂方平,外患又迫,倒是一樁亡國的憂患到了,不可擱置不問的。 宋朝的外患,許多年以來,不外西夏與遼國。西夏自崇寧四年入寇宣威城,擒殺知鄯州高永年後,數年相安,未嘗用兵。及至政和五年,徽宗命單貫領六路邊事。童貫遣熙河經略使劉法領步騎十五萬出湟州,與西夏軍大戰于古骨龍,戰勝西夏,斬首五千餘級,奪得戰馬八百匹,輜重餉械萬數。 遂又引起連年不息的戰禍。這正是:幾載邊疆如鼎沸,連年戰血似花紅。 要知西夏戰禍畢竟怎樣結局,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