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五回 疑神疑鬼雲氣現樓臺 即假即真仙入拋缽盂(2)


  徽宗見說,乃問:「神霄宮是個什麼所在呢?」

  林靈噩奏答道:「這神霄宮,乃是東華帝君的治闕。天上的長生大帝君,與弟青華大帝君,都是玉皇大帝的兒子。又有左元仙伯,賞罰仙吏,八百餘官。陛下即就是長生大帝君降生人間,所以為天下帝王;蔡京乃是左元仙伯,所以為陛下輔臣。日前臣赴神霄宮問事,瞧見陛下與弟青華大帝君亦同游神霄宮,不很快樂嗎?」

  徽宗聽了,恍然道:「無怪朕今日見卿好像是素相識,卻只想不起,原來有這等因緣。」

  即賜林靈噩名做靈素,號做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賞金紫服,使居上清寶籙宮。又就太乙西宮達仁濟亭,開神霄寶篆壇,施符水,詔天下天寧觀,一概改作神霄玉清萬壽宮;若無觀的,以寺改造,仍各設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像。這道旨意一下,天下州縣,紛紛改建宮宇,役民夫百千萬人。人民受此勞苦,相枕而亡。加以歲歲災蝗,年年饑饉,黃金一斤,易粟一鬥,還不易得。貧苦的百姓,只得削樹皮當食,甚至易兒子而餐。

  民間感受病苦已達極點,徽宗卻全然不知,當作太平盛世,但日事講求道術,想作神仙。徽宗遂又從林靈素的奏請,自稱做教主道君皇帝。下詔道:朕乃上帝元子為太霄帝君,憫中華被金狄之教,遂懇上帝願為人主。今天下歸於正道,卿等可上表章,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只用于教門。

  詔下,群臣遵旨冊上尊號。蔡京領導著滿朝文武,很熱烈地稱賀了一番。徽宗喜極,即命翰林學士王黼、保和殿學士蔡攸,盛裝至宣和殿,俟神霄降臨。因又詔改重和年號做宜和。

  元年正月,徽宗禦寶篆宮度玉清神霄秘籙,集會在朝道侶八百人,遂開大會,命林靈素講經,許群臣士庶人殿聽講。林靈素遂登壇高坐,道貌岸然。徽宗設座於側面,端坐敬聽。林靈素便從天上、人間、地下,信口開河,說得天花亂墜。話裡又雜些滑稽野語,引得上下哄堂大笑。就像是一群牧童村豎,坐在豆花棚下,聽纏夾二先生講笑話一般聽著,任情嘩笑,莫有君臣之禮。講經畢,便開齋筵。齋罷,徽宗問林靈素道:「朕建此齋,得無有神仙降臨嗎?」

  林靈素奏答道:「這個,莫須有罷。臣以為陛下更須建靈寶大齋,肅清壇宇,那時是一定有真仙降臨的!」

  說猶未了,忽然道眾中有一個人拋所盛齋缽於地,「撲通」一響,把大眾嚇了一跳。大眾見他當著聖駕這等無禮,便要去責罰他。只見他足下生雲,緩緩騰空而去。徽宗大驚離座道:「這不是個神仙嗎?」

  林靈素不答奏,忙走去揭那缽時,竟是生鐵鑄在地上,莫想揭得它起。林靈素不禁大窘,心內著慌,自思道:我要是揭不起那缽,當著大眾,當著聖駕,我還有什麼臉面呢?沒奈何把雙膝一屈,跪在那缽前,恭恭敬敬磕頭不已,嘴裡也默念道:「三十三天,七十二嶽,五湖四海,過往神靈至此,恕弟子肉眼凡骨,不識仙真,寬恕弟子則個!」

  這樣磕頭禱祝一會兒,再揭那缽盂,毫不費力,就輕輕揭起了。但見缽盂下有紙一幅,上寫詩一絕。詩雲:

  撚土為香事有因,世間宜假不宜真。
  洞賓識得林靈素,靈素如何識洞賓?

  林靈素瞧了,暗暗道聲:「慚愧」,忙拾起那詩帖,起來呈與徽宗觀看。徽宗喜道:「原來是洞賓神仙降臨于此。」

  又問林靈素道:「卿怎麼不認識洞賓神仙呢?」

  林靈素不知怎樣說,只得飾辭奏答道:「大凡仙真降凡,總不肯現露真相給大眾認識,必要把法身化作平常士庶一般,插在眾人中間隨同著。在這個時候,就檢察眾人的行事,看大家誠心也否。如果檢察了果然誠心,到臨去時略一顯神通,留個帖兒給大家知道;若是檢察了認為無誠心,便悄悄地去了,誰也不給知道。臣還是凡軀,洞賓神仙化身降臨,臣當然也不能認識。今日洞賓神仙臨去顯靈留帖,可見陛下信道很誠心了。臣謹敬賀陛下!」

  答畢,引導大眾,向徽宗三呼稱賀。林靈素這麼一來,使得天顏霽開,就把不識呂洞賓的一場羞掩飾過去了。當下徽宗君臣,極樂而散。自是在朝道士,俱有俸祿。每一齋施,動獲數千萬貫;每一宮觀,給田亦不下數百千頃;都在外面置私第,蓄妻子,置姬媵,用膠青刷鬢,打扮得如王公貴族一樣。總計美衣玉食的,在二萬人以上,每一會費數萬貫。貧下的人,遂亦買青布幅巾赴齋,既得一飽餐,又獲襯施錢三百,真是樁不勞而獲的便宜勾當。這個喚作千道會。

  鄭後見徽宗為著信道的緣故,築宮室,齋道眾,所費實在不資,因乘間奏道:「陛下雖是誠心敬道,但是民間疾苦也要顧著些兒。臣妾近來瞧著陛下這等設施化費,恐怕難免不擾民吧!」

  徽宗道:「朕亦嘗想著,恐怕擾民,曾命蔡太師查核庫餘。蔡太師查核複奏,還存有五六千萬之多,所以朕才放心使用的,不然,卿即不說,朕亦不肯這樣哪!」

  鄭後聽了,也就信以為真,不再議論了。其實那時庫餘,哪有蔡京奏複的這個數目,這且莫去講它。

  那時徽宗除開築宮室、好神仙以外,還有一樁比這兩者還耽好的事件,就是聲色。徽宗本是個風流皇帝,又當華年,且有高俅、楊戩等佞幸提引著,怎能不耽好這個呢?當日宮中,鄭後是素得帝寵的,不必說。只說鄭後之外,還有王貴妃、喬貴妃、大劉貴妃、小劉貴妃、韋貴妃,都是極蒙聖眷,各擅一時之寵的。這幾個中間,大劉貴妃最為徽宗所偏愛,凡賞賜宴會,總要先有了她,才有以外的人。徽宗若沒有她,真要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不料這麼可愛的一個美妃,在政和三年竟一病香消玉殞了。

  徽宗雖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卻也覓不到返魂草,續命丹,只眼睜睜地瞧她一副豔骨,埋沒在黃土壟中,白楊樹下,徽宗傷感之餘,便仿照溫成皇后故事,追冊她做明達皇后,加厚殮葬了事。

  那小劉貴妃乃是個酒家女,生得桃花臉兒,桂葉眉兒,楊柳腰兒,櫻桃口兒,嬌豔動人。尤其是兩隻玉蔥似的纖手,一雙秋水似的媚眼,更使人喜愛。她自己具有這等一個身體,便不願嫁與俗子為妻,私心立願要作個帝姬才罷。她那父母,也想藉著這個體面女兒,改換門楣。巨商大賈前來求親,一概拒絕他們,情願夤緣內侍,把她送人崇恩宮劉太后跟前,當一個宮女。

  劉太后自縊後,徽宗把崇恩宮所有的宮女,盡行遣放還家。她卻不願去,寄居在何欣家裡,以待機會。可巧大劉貴妃死了,徽宗百般悲傷,抑鬱寡歡。楊戩想要解除主上的憂愁,便想到她這一個人,因向徽宗極口稱述她的美麗,不讓大劉貴妃。這正是:美人有幸近龍顏,天子無愁諧鳳侶。

  要知徽宗聽了楊戩的說話,畢竟怎樣,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