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七回 殺貪吏民眾吐氣 立儲君朝野歸心(2)


  太宗赦免李繼捧的罪,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宥罪侯,賜第留住都中,即削除趙保忠的姓名。墮隳夏池州城,遷市民于銀、綏兩州,派兵固守著。李繼遷乃又遣使貢馬謝罪。到至道元年六月,複又遣押衙張浦以良馬、橐駝來獻。太宗留張浦于京師,遣使拜李繼遷為鄜州節度使。李繼遷不受命,七月,竟寇攻清遠軍,被守將張延擊敗。至是又有在浦洛河劫奪糧草的事件。

  當下李繼隆奉命,即督諸將分道進兵,約著會師于烏白池。八月,李繼隆遣弟李繼和馳奏,因環州道路迂回,想改從清岡峽直趨李繼遷的巢穴。

  太宗怒道:「爾兄必敗朕事了!朕所以命他出兵環州,是因李繼遷現在正圍攻靈武。環州與靈武相近,李繼遷容易聽到朝廷出兵的信息,好使他棄了靈武而馳還平夏,那麼靈武的圍便可以不救自解了。趕緊回去傳諭爾兄,勿得違背朕先前意旨,定要從環州進行。」

  李繼和領旨,星速馳返。等他到時,李繼隆早合做丁罕一路,發兵從清岡峽去了。

  李繼隆與丁罕行了十餘日,不見一個敵兵,遂領軍退回。張守恩遇著敵兵,又不戰即走。獨有范廷召與王超兩路進至烏白池,見賊眾銳銳,亦即持重,不復再進。范廷召、王超紮住營寨,但令部下堅守,不許妄動,持用弓弩射敵。因此,李繼遷領兵來攻擊數次,均被亂箭射回,相持一晝夜,未有勝負。這時王超子王德用年十七歲,王超命為先鋒,瞧著賊眾銳氣漸減,入帳稟王超道:「父帥,此時可出戰了,兒請領兵乘勢把賊兵殺退,然後好緩緩退兵。」

  王超依允。王德用即領兵衝殺過去,與李繼遷激戰三日,殺得李繼遷身疲兵敝,李繼遷才敗退而去。

  至是範廷召、王超遂收兵。王德用又稟請王超道:「歸兵遇險必亂,更要整齊隊伍而行,賊兵才不敢相逼。」

  王超點首,傳令道:「歸途中如有敢亂行伍的,定斬不赦!」

  令既下,一軍肅然。王德用且先行領兵開路,每經險阻,偵而後進。果然李繼遷看他部伍整肅,不敢來追,所設伏兵,亦不敢出戰。范廷召與王超,乃得安然退回汛地。不過這一次,因諸將失期,徒是空勞師旅,卻未曾破得李繼遷。太宗原想再舉征伐,因聖躬不豫,只得暫從緩議。

  先是,朝臣因太宗在位許久,儲貳還未立定,不免憂人之憂,馮拯遂上疏請立儲君,以定國本。太宗見奏,勃然大怒,呵斥馮拯為多事,貶置馮拯於嶺南。由是建儲的事,內外無有複敢奏請的。到淳化五年九月,太宗從青州召回寇准為左諫議大夫,見了太宗,即陳請建儲。太宗因問:「卿看朕諸子當中,哪一個可付託大位呢?」

  寇准奏答道:「陛下為天下擇君,不當問於近臣及婦人中臣,唯陛下自擇能夠符天下之望的,宸衷獨斷就是。」

  太宗俯首思索良久,屏左右複問寇准:「那麼襄王好麼?」

  寇准又奏答道:「知子莫若父,聖意既以為可以,願即決定。」

  於是太宗的意思遂決,即詔命襄王趙元侃為開封尹,進封壽王。到去年八月,明詔立壽王趙元侃為皇太子,更名做恒,並且大赦天下。自唐朝天祐年間以來,中原多故,立儲的典禮,廢止已及百年了,至是舉行,朝野大悅。故當太子廟見還宮,都人士女,遮道喜躍,又見太子儀容俊秀,益加歡呼道:「真是個少年天子啊!」

  太宗聽得,意卻不懌,召見寇准道:「人心歸向太子,將置朕於何地呢?」

  寇准再拜稱賀道:「這正是社稷的幸福啊!」

  太宗乃悟,即入宮告訴皇后嬪妃,宮中亦都像寇准一般的稱賀。太宗大喜,複出宮賜寇准宴。君臣直飲至盡歡才罷。太宗遂命李至、李沆為太子賓客,並諭太子以師傅禮數敬事二人。太子領著父皇旨意,對待李至、李沆,禮數十分崇隆,每見必先下拜。李至、李沆倒覺太子禮重了,上表辭不敢當。太宗覽表,即手詔賜答。詔雲:

  朕旁稽古訓,肇建承華,用選端良,資於輔導,藉卿宿望,委以護調。蓋將勖以謙沖,故乃異其禮數,勿飾當仁之讓,副予知予之心。

  李至、李沆得詔,複相偕入謝。太宗又面諭道:「太子賢明仁厚,國本是已鞏固的了。但卿等宜盡心規誨的:太子舉動如不合禮,必須贊使合禮;太子作事若欠妥當,必須勸使妥當。至若禮樂詩書的義理,凡屬有裨益的,這乃是卿等素所熟習,無用朕再絮囑。」

  李至、李沆叩首而退,悉心輔導太子。太子生稟慧質,每受書史,教讀一過,便能背誦。講尋經義,亦能舉一反三。李至因謂李沆道:「太子他日,定是個賢明的主子哩!」

  三年二月,太宗寢疾,醫藥罔效,漸即彌留。宦者王繼恩,深知道太子英明,恐怕太子一接位,自己的這個額外榮寵的宣政使便保不住,因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等,密謀擁立已廢楚王趙元佐。

  胡旦設策道:「而今朝裡朝外,誰不知楚王是奉明詔廢了,而壽王是奉明詔立定的?你我要想推翻兩重成案,實是樁大難的事體。然而只要得娘娘作主,就也容易辦了。但娘娘也是個很賢明的,必得尋出個大道理來,才能煽得動她。喜得楚王恰是居長,我們就拿立嗣以長為順的道理,去說娘娘吧。」

  王繼恩道:「不錯,不錯。准照你的意思,啟奏娘娘。」

  計議已定,王繼恩便乘機密奏與李後。李後聽王繼恩所奏議的層層有理,很像是一片忠誠謀國,便也有三分意動;只是她素來不肯輕與國政,故當時只含糊聽著,不置可否。三月,太宗駕崩。王繼恩即請李後召楚王入繼。李後道:「這等大事,豈可不先諮詢大臣嗎?」

  即諭王繼思道:「速去召呂端進來,我自有主張。」

  王繼恩領命匆匆往召呂端。呂端早風聞得王繼恩有擁立楚王的密謀,至是見王繼恩傳李後懿旨召他,心知有變,即把王繼恩紿進書閣,鎖閉他在裡面,然後趨見李後。

  李後見了呂端,即問:「現在宮車已經晏駕了。自古立嗣以長為順,而今應該怎樣傳位呢?」

  呂端奏答道:「先帝所以立定太子,就是為的今日,豈容更有異議嗎?」

  李後意遂定,立傳諭召太子入宮,奉至福寧殿即位,垂簾引見群臣。呂端不遽下拜,先升殿請侍臣捲簾審視明白,然後降陛導群臣,舞拜、呼萬歲。是為真宗皇帝。總計太宗在位二十五年,改元五次,享壽五十九歲,不失是個英明之主;惟一生心事,有些難言罷了。這正是:千古英明今定論,一生心事卻難言。

  要知真宗即位後,朝事是怎麼樣,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