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氣蓮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詞(1)


  話說李若沖在九仙觀前,白楊樹側,聽那女子所吟之詩,確是張太華的陰魂,便故意問她是人是鬼?那女鬼見問,襝衽說道:「與煉師別來未久,何至相忘。妾非他人,乃蜀主之妃張太華也。因陪侍聖駕遊玩丈人峰,為雷震死,不能托生,欲求煉師超拔。」

  李若沖道:「汝既系張太華之陰魂,何得每夜驚憂,使人心驚惶不安?」

  女鬼答道:「妾非敢驚擾,只因欲求煉師超拔,不能徑入觀內叩求煉師,所以每夜在觀前盤桓,希望得見煉師,面陳衷曲。不意觀中諸人,疑妾為祟,遂致驚惶不安,實非妾有意騷亂也。今日得能面見煉師,真是萬幸,望煉師憐念孤魂無依,沉淪苦海,大展法力,俯賜超拔,俾得向好處托生,那便永感鴻恩了!」

  若沖道:「汝既欲求超拔,亟宜斂跡幽冥,須知人鬼殊途,不能相混,免得驚駭生人,擾亂本觀的道場。本師當允汝所請,為汝修建醮事,使汝向好處托生,脫離苦海。」

  女鬼聞言大喜!拜謝道:「既蒙煉師俯允超拔,妾願已遂,何用夜夜出現,從此當藏身地下,聽候好音,決不敢再行出外,驚擾世人了。」

  說著,又拜了兩拜,退至白楊樹下,冉冉而滅,霎時之間,絕無蹤影。李若沖連連稱奇道:「世間竟有如此靈鬼,能與人覿面接談,據她說夜間顯魂,並非為祟,實欲求俺超拔,俺既允她建醮,倒要從速料理此事,不可使她在地下延頸盼望。」

  心中盤算了一會,也就退歸觀中,自行安睡。

  到了次日,便將昨夜遇見女鬼,乃是張太華陰魂,欲求超拔,所以顯形,並非為祟,俺已允許了她的要求,從此便當斂跡泉台,等候救度,決不出現了,說于眾道士。眾道士聽了此言,人人放心,個個歡喜。自此以後,那張太華的幽魂,果然不出來哀吟,那些道士也就照舊出入,並不驚惶躲藏了。這消息傳將開去,都說九仙觀李若沖煉師,道法高深,已將現形的女鬼,送往好處托生,九仙觀依舊太平無事了。

  人家聽了這個傳說,都相信李若沖是個仙人,便一齊前來建醮修齋,超度亡魂。那九仙觀的香火,比前時更加興旺了。就是那些遊覽風景的人,也都陸續而來,紛紛不絕了。那李若沖因答應了張太華的請求,便擇定吉日,啟建道場,虔修長生金簡,超度太華的靈魂,脫離苦海,移牒幽冥,使太華往好處托生。到得道場將畢,醮事圓滿。

  這日的夜間,李若沖正在雲房,調息養氣,端然默坐。忽然一陣風過,似夢非夢的見張太華翩然而來,向他拜謝道:「妾蒙煉師超度,已可脫離幽冥,受生人世矣。今生投胎之期,感念煉師恩德,特懇求監守的鬼使,得其許可,領導前來拜謝鴻慈!」

  說罷,連連拜謝,又在雲房牆壁之上,用黃土寫了七絕一首,以堅若沖之信,方才跟隨鬼使前去托生。李若沖驀然省悟,見自己身體仍然端坐在那裡,並未移動,那張太華的靈魂,已杳無跡兆。若沖驚疑不已道:「明明的見那張太華向俺拜謝,說是仰蒙超度,已經受生人世,特求鬼使領來道謝的,怎麼又一無所有呢?她臨去的時候,還在壁間留詩一首,待俺看來。」

  便起身向壁間觀看,果然用黃土寫首一首詩在壁間,那字跡黯淡得很,細細辨別,卻還看得清楚,其詩道: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隨金簡出幽冥;
  蒙師薦拔恩非淺,領得生神九卷經。

  李若沖看了這詩,嘖嘖稱奇,便用筆錄將出來。哪知壁上黃土所寫的鬼書,隨錄隨滅,及至若沖抄錄完畢,壁間已一字無存了。若沖更加奇怪了。到了次日,眾道士聞得此事,無一人不稱為奇事,傳為美談。不上幾日,這事傳到成都。

  後主聞知,命使至九仙觀,向李若沖詳詢一切,並將兩首詩帶了回去,呈於後主觀看。後主看了這詩,十分傷感!又因李若沖超薦太華,使之托生人世,免致墜落幽冥,心內甚為嘉尚,便遣使命齎了許多金帛寶玩,賞齎若沖以示寵異,並報其超薦太華之功。後人有詩一首,詠張太華創制鴛衾,導後主入於奢侈之途,以致在丈人峰頂,為暴雷震死,幾乎永沉苦海。

  若非李若沖道法高妙,哪裡還能受生人世。其詩道:

  鴛衾成時只一梭,鋪裝早屏舊綾羅;
  清宵夢杳芙蓉帳,黃土留詩不忍哦。

  單說後主自從九仙觀啟蹕回鑾,一路之上,只是思念著張太華死得可慘,心內不勝悲傷,時時哭泣!雖有妃嬪們再三勸解,也難減卻胸中的悲感。又因惦記著花蕊夫人的病體未知已否痊癒,惟恐有甚長短,又要失去一個美人,因此晝夜不安,恨不能立即便抵成都見著花蕊夫人,方好放心。真個是度日如年,好容易一程一程的趕向前去,到了成都,回至宮中,卻見花蕊夫人已率領全宮妃嬪,前來迎接。

  後主見她花容如舊,知道其疾已愈,心中的一塊石頭方始落下,便搶步上前,攜定花蕊夫人玉手,一面走一面問道:「卿恙已經痊癒了麼?朕身雖在外,心中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卿的,如今托賴上蒼的福佑,病已脫體,真乃朕之萬幸!只可憐張太華,已經長逝人世,不能再見了。」

  後主說到這裡,已是哽咽起來,再也說不下去了。

  花蕊夫人因為不見太華與後主同行,心內正在疑惑,今見後主說起太華,這樣悲傷,便知太華必遭不幸。只因後主那樣哀感,不便多問,便同入宮中,與眾妃嬪朝參已畢,問了一番遊覽青城山的情形。見後主已消了悲傷之念,方徐徐的問及張太華的事情。後主見問,長歎一聲,將如何至丈人峰觀看日出,如何忽起暴雷,張太華竟為雷震而亡,如何用紅錦龍褥裹了屍體,葬於九仙觀前,白楊樹下,然後啟蹕回來,說了一番;不禁又雙淚交流,十分痛惜。

  花蕊夫人聞得張太華慘死于丈人峰上,也覺不勝傷感,惟恐自己若一哭泣,更加惹動後主憶念太華之心,只得忍住眼淚,婉言相勸。後主經花蕊夫人百般勸慰,也不得不略止悲懷;況且久別之後,一旦聚首,少不得互訴衷腸,喁喁細語,情話纏綿,自有一番樂境。花蕊夫人更恐後主思念太華,鬱鬱於懷,有損龍體,格外的柔情宛轉,輕顰淺笑,引著後主尋歡取樂。後主本是個忘憂天子,被花蕊夫人施出手段,加意奉迎,便一心只在花蕊夫人身上,朝朝晚晚,追歡取樂,把個張太華早已拋在九霄雲外,不復記憶了。

  時光迅速,轉瞬過了殘冬,又到上元燈節。蜀中向例,每逢正月望日,謂之元宵節,必定張燈三日,以志慶祝。這日夜間,後主循著舊例,于五鳳樓前,高搭彩棚,架起鼇山,遍懸燈炬。那鼇山上面,劄成一套一套的故事,都用綾羅綢絹製成人物花卉,禽鳥鱗介,五色鮮妍,各式俱備。日間看去,已覺十分精采;到了入夜之時,點起燈燭,光輝奪目。鼇山之旁,陳列妓樂,鑼鼓喧天,笙簧遍地。後主又傳旨任憑人民,入內觀燈,不得禁止。真個是銀花火樹,金吾不禁,一派笙歌,與民同樂。

  剛近黃昏,後主親登露臺,大宴群臣。到得酒酣之時,御駕直至曲闌之側,觀看燈彩。只見那些百姓,擁擁擠擠,紛紛擾擾,萬頭攢動,都是爭先恐後,搶至五鳳樓,觀看鼇山。兩旁的舞娼歌妓,更是笙簫迭奏,舞態翩躚。

  後主見了那些歌舞的娼妓,不覺心中一動道:「宮內的歌舞,和梨園子弟所奏之曲,朕已聽得夠了,覺得陳腐可厭,今天即有民間的歌舞陳列於此,何不宣她們來此歌舞一番,不但借此侑酒,且可以一廣眼界,豈不甚妙!」

  當即傳下旨來,宣召舞娼歌妓至露臺前奏技。

  那旨意一下,這些娼妓,哪敢遲延,便由內侍引導而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