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2)


  鄭恩進諫道:「陛下當日何等英武剛毅!今乃出此貪圖安樂之語,殊非臣等所望,況寡欲所以養生,美色醇酒,實戕身之刀劍。陛下聖容,昔日何等威嚴!今因貪戀酒色,已是清減異常,倘有不測,悔之莫及矣!」

  世宗道:「二卿且退,朕自知之。」

  說罷,竟不與二人多言,拂袖回宮而去。二人見世宗絕無省悟之意,只得嗟歎而退。

  過了一日,司天監忽然上奏,說是星火侵入紫微垣內,宮廷之中,恐有火災,急宜修省,以禳天災。世宗見了章奏,也沒什麼動靜。匡胤便與鄭恩商議道:「主上荒淫酒色,天象示儆於上也不加理會,若不及早設法,勢將無可挽救了。」

  鄭恩道:「我等直言進諫,主上竟不聽從,更有何法可施呢?」

  匡胤附耳言道:「我們乘著司天監奏宮廷有火災的機會,可如此這般而行。若把樓臺毀去,美色絕了根株,主上沒了迷惑的人,又失了遊觀之地,自然恢復往時的原狀了。」

  鄭恩喜道:「此計甚妙!連著根株,一齊鋤去,哪怕主上不省悟呢!」

  二人商議好了,便去秘密佈置,吩咐守宮禁軍,備下硝磺引火之物,候至夜間舉事。那些禁軍,都歸匡胤統帶,聽了主帥的密令,自然不敢有違。

  分遣已定,等到二更以後,匡胤、鄭恩早雜在禁軍之中,混入宮內,藏匿于賞花樓左近。此時夜深人靜,但聽得樓上歌聲徹耳,音樂齊奏,世宗正與二美人飲酒取樂。鄭恩見時候已至,便在樓之側首放起火來。時當冬令,深夜之間,朔風大作,一刻之頃,火趁風威,順著風勢向賞花樓燒去,煙焰漲天,火光四照。

  汴京城中的人,都從睡夢裡驚醒,沸翻盈天,都說是皇宮內苑走了水,軍民人等,文武百官,一齊七手八腳,趕來救火。那時火勢正盛,哪裡撲滅得來?世宗恰在樓上,左擁秦弱蘭,右攜杜文姬,酣呼暢飲,笙歌徹耳,如何知道起火?幸虧有個宮人,瞧見了火光,倉皇報知世宗道:「內苑裡起了火了!」

  世宗大驚,忙撇了酒杯,離開御座,步向窗前看視,只見紅光彌漫,煙焰漲天,已直燒到賞花樓上。內監宮人,見勢不佳,忙請世宗避火。世宗這時驚惶失措,忙命內監挽扶著往樓下奔避,哪裡還顧得秦、杜二美人和這些歌姬舞女呢?剛才跑至扶梯下面,恰見鄭恩從火光中奔來,大叫:「主公休慌,臣來救駕也。」

  說罷,即將世宗負於背上,逃出外面,脫離火窟。秦弱蘭、杜文姬也帶跌帶爬,跑下樓來,哭泣哀號道:「誰人救妾,妾當奏知聖上,官上加官,以報其德。」

  那些禁軍早經匡胤囑咐,不准援救秦、杜二美人和一班歌姬舞女。一任她們哀呼求助,只顧救火,絕不理睬。此時匡胤卻從側首轉出,向二美人道:「我來救你們出去。」

  秦弱蘭、杜文姬信以為真,奔向匡胤身旁,被他一手一個提將起來,拋入火中。可憐絕代佳人,不上片刻,早已化作飛灰。還有那些歌姬舞女,也都驚得目瞪口呆,走投無路,盡皆燒死;就是幾個逃出外面,也被火燒得焦頭爛額,不堪進禦了。守宮禁軍見秦、杜二美人已活活燒死,方才出力救火,即行撲滅,任你怎樣施救,那座賞花樓,已化為灰燼了。還算他們手腳來得快,只燒了賞花樓,沒有蔓延到旁的宮院去。

  這時文武百官早來宮門,叩請聖安。世宗幸虧鄭恩背負逃至後殿,聽說文武諸臣前來恭請聖安,看那天光,已是黎明,便傳旨升殿受朝。群臣朝見已畢,分班侍立。

  世宗降諭道:「內苑無故火起,皆朕不德所致。前日司天監奏稱熒惑星侵犯紫微垣,宮廷中宜防火災,上天早有垂象,朕躬昏聵,不知修省,果有此變。自是以後朕當力行德政,以迓天庥,爾大小臣工,亦宜體朕此意,共進嘉謀嘉猷,助朕修德禳災。」

  諸臣聞諭,一齊頓首奏道:「陛下能夠修德行仁,使政事無缺,澤降下民,天心自然默佑,轉災為福,禎祥迭至了。」

  世宗又獎勵鄭恩,說他倉猝之間,能夠奮不顧身,盡力救朕,乃是忠義之士。鄭恩頓首道:「此乃陛下洪福齊天恰遇機緣,微臣何敢受此獎許?」

  世宗回顧匡胤道:「卿率禁軍救火,未知可將秦、杜二美人救出麼?」

  匡胤奏道:「火勢甚大,不可向邇,無人敢近,秦、杜二美人不能救出,想已焚死。」

  世宗聽說二美人已死,十分傷感!從此思念二美人,鬱鬱不樂,憂悶成疾,不能視朝。

  後人有詩一首,詠匡胤設計焚死秦、杜二美人,以致世宗傷感成疾,遂以不起雲:忠君如此亦堪憐,何事佳人向火燃;若使陳橋袍不著,千年公議屬誰傳。

  其時,鎮軍節度使韓通,因奏報邊務入朝,聞知世宗染疾,即至宮門問安。世宗召入垂詢邊事,並告以火焚樓臺,二美人俱死,因此憂愁成疾。韓通奏道:「外面紛紛傳言,都說火焚內苑之舉,皆出趙匡胤、鄭恩所為,陛下幸自保重,不必以二美人為念。」

  世宗聞通之言,沉吟一會道:「二臣屢次進諫,朕未聽從,激而出此,亦未可知;然二臣皆為親信之臣,且無證據,不可加罪。」

  韓通見世宗不肯加罪趙、鄭二人,正要再奏趙匡胤權柄太重,宜加裁抑,不料世宗已是十分疲乏,早向韓通道:「卿可留京,暫充侍衛副都指揮使,保衛宮禁。朕此時困頓實甚,卿可暫退,有事再議。」

  韓通謝恩辭退,回至府中,心下想道:「世宗病勢甚重,倘有不測,趙匡胤掌握大權,與我素不相睦,恐為所圖,如何是好呢?」

  思量一會,沒有主意,即召心腹李智商議。李智道:「君侯無須憂慮,現聞符太師尚有次女,待字閨中,何不奏知聖上,賜婚公子;若聯此姻,則公子與聖上為連襟,便是皇親國戚,設或主上有甚不測,必是符娘娘垂簾聽政,有此奧援,君侯尚有何患?」

  韓通大喜道:「此言甚然!我當奏聞主上,為兒聯姻。」

  次日入宮,面見世宗,啟奏道:「臣子韓淞,年齡已長,聞符國丈,尚有次女,未曾許字,與臣子年貌相當,欲求聖恩,賜為婚姻。」

  世宗道:「卿既有此意,朕當為之主婚。」

  韓通頓首謝恩而退,世宗即日召太師符彥卿入宮,諭以韓通有子韓淞,願與皇姨聯姻之事。符彥卿頓首奏道:「主上既有旨意,臣安敢不遵,但現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遣人為其弟匡義求親。

  韓通、匡胤皆與臣並肩事主,同為一殿之臣,匡胤又複先來求親,臣實未便允韓而卻趙,望陛下為臣作主。」

  世宗聽奏道:「皇丈所言,頗為有理。韓、趙皆為親信之臣,朕亦未便顯分彼此,惟韓通求朕賜婚,朕已允之。今既不能兩全,皇丈可效前人彩樓招親之事,擇定吉日,高搭彩樓,傳朕旨意,通知韓、趙二家,令匡義、韓淞屆期齊集樓前,由皇姨親拋彩球擇配,球中誰人,即許於誰,各聽天命,不得爭執。」

  符彥卿頓首謝恩道:「陛下如此處置,可使韓、趙兩家各無異言,真是兩全之道也。」

  當下辭駕出宮,將世宗聖旨傳知趙匡胤、韓通,待擇定吉期,搭起彩樓,由皇姨拋球擇配,兩家屆期可令子弟齊至樓下,接取彩球。匡胤、韓通自然遵旨而行。

  你道趙匡胤如何與韓通同時求婚于符彥卿?原來匡胤本有兩弟兩妹,次弟名匡義;三弟名匡美。那匡美年尚幼稚;匡義年已十九歲,生得齒白唇紅,面如冠玉,龍顏日角,兩耳垂肩,長身玉立,虎步龍行,相者嘗說他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後福非淺,將來必為太平天子。因此匡義深自期許,頗有不居於人下的志願。讀書之暇,時常舞槍弄劍,練習武藝,又喜出外打獵。這日帶了隨從,複往城外打圍,恰遇著一件巧事。

  未知匡義遇著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