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全相平話 | 上頁 下頁
秦並六國平話(7)


  趙王敕旨,吩咐使命曰:「休誤了卿國家大事,本邦無將可救。」

  嚴仲子俯伏階前,拜大王曰:「唇亡齒寒,若不發兵救,誠恐大王上國難保。」

  趙王無計,發兵不得。嚴仲子再三啟奏。趙王曰:「難以發兵。」

  嚴仲子階前撞死。趙王並文武官見之,可惜烈漢忠臣,見無兵可救,回邦難保殘生。趙王令武士抬去北邙山下葬。詩曰:

  躬傳使命來求救,其奈鄰邦坐視何;
  不得援兵甘自死,忠臣義氣不容磨。

  話說張車在齊國俟候三日,齊王不肯與兵解圍。張車只得奔回來。到中途,聞得趙王不肯發救,嚴仲子撞階而死。張車思之:無救兵回邦,性命難保;不如挈出太阿寶劍,在中途亦自刎而死。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晉城,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王翦傳令,克日攻城。馮亭上城,日日觀望齊,趙二國救兵解圍。不見使命回來。不覺一旬過了無信。馮亭累見王翦攻城。馮亭奏韓王曰:「張車,嚴仲子往齊,趙求救,相將一旬餘日,並無音信。目即城前秦兵攻擊,取王敕旨。」

  韓王大驚,問馮亭:「卿等如何?」

  馮亭啟奏曰:「來日若無救兵相助,臣只得托大王洪福,出城交戰,恐被攻擊,孤城難以抵拒。」

  果到次日,馮亭帶霍雄領兵五千出城,排下東鬥陣。霍雄出馬索秦將打話。王翦擔刀上陣,排下西鬥陣。各通姓名,施禮了。王翦言與霍雄曰:「將軍急令韓王,晉州獻與我王,次將二十二郡納還秦國。諸將官各加舊職,韓王歸秦邦為臣。如不從,先捉來將,攻破城池,活捉韓王,殺虜生靈,百姓受苦,悔之何及?」

  霍雄答曰:「啟覆招討,若要吾邦,頓然不允。須用苦死交戰一場,然後商議。」

  王翦拍馬掄刀,與霍雄挑鬥,才三十合,刀舉斬了霍雄,殺敗了韓國人馬。

  馮亭軍中見霍雄被斬了,忿怒生嗔,肩擔熟銅斧來,好生與王翦定論勝負,分過太平。王翦與馮亭二人,好生分個勝敗,一上一下,一來一往,打成一團,練成一塊。才五十余合,王翦敗走,馮亭擔斧趕將來。前馬不去,後馬趕得來快,二馬相並,馮亭被王翦刀舉砍落。可憐喪了馮亭!詩曰:

  果是三魂歸地府,多因七魄見閻君。

  王翦斬了馮亭上將,殺了韓兵亞地如算子,地下鮮血似坑流。叢中聽得人叫遏爺聲,趕殺入城,奔入韓王宮殿,先擒了韓王。殺虜嬪妃美女,劫掠藏庫金銀。洗宮蕩殿。六宮化為荒草地,四苑變作戰爭場。六街人馬遭迍, 可惜晉州韓民反被秦兵殺虜遍。討虜三番,然後招降。百姓有命之者,赴往皈降;無命之者,橫屍暴露。

  王翦招討文榜招降:官員仕宦,潰散殘兵,各限三日赴司投拜。如過,許諸色人等捉拿赴官,定行斬首。三日限內,招到殘兵計五千八百餘口;仕宦人等二百五十餘人。

  差官下二十二郡取討降書地圖,限十日呈納,如有不伏者,勾喚赴官,依法斷治施行。各路州縣,接得文字,得知韓王被虜,諸將皆亡,未免具降書投降。果然半月余日,諸郡盡數申官歸降。

  王翦招討取了二十二郡經圖,虜回韓王。令伊虎權職鎮守。王翦回軍,文武百官迎接,歸朝奏上始皇:「獻上韓王並二十二郡經圖。臣翦令伊虎鎮守韓邦,伏候聖旨。」

  始皇聞得大悅,賞賜王剪禦宴,金銀,絹帛等物各賜一百。仍將韓王囚系。改韓邦為潁州。詩曰:

  可笑韓王不自量,從它五國犯秦疆;
  不虞齊趙無兵援,將死城崩國已亡。

  話說趙王敕令李牧往代州雁門關鎮壓匈奴,以防寇盜。李牧每日在雁門關歌樂飲宴,能伎藝者重賞,朝歌暮樂,使匈奴不得入。小卒探知得李牧每日飲宴作樂,謂虜王曰:「李牧將軍在關,每日歌樂者何如?」

  忽有一將,名曰黑答麻,告大王曰:「李牧貪歡無備,小將乞兵一萬,破關捉李牧,獻大王,是小臣之功。」

  大王不准其奏。大王曰:「李牧追歡宴樂,非有侵咱之心,不可攻也。」

  又有馬亂吞告大王曰:「既是李牧無心侵害,小臣每趕驢馬去雁門關牧養。」

  大王曰:「看養,怕甚的?休相惱著。」

  馬亂吞帶二百餘人,趕馬千餘數,到雁門關前牧養。忽有探事人報李牧曰:「匈奴有人牧養驢馬者。」

  李牧曰:「休管者,咱在關裡為界,它在關外由它。」

  匈奴牧養,相將兩月,無事。馬亂吞回奏郎主曰:「果是李牧居關。」

  李牧不用征戰,使匈奴自懼。李牧乃上將,鎮關無危。後有代州太守陸琦,常探李牧歌樂,不殺匈奴之卒,恐有反叛之心,修表差流星飛奏冀州趙國大王司馬尚府投下。次早,司馬尚奏上趙王。王即覽表觀看。表曰:「臣陸琦表上:蒙大王令旨,差琦代州太守,整治萬民。竊見今歲以來,匈奴人趕馬雁門關前牧養;有鎮守關將李牧,每因飲酒歌樂,不殺匈奴。恐戎人侵疆,不想見李牧卻有歹心。臣若不奏,致生靈受苦,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伏乞聖鑒不錯。趙七年五月□日,臣陸琦表上。」

  趙王聞奏不悅,令司馬尚舉一人,代李牧歸朝問罪。司馬尚奏曰:「臣舉嚴廣代李牧回朝。」

  趙王依奏。

  嚴廣走馬往代州雁門關,李牧拜詔了,牌印交付嚴廣,鎮守邊界。

  李牧回,趙王問曰:「卿如何不殺匈奴之人,與那廝放馬關前牧養?」

  李牧啟奏曰:「非臣不殺,匈奴之卒不曾侵於本界,致此不殺。」

  王遂免罪。

  話說嚴廣雁門關為鎮守,管軍五千,守遏本隘。匈奴馬亂吞又聞探事人回報,親差鎮守代回李牧。馬亂吞依然趕馬千餘匹,到關前牧養。小軍報嚴廣曰:「見今匈奴人又趕馬在關前牧養。」

  嚴廣聽得大怒,點起一千人兵趕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