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史演義(陸士諤) | 上頁 下頁
第一〇五回 皇太后詔立大阿哥 毓巡撫信奉義和團(1)


  話說皇太后二次垂簾之後,一切政事,悉照舊章,所擢用的,都是老成碩望。自朝廷以至閭閻,頓時現出一股靜悄悄的氣象,不似從前那般紛更擾亂了。此時老成碩望裡頭,有一位出色人才,名叫剛毅,由清文翻譯,曆官部郎巡撫,只于漢文一道,識字不多,好在他是旗人,漢文原是不足重輕的。精明強幹,於搜刮一道最為精能。光緒甲午,太后六旬萬壽,剛毅在廣東巡撫任上,獨出心裁,命巧匠製成鐵花屏風十二面,又叫銀元局總辦趕造銀幣三萬枚,親自灌送進京,與皇太后祝嘏。

  太后宮裡頭規矩,無論投本覲見與進貢品物,都許致送宮門費的。這宮門費便是太監們大大一注進益,德宗每日問安一次,也要給與宮門費銀五十兩。後妃以下,以次遞減。宮眷家裡有錢的,都由家中津貼;家裡沒錢的,被太監逼得沒奈何,都有因此致命的。恁是南書房翰林,那種清苦官員,每逢宮廷賞賚寶翰及代擬應奉文字,經太監傳賢繳進,也要致送宮門費。倘然沒有,物件就要被他沉沒,恩眷也就疏了。

  剛毅是何等聰明的人,知道宮門費送少了,邀不著恩眷的,重重送了一份宮門費,約有上萬銀子。得人錢財,與人消災。

  太監就把屏風擺在禦道裡頭。太后經過,太監跪奏:「粵撫剛毅進貢十二面屏風,鐵花很是精奇,老佛爺可曾賞覽過?」

  太后停蹤玩視,隨命擺在寢宮裡。太監隨又奏道:「剛毅知道老佛爺萬壽,賞號繁多,特鑄新幣三萬枚,以表敬意。」

  說畢,隨呈上幣樣。太后瞧見銀色光亮,花紋細緻,很是歡喜,向左右道:「瞧不到剛毅倒這麼會辦事,竟有這麼的能耐,真是忠心,真好。」

  褒獎了好一回。次日召見,又狠狠獎勵了幾句。

  隨命他在軍機上行走,補了他刑部尚書。廣東巡撫,另外放了別人。剛毅就此風雲際會,得意非凡。只苦了廣東的銀元局總辦,白白費掉了三萬銀元,一點子好處都沒有得著。

  剛毅到任這一日,司員循例參謁。談論了幾句公事,忽然談到刑官起源的話,剛毅就向眾司員道:「皋陶就是舜王爺駕前刑部尚書皋大人。」

  那皋陶的「陶」字,卻讀了本音,司員聽了,無不暗笑。過了幾天,提牢廳報上獄囚瘐斃的稿件。剛毅不解「瘐」字意義,偏偏自作聰明,提起筆來,將「瘐斃」的「瘐」字,都改了「瘦」字,句句變成「瘦斃」;卻還把眾司員傳上來,狠狠申斥了一番,並說他們都不識字。在軍機時光,四川奏報征剿番夷獲勝一折,內有「追奔逐北」一語。剛毅忽然大怒,說:「川督如何這麼不小心,奏摺可以任意錯訛到這個樣子,我可不能夠寬他了,擬請傳旨申斥呢。」

  眾人驚問何故。剛毅道:「你們瞧這『追奔逐北』,作怎麼解釋呢?我知道他總是『逐奔追比』的訛句。總因逆夷奔逃,追逐過去擒獲他,擒獲住了,追比他往時掠去的漢人財物。如果當『逐北』解釋,難道他保的住逃奔向 夷人,不走東西南三方,獨走北方呢?」

  忽有一人大笑道:「老哥自己錯訛了,如何反說人家錯訛?難道要不錯訛的都變做錯訛不成!」

  剛毅瞧時,講這話的是毓慶宮師傅翁同龢。隨道:「翁師傅,難道倒是兄弟錯訛了麼?我不信竟有『追奔逐北』的話。」

  翁同龢忍笑把文義解釋了一遍,剛毅紅著臉道:「誰都似你老人家博學?我有這點子學問,也早做了師傅了。」

  翁同龢道:「這原不能怪你,你老哥是旗人呢。記得那一日,我們在廟房裡,議論軍事,福山王公歎息道:『牙山平壤,連遭敗仗,事情急了,非起檀道濟為大將不可。』王公原是暗指著董福祥呢。不意一位滿禦史聽見了,就問我『檀道濟』三字,如何寫法。我不知他的用意,就寫給了他。不意次日這位都老爺竟然上奏請起用檀道濟。又有一位禦史上疏力保孫開華,他不知道開華已於數年前死去。還有一位京堂,也是旗人,他上奏說日本之東北,有兩個大國,一個叫緬甸,一個叫交趾,壤地大於日本數倍,日本畏之如虎。請遣一個善辯的大臣,前往該兩國,與之訂約,共擊日本,必可得志呢。可見你們旗人都是這個樣子,你老哥倒也不必難為情。」

  剛毅道:「難道咱們旗人就都是不通文理的?寶竹坡、端午橋,怎麼又都是博通今古的呢?」

  翁同龢道:「別提寶、端兩公。記得從前有個內務員司,外放了揚州鹽院。一日丁祭,吏人循例預備。他就問祭誰,吏人道:『祭孔夫子。』他聽了不解,問塾師道:『孔夫子是什麼神?』塾師道:『孔夫子就是聖人。』仍舊不解,問奏摺師爺:『孔夫子做過什麼官?』爺道:「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更不懂了,師爺只得道:『司寇就是現在的刑部尚書。攝行相事,就是兼協辦大學土呢。』他就恍然道:『什麼夫子聖人的鬧不清楚,連孔中堂都不會說。』還有一個笑話,蘇州潘祖蔭做刑部尚書時,有一個滿司員知道潘公喜歡文雅,就做了幾十首詩,恭楷謄正,呈與潘公。潘公立時翻閱,見首章題目,是『跟二太爺阿媽逛廟』八個字,不禁狂笑,冠纓幾絕。旗人哪裡有真通品?就是寶廷,也是出名叫做草包。他做學台時候,娶了個麻臉的江山妓女,所以有『宗室八旗名士草,江山九姓 美人麻』的聯語。」

  剛毅聽了,臉上紅一塊白一塊,很是過不去。這會子,新政推翻,太后重行垂簾。剛毅趁這當兒,大施其報復手段,邀了榮祿,在太后前,說了翁同龢許多的壞話。把同和辦到個革職,發交地方官嚴行管束,方才逞心快意。

  此時太后痛恨德宗,密謀廢立。每日必召榮、剛二人,入宮奏對。榮祿主張先行練兵,剛毅主張先行籌款。為怕是疆臣不服,有了兵就可以居中馭外。於是下旨宋慶所部毅軍,董福樣所部甘軍,聶士成所部武毅軍,袁世凱所部新建陸軍,以及北洋各軍,均歸榮祿節制。榮祿拜了恩命,奏請分聶、董、宋、袁所部為武衛前、後、左、右四軍。另募中軍 萬,派喀什噶爾提督張俊為武衛軍翼長。命剛毅前往江南一帶查辦事件,整頓關稅、厘金、鹽課等項。江南查竣,即往廣東籌款。剛毅這一副鐵算盤,所至搜刮,共得著數百萬兩。

  太后又命慶親王奕劻管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務。這奕劻原不是近支宗室,怎麼會爵封親王,恩遇這麼崇隆呢?卻因乾隆皇帝第十七皇子的後代沒人,就把他承繼了過去,於是就跟咸豐皇帝、恭親王、醇親王輩,做了近支兄弟了。年輕時候,苦的了不得,虧得多才多藝,曾畫幾筆山水,還曾寫幾筆字,謀著個館地,半事教讀,半資奏畫,勉強著糊口。咸豐四年,得補了個四品官。同治十年,升為三品。

  光緒十年,才升到了二品,在總理衙門當差。光緒十三年,雲南的蒙自辟為通商口岸,這個條約,卻是他簽押的。光緒二十年二月裡,封為郡王。二十四年,恭親王逝世,他在總理衙門資格雖然很老,卻因德宗嫌他圓滑,不甚信任。太后知道他跟德宗不很對,就特沛隆恩,收為己用,晉封了親王,叫他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務。於是外交全權,都在奕劻一個兒手裡了。

  太后又因端郡王載漪,訓練虎神營,卓有成效,特予議敘。

  朝中大臣,見太后這麼作為,無不歌功頌德。稱頌得最懇摯的,要算著載漪。這載漪,是惇親王之子。惇王是宣宗之子,文宗之兄,于宗支最為親近。穆宗逝世,繼承皇位,載字輩,原是載漪最長;溥字輩,則是溥倫最長。因彼時太后別有用意,選立了德宗。載漪不得繼承,雖因國法森嚴,不敢稍存怨望,但是覬覦之念,無時或息,不過不得著機會,不敢形諸言語罷了。

  天幸德宗,為了變法圖強,遭了太后之忌。載漪得著這機會,快活得什麼相似,便百計營求,竭力的謀這皇帝位子。知道太后信任的人,宮裡頭是總管李蓮英,朝裡頭是榮祿、剛毅、弈劻。他便卑躬屈節,低首下氣的跟他們交結,無非要他們在太后跟前講自己的好話。眾人見載漪這麼隨分從時,便也都歡喜他。有幾個知道他根由底細的,便更可憐他。

  總管李蓮英,本與德宗懷有夙嫌。因為蓮英有一個妹子,生得十分美麗,並且性情慧黠,舉止輕佻。蓮英帶他入宮,朝見太后,太后很是歡喜,挽住手,從頭到腳,從腳到頭,不住地打量,笑道:「真好,真是俊不過!你十幾歲了?你叫什麼名字?」

  回奏道:「奴婢十六歲了。尚未有名,求老佛爺恩賜一個名兒罷!」

  太后歡喜道:「好孩子,頭回進宮,虧你這麼懂規矩。你沒有名兒,家裡頭人,本來叫你什麼呢?」

  回奏道:「奴婢在家,人家都稱做大姑娘的。」

  太后道:「大姑娘,我很喜歡你常在這裡呢,你可肯跟我作伴,做我的宮眷?」

  李大姑娘忙跪下道:「這是老佛爺恩典,奴婢受福不淺。」

  太后喜極,挽住她的脖子,不住嗅她兩頰。隨向李蓮英道:「你妹子,不必叫她出宮了,她也很願意跟我作伴呢。」

  李蓮英忙跪下謝恩,太后異常歡喜。每逢吃飯,總叫她侍食的,並且憐念她腳小,特下恩旨,許她隨時侍坐。

  六旬萬壽時候,太后的妹子,醇親王福晉,進來朝賀,太后特賜她坐位。福晉不敢坐,太后道:「我不是為你,你不坐,李大姑娘不敢坐,她是漢人小腳,不能久站呢!」

  福晉怒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