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樵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九回 李公子投闖逃禍 楊督師失機殞身(2)


  各州縣愚民信為實然,惟恐李闖王不來,望風投降。羅汝才自稱曹操王的,也領兵來會,合兵圍了汴梁。李自成日日索戰,城中只是固守。原來督守汴梁的是神箭陳永福與遊擊將軍左明國。圍到第七日,李自成帶了眾將正在承明門下揚威耀武,陳永福在城上看得真切,颼的一箭,正中李自成的右眼,大痛無聲,跑馬回營,大敗一陣。各營堅守數日不出。李自成竟瞎了一眼。督師丁啟睿帶了虎將左良玉、虎大威等,集兵往朱仙鎮,遇了李自成手下劉宗敏、李過,大殺一陣,賊兵大敗。李自成只得拔營往山東去了,不在話下。

  那張獻忠正在湖廣,連破十州縣,所向無敵。丁啟睿且守河南。楊嗣昌上本,要撥大將左良玉幫他救楚。李自成、羅汝才分兵南下,敗官軍于棗陽,聲勢複盛。再回河南,遇秦巡撫兵在襄城。羅汝才匹馬當先,殺得官軍大敗南走,擄得火炮,乘劫破歸德,占其城。朝廷聞報,打啟睿革職候勘。

  李自成提兵再圍汴梁,官軍又大敗于水坡。壬午五月,決黃河之水灌汴梁城。周王在城裡正大出帑金募壯士守城,不料黃河水驟至,一城的人盡為魚鱉。李自成等也立腳不牢,依舊往南,將與獻忠合軍。周王乘船逃避,十人也只好存三四人罷了。百姓十人只好存一人,真天地間一大奇厄。有詩為證:

  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決不收如奔雷。
  憑他善良不淹死,葬身魚腹真堪哀。

  且說湖廣各府,己被張獻忠殘破數十處。十月,又破了襄陽。楚、襄二王無不被害,王府眷屬殺的殺,擄的擄,真正可憐。楊嗣昌尚擁兵在省城,初聞崇禎皇准他薦敘左良玉戰功的疏,加良玉太子太保,賜蟒玉,掛平寇將印。恰好良玉兵馬也將到省城了,忽聞報陽已破,楚襄二王俱被殺,這驚可也不小,自說自忽道:「罷了!罷了!我以閣老督師,何等重任。亡師縻餉,積有歲月。今兵潰襄城,二王死難,我進不能,退不可,少不得是個死。」

  歎息了一會,遂拔刀自刎。報入京師,崇禎大怒,道:「左良玉不早救襄陽,以致失陷。降爵三級,奪其官職戴罪立功。」

  在良玉之部下,無不嗟怨道:「既非敗陣,又聞命即行,未嘗逗留,何故降奪,灰了我血戰的心腸。這都是台省的本激怒了天子。我們何苦出死力替朝廷上陣。」

  左良玉再三勉以忠義,到底人心懈馳了,因此張獻忠丘馬越越抖搜精神,張驅席捲,漢、黃、荊、嶽幾府,相繼失陷。桂藩預先出走,惠藩聞風奔逃。湖廣巡按熙祚,武進人,字仲緝,號劬思,鄉科出身,以循卓升任此職。聞得二王出奔,親督水兵庇護,二王急走,賊兵追之甚急。劉熙祚遣中軍官護二王星夜前行,自已入永州城為死守計,誰料先有奸細伏田,埋應外合,開門納賊,把個忠義的劉巡按,被他拿住了,閉在永陽驛裡。再三諭降,只是不屈,題二詩在壁上道:

  倥傯軍旅已逾年,家室迢遙久別顏。
  嶺北骷髏驚作壘,湘南宮殿絛成煙。
  鵑血不沾無塚骨,烏啼偏集有狐田。
  死生遲速怕前定,堅此丹心映楚天。
  故圓隔別又經年,今顏非複昔時顏。
  山川草木俱含淚,貔虎旌旗盡作煙。
  老婦漫勞尋蝶夢,兒孫切莫種書田。
  萇弘化碧非奇事,留取孤忠回九天。

  過了幾日,賊眾把劉熙祚押去。那時張獻忠偶在一個小縣,叫做寧鄉縣,又閉他在一冷室。劉熙祚料不免死,又作辭世一絕句道:

  人逾五十不為夭,一世功名今日了。
  精忠血憤九霄雲,萬古乾坤終不老。

  後有書數行在壁上,道:

  生趣獨濃,貽羞天下後世;死關能破,留馨宗黨子孫。刀鋸在前,鼎鑊在後,莫謂可憂可慘;天地在上,鬼神在,前勿懼勿撓。烈膽義肝,自有生來賦予已定;忠君報國,從學問中體勘得真。臨難日有半點兒女情,便府仰不前;見危時有十忠義念,始指心肯剖。白刃可蹈,青史堪傳。

  張獻忠又遣人諭令歸降,劉熙祚大罵不屈,被殺于寧鄉縣學孔廟中。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