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八六回 賑災民王莽市恩 降匈奴二王伏法


  話說元始二年夏月,各處大旱,只見赤日當空,有如烈火,曬得田幹河涸,樹焦草槁。於是百姓人等,家家戶戶求神祈雨,一直祈到秋初,也無半點雨滴,田中稻穗已經枯黃過半。人民見此情形,惟有叫苦呼天,瞪著雙眼,呆看晴空,希望雲興雨作。誰知人民正在望雨之時,忽然半空中飛下無數小蟲,將田中將枯未枯之稻盡情飽吃,不消一刻,將田稻吃得精光,原來此物即是飛蝗。

  說起飛蝗,乃一種害蟲。本名蝗螽,因其善飛,故又名飛蝗。其形狀生得前翅稍窄,帶黃褐色兼有黑色粗紋,後翅甚闊,有一半透明。前胸有脊線突起,口大且銳,其快如剪。每飛則千百成群,紛集田間,食稻立盡。此蟲到得秋末,雌者又生卵於地,至春其子破卵而出,是名為蝻。人欲驅除此蟲,惟有掘其生卵之地,殺其卵子;或等待春日,其卵多數浮出水面,然後將其收聚,用火燒斃;其已成蟲者,可製成大網捕取,除此別無良法。

  當日各處人民既受大旱之苦,又遭蝗蟲為災,田園如洗,秋收無望,於是富足之家,雖廣有田地,因無收成,也變為窮戶;貧苦之人,靠著代人耕種度活,至此更無可謀生,只聽得到處男號女哭,人人呼饑。遂有一班災民,扶老攜幼,心想出外逃荒,又因身邊分文沒有,只得沿途求乞。一路上風餐露宿,說不盡困苦顛連。

  不料逃過一省,也是如此情形,因此逃荒人民,就有許多活活餓死,也有因著貧病倒斃路中。其幸得生存之人,多半鵠面鳩形,離死不遠。真是天地行災,萬民遭劫,但人民既受此巨災,何以地方官不早行報告?只因各處官府皆知王莽不喜人陳說災變,所以畏懼不敢上聞。而今災情弄得過大,也不得不據實出奏。

  地方官既將此事奏聞,人人心中尚恐觸怒王莽,偏是王莽是時正欲尋事買結民心,聞之反覺暗喜。立命朝中各官前往四處,查勘災民,計其人口,給與田宅;有患病者,即代覓空宅,將病民移住其中,為之預備醫藥;如有因病身死,各賜與葬費:凡一家之中,死六人以上者,給錢五千,死四人以上者,給錢三千,死二人以上者,給錢二千。又分遣使者向各處災區,督捉蝗蟲。並令人民有能捉得蝗蟲者,照其所捉之數給與賞錢。

  所有被災之處,人民貲財不滿十萬者,盡免其租稅。並命于長安城中建築房屋二百區,以居貧民。

  莽將恤災各事分發已畢,即奏請太后衣繒減膳,以示天下。

  莽亦裝作十分憂災之意,不吃葷食;一面又上書奏稱願出錢百萬,田三十頃助給災民。此奏既上。滿朝公卿聞得此事,平日本來捨不得田宅,此時因欲討好王莽,人人也都願慷慨捐助。

  一時捐田助宅者,竟有二百三十人之多。莽即將其田宅變賣財物,一律散給災民。各處災民得此賑濟,人人皆以為王莽是真心愛民,稱頌不絕。

  莽見百姓人人頌德,非常高興。不久莽即帶領群臣,向太后奏遭:「幸賴太后德澤,如今天災已息,風雨得時,甘露常降,朱草嘉禾,百瑞並集,應請太后仍穿帝后之常服,食天廚之盛撰,使臣子各得歡心供養。」

  太后見奏,正欲依從,莽又暗中攔阻,令太后下詔不從。莽既教太后種種掩飾,又想起自己因災吃素之事,外人未必知道,遂密遣左右將此事告知太后。

  太后即令使者持詔向莽勸道:「聞公憂民過深,常常菜食。今秋禾已熟,公可食肉,為國愛身。」

  莽聞詔心想此事既經太后下詔,外人諒已盡知,遂不再吃素。到得食時,依舊山珍海錯,大嚼起來。

  此事過了數月,忽報車師後王姑句投降匈奴。原來車師有新道一條,可通玉門關,較它處路途直捷,此道向未開闢。車師雖明知有此捷徑,也不報告漢朝。誰知卻被鎮守西域校尉徐普查知,即命人往令車師後王姑句開通此路,以便漢使往來。

  姑句見說,知此事已被徐普知情,本想應允,忽又轉念道:「漢使往來,我國向例都要供給芻穀等物,但從前漢使未曾知有此路,不盡皆由我國經過;今若開通此道,與玉門關接近,漢使貪其近便,必多由此往來,我國豈能頻頻供給。」

  姑句想罷,遂向徐普托故推辭,徐普聞之大怒,立命部下將姑句拿來,拘在一處,派人看管。

  姑句被拘急得無法可想,暗將財物賄賂看管之人,托其說情求放。無奈徐普心恨姑句違抗,一任眾人如何說情,皆不肯聽。姑句之妻殷紫陬,見姑句耗去許多財物,依然不得放出,坐在家中,正在十分納悶。忽見家中所藏之矛,矛頭忽然發生火光。殷紫陬遂想出一計,連忙來到姑句被拘之處,托故求見姑句,暗中密對姑句說道:「妾聞從前車師前王,曾被漢朝都護司馬所殺。今王受拘,久不得放,將來恐也難免被害。近日我家矛頭忽然發火,此主利於用兵之兆。王何不乘機逃出,帶同人馬,往降匈奴,以求免禍。」

  姑句聞言,連連點頭稱善,即命其妻秘密行事。殷紫陬答應了一聲,急急奔回家中,自去預備。

  次日姑句忽然逃出,竟同殷紫陬帶領一隊人馬,乘徐普不備,突出高昌壁,投降匈奴。

  讀者欲知姑句被拘,何以能逃出來?只因看管姑句之人,受了姑句財物,對於姑句便不嚴加拘束,故姑句得乘機逃出。

  姑句出降之後,同時又有去來胡王唐兜也投降匈奴。唐兜因與赤水羌有釁,互相遣兵侵犯。唐兜戰不過赤水羌,急向漢朝都護但欽處求救,但欽置之不理。唐兜心中懷恨,連夜投奔玉門關,意欲入關告知漢朝。不料守關官吏查知唐兜欲控都護,不許入關。唐兜大怒,自思我前此降漢,以為漢朝必不薄待於我。今漢朝官吏,各個將我藐視,我降漢也無好處,遂率同妻子及人民千餘人,即日投降匈奴。

  匈奴接連受了車師、胡去來二王之降,心恐漢朝聞知,必來責問。忙將姑句、唐兜來降情形,令人前往漢朝報告。王莽聞報大怒,立遣使者往責單于不應收納姑句、唐兜二王投降。

  單于見說,自知理短,忙向使者謝罪,即將二王縛交使者;一面代為說情,請使者從寬免罪。使者不敢做主,即將此事報知王莽。偏遇王莽欲將二王重辦示威,不肯依從。即日傳下廷旨,命使者排列軍隊,會同西域各國王,將姑句、唐兜二人當著各國王面前,斬首示眾。使者奉到此詔,只得依詔辦理。

  王莽既命使者斬了姑句、唐兜二王,因想匈奴膽敢私受二王之降,非與嚴定條約不可。莽遂擬定條約四條,其條文中說是:

  一、匈奴不得收受中國人投降;
  二、匈奴不得收受烏孫國人投降;
  三、匈奴不得收受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之人投降;
  四、匈奴不得收受烏桓國人投降。

  莽既擬定條約,即修成一書,將條約封在書中,遣使者攜往匈奴,交與單于,令其依約遵守。

  莽將條約頒示匈奴之後,又欲令單于遣其二女前來。未知王莽何故令單于遣女,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