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七回 擴規模長安築城 縱酒色孝惠短柞 |
|
說話惠帝自移居未央宮,與呂後離隔,雖然不時可以往來,但終不如同在一宮之便。原來長樂、未央二宮,一在城東,一在城西,中間隔了數條市巷,不能打通一處,惟有建築複道,跨空而過,將兩宮聯絡一氣,便可隨時來往。惠帝想得此策,遂下詔有司,說是自己思慕太后,日日要往長樂宮朝見,但車駕在街道上往來,必須先行清道,禁止行人,于人民交通,甚屬不便,可即建一複道,以省出入之煩。有司奉命,擇定武庫之南,正在興工建築。事為叔孫通所聞,因與他職掌有關,遂入見惠帝,來說此事。 叔孫通本為太子太傅,前曾力諫廢立之事,甚為惠帝所敬重,及惠帝即位,因見園陵寢廟禮制,群臣中並無一人熟悉,因叔孫通遷為奉常,使定宗廟園陵各種制度禮節。此次叔孫通聞得建築複道,便乘著奏事之際,請惠帝屏退左右,近前說道:「陛下何以自出主意,建此複道?高帝陵寢衣冠,每月出遊高廟,皆由此道經過,如今複道橫架其上,豈有子孫反在宗廟道路上面往來行走之理?」 惠帝聞言,不覺大懼,原來漢制天子之墓曰「陵」,就陵上起屋曰「園」,園中建有正寢便殿等,以像生時所居宮殿,並將生平所服衣冠與御用器物,收藏其中。 如今高祖葬?長陵,陵在渭水之北,高廟卻在長安城中,照例每月由高祖陵寢取出衣冠,備齊法駕,來游高廟一次,偏是惠帝所築複道,正跨高祖衣冠出遊道路之上,故叔孫通以為不可。 惠帝既被叔孫通提醒,心中悔懼,便欲立命有司罷工。叔孫通又說道:「人主行事,不可有過,致使人民看輕。如今既已興工,百姓皆知,若便廢止,明示舉事之過,不如就渭北地方,再建高廟一所,名為原廟,使高帝衣冠,每月到彼遊行,不由此處經過,便可免此過失,而且多立宗廟,亦是大孝之本。」 惠帝依言。於是下詔有司,建立原廟,武庫複道,仍舊建築。 待得完工,惠帝便由複道直到長樂宮,往來甚便。呂後亦知惠帝用意,無法阻止,只得暗地留心防備,惠帝未曾遇見,也就罷了。光陰迅速,又過一年。此時已是惠帝五年秋九月,長安都城,方始建築成功。先是高祖定都長安,本已築有都城,但是形制甚屬狹小,至惠帝元年春正月,始命興工改作,遣犯罪徒隸二萬人,建築數年,中間又兩次發遣長安六百里內居民男女十四萬數千人,幫同作工數十日,至是告竣。呂後因人民幫同築城有功,下詔每家賜爵一級。 說起長安都城,甚是高壯廣大,城牆高三丈五尺,下闊一丈五尺,上闊九尺,雉堞高三版。城之一面,各有三門,共計十二門。其南面為南斗形,北面為北斗形,時人因呼之為鬥城。城下有池環繞,池廣三丈,全城周圍六十五裡,每門皆大道三條,謂之三塗。橫直相連,三三如九,故又謂之九逵,正與十二城門相對。 道路平正通達,並用鐵椎築得堅實,左右栽種樹木兩行,中間並列車軌十二,兩旁為行人往來之徑。又有三宮、九府、八街、九陌、九市,每四裡為一市,市皆有樓,此外王侯邸第百餘處,民居閭裡一百六十,並皆屋宇整齊,門巷平直,真是皇都之地,首善之區,說不盡繁華富麗。東漢班固有《西都賦》,敘述長安之盛。其略道: 建金城之萬雉,呀周池而成淵。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又張衡《西京賦》道: 徒觀其城郭之制,則旁開三門。三塗夷庭,方軌十二街衢相經。廛裡端直,甍宇齊平。北闕甲第,當道直啟。程巧致功,期不阤陊,木衣綈錦,土被朱紫。武庫禁兵,設在蘭錆。匪石匪董,疇能宅此。爾乃廓開九市,通闤帶闠。旅亭五重,俯察百隧。周制大胥,今也惟尉。環貨方至,鳥集鱗萃。鬻者兼贏,求者不匱。 是年八月相國曹參病死,呂後諡為懿侯,命其子曹窋襲爵平陽侯。呂後記起高祖之言,欲用王陵、陳平二人為相,遂命廢去相國,設左右二丞相。惠帝六年冬十月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又命周勃為太尉。此時留侯張良,舞陽侯樊噲,亦相繼病亡。 張良素來多病,自佐高祖平定天下,受封留侯,因見高祖性多猜忌,便想韜晦自全,嘗自述生平道:「吾家世為韓相,當韓國被滅,吾不愛萬金家產,為韓報仇,擊秦始皇于博浪沙,事雖不成,天下震動。今仗三寸之舌,為帝王師,受封萬戶,位列通侯,身本布衣,至此顯榮已極,於願足矣。便當棄卻世間之事,往從赤松子遊耳。」 於是張良學習導引,不食五穀。及高祖既崩,呂後心感張良獻計保全惠帝,於是強勸張良複進飲食,因說道:「人生一世之間,譬如白駒過隙,何必自己刻苦如此。」 張良被勸,不得已照舊進食,至是身死。 呂後甚是痛惜,溢為文成侯,使其長子張不疑襲爵留侯,次子張辟疆,年才十四歲,呂後用為侍中。又命諡樊噲為武侯,以其子樊伉襲爵。清人謝啟昆有詩詠張良道: 一椎博浪客東遊,未遂歸韓更相劉。 結友商山能助漢,受書黃石但封留。 三分諸葛殊成敗,異代青田法運籌。 為帝者師本忠孝,清風萬古過去榖城幽。 當日天下無事,朝政清簡,惠帝因為日事淫樂,身體斫喪,遂致患病,漸漸沉重。到了七年秋八月戊寅,駕崩于未央宮。 惠帝自從十七歲即位,在位七年,年僅二十四歲。綜計惠帝一生,前半世失愛于高祖,一向臨深履薄,過得是兢兢業業的日子;後半世受制于呂後,終日醇酒婦人,過得是昏昏沉沉的日子。雖然身為皇帝,並不得絲毫展布,只因受盡呂後氣惱以致生了厭世思想,反借酒色自戕其身,也算是可憐的皇帝了。 呂後只有惠帝一子,如今短命死了,母子情關天性,縱使平日忤逆不孝,到了死後,也不能不落點眼淚,何況惠帝為人,又甚孝順。雖然一力保護趙王如意及發怒囚系審食其,此兩件事與呂後意思相反,但他所行,卻合正理,呂後亦不能因此怪他。何況惠帝一命實被呂後氣死,呂後想以此層,應比別人為母親的更加哭得傷心。豈料惠帝氣絕發喪,呂後隨眾舉哀,偏只有聲無淚,左右侍臣,見此情形,都覺詫異。要說呂後生性狠毒,連兒子死了都不傷心,又未免太過。 但是呂後為何如此,不特讀者諸君,猜不著她心事,連當日許多在旁親見之人,都無理會,卻單被一個十五歲童子,一眼窺破。欲知童子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