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秦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難 降齊地酈生逞功


  話說楚漢兩軍在廣武地方相拒數月,漢兵早得敖倉,糧食豐足。楚兵遠道運糧,又不時被彭越引兵截擊,以致軍餉缺乏,項王幾次搦戰,漢兵堅守不出。項王心想:「我兵食少,利在速戰,似此長日相持,如何是好?」

  正在尋思無策,忽然念起:「太公、呂後現在我軍,一向好生看待,未曾用他,如今事勢緊迫,說不得要將他挾制漢王。但呂後是漢王妻子,或尚嚇他不動。只有太公,是他父親,我若將太公捆起,要殺要烹,漢王見了,定然心中不忍,涕泣求饒。到了其時,我便要他投降,他亦當俯首聽從,只此一法,可以制其死命。」

  項王想罷,心中歡喜,便下令軍中製成一個高俎,命人將太公捆綁,放在俎上,推出軍前,遣人傳語漢王道:「汝若不速出降,吾即將太公烹煮食之。」

  漢王聞言,大驚!又聞太公縛在高俎,心中委實過去不下,自揣道:「我若投降,必至父子俱死,此事萬萬不可。然眼見老父危急,不為解救,豈非成為大罪之人!但若婉言求乞,正中了項羽之計,以後遇有為難之處,便用此法挾制,豈不累老父長受磨折。不如硬著頭皮,假作無關痛癢,使他絕望。料他不過用此嚇我,安敢便殺我父?」

  漢王籌思已定,遂遣人傳語項王道:「吾與汝同事義帝,義帝命吾二人約為兄弟,由此看來,我父即是汝父,汝今必欲烹食汝父,尚望分我一杯肉羹,不必虛言嚇我。」

  項王聽了,大怒!便認真欲將太公殺死。項伯連忙阻道:「現在天下事尚未可知,況為天下者不顧家。今雖殺太公,于事無益,徒添他人怨恨而已。」

  項王見項伯說得有理,便命將太公解下,照前留養。漢軍聞知,人人歡喜,也有稱讚漢王善於對付者,也有說漢王杯羹之語,太覺忍心者。

  項王因此計不行,沉思數日,又想出一策。自領將士出營,排齊陣勢,預先伏下弩箭,卻遣人請漢王相見,說是有事面談。

  漢王不知是計,亦即引兵而出。

  此時楚兵在廣武澗東,漢兵在廣武澗西,項王與漢王各立馬陣前,隔著廣武澗,彼此對語。項王又提起獨身挑戰之事,漢王聞言,大聲責備項王道:「汝身犯十大罪,吾今數與汝聽:背義帝之約,立我為漢王,汝罪一也;矯詔殺死宋義,汝罪二也:奉命救趙,不回楚覆命,擅率諸侯之兵入關,汝罪三也;燒秦宮室,掘始皇墳墓,收取財寶,汝罪四也;殺秦降王子嬰,汝罪五也;用詐謀坑死秦降卒二十萬於新安,汝罪六也;封所愛諸將於好地,遷各國故主於惡地,汝罪七也;逐去義帝,自都彭城,又侵奪韓、梁二國,多占土地,汝罪八也;使人暗殺義帝於江南,汝罪九也;汝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加以大逆無道,天下不容,汝罪十也。吾今統率義兵,聯合諸侯,以誅殘賊,當使刑余罪人擊汝,豈屑與汝挑戰?」

  項王聽畢,氣得七竅生煙,便趁勢發下暗號,一時伏弩齊發,箭如飛蝗,射過澗來。漢王不曾提防,胸前早中一箭,翻身落馬,左右連忙救起。

  漢軍將士見漢王中箭,恐怕傷了要害,難保性命,人人大驚!漢王知得眾人之意,忍住痛,故意用手捫著足上,說道:「不料被賊射中吾之足指。」

  眾人聞言,心中稍安。左右將漢王扶歸中軍,立召醫士,取出箭鏃,傷處用藥敷紮。漢王受了重傷,臥病在床,一連數日不出。漢軍將士見此情形,料想漢王箭瘡必然沉重,彼此交頭接耳,紛紛議論,都說是:「強敵在前,大王若有不測,軍中無主,楚兵乘勝來攻,如何是好?」

  張良從旁聽得,心中憂慮,便人到帳中,力勸漢王出外巡行各營,以安軍心。漢王依言,勉強掙扎起身,左右扶上小車,遍到各處巡行一遭。大眾看見漢王出來,謠言方息。漢王便趁著巡行之便,一直回到成皋城中養病去了。

  項王見漢王中箭墜馬,心中大喜。急令人前往漢營打聽,並囑直:「如探得漢王死信,即來回報,以便進攻。」

  自己坐在營中,甚是得意,調遣士卒,安排廝殺。

  過了數日,探卒回報說是:「漢王仍出巡行,軍中並無動靜。」

  項王聞說漢王受傷不死,一天高興頓成冰冷,也便無心進攻。忽一日報說:「齊國遣使到來。」

  項王召入,齊使備述:「齊王聽信酈生之言,與漢聯合,盡罷守備。漢將韓信乘虛進攻,奪了臨淄,齊王逃至高密,特遣使者前來求救。」

  項王聞說,允即起兵,打發使者先回。命大將華龍且領兵二十萬,克日前往救齊。

  原來韓信奉漢王之命伐齊,先往趙地,收集兵隊。早有探卒報知齊王田廣、齊相田橫。二人聞信,急命大將華無傷、田解領兵二十萬,屯駐曆下,安排拒敵。

  一日,忽報漢王遣酈生來見,齊王召入,酈生見了齊王,因說道:「現在楚、漢相持,大王知天下將歸何人否?」

  齊王答道:「不知也。」

  酈生道:「大王若不知天下應歸何人,則齊國將不能長保矣!」

  齊王急問道:「天下究竟當歸何人?」

  酈生道:「天下不久當然歸漢。」

  齊王道:「先生何以知之?」

  酈生道:「漢王與項王一同攻秦,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背約,移漢王於漢中。又殺義帝於江南,漢王聞之,為義帝發喪,興兵討楚,名正言順。所過之處,無不降服,每遇攻取城邑,即以封有功之將;收得財貨,便分與士卒。故各國聞風服從,豪傑皆樂為之用。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罪。又吝惜爵賞,任用私人,以此,天下背叛,賢才怨恨,莫肯為之盡力。由此觀之,漢王之得天下無疑也!且漢王起蜀漢、定三秦、涉西河、破魏豹、下井陘、誅成安君,此乃天助,非人力也。今已據敖倉、塞成皋,絕太行之道,守白馬之津,恁據險要,兵精糧足,楚兵無食,旦夕可破。大王宜速降漢,齊國社稷,庶幾可保,否則危亡立至矣!」

  齊王聞言,便與相國田橫商議,皆以酃生之言為然。遂遣使者往漢通好,飭曆下軍隊,盡罷守備,齊王與酈生日日酣飲作樂,並不提防漢兵。

  當此之時,韓信帶同曹參、灌嬰諸將,收集趙地兵士數萬人,一路東行,尚未渡過平原,已聞齊王聽酈生之言,與漢聯合。韓信便欲頓兵不進,旁有蒯徹急出諫阻。

  說起蒯徹,自勸范陽令降了趙王武臣,一向居住趙地。此次隨同韓信在軍,見韓信停止進攻,因進說道:「將軍受詔伐齊,而漢王別遣使者說齊來降,並無詔書,命將軍罷兵,將軍何得不進?且酈生不過一儒生耳,仗著三寸之舌,一旦說降齊國七十余城,將軍領數萬之兵,歷時年餘,始攻得趙國五十餘城,為將數年,論起功勳,反不如一個豎儒,豈不被人恥笑?」

  韓信被蒯徹一激,起了爭功之心,下令拔隊渡河。只因蒯徹數言,斷送酈生一命。欲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