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秦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回 封諸將項羽稱霸 送漢王張良進謀


  話說項羽因沛公自來面謝,陪了許多小心之後,怒氣雖消,但因被沛公先入關中,占了首功,心中終不免芥蒂。過了數日,項羽遂引兵入到咸陽,先將秦降王子嬰殺死,再將秦宮中珍寶、婦女一概收取,放起一把火來。此火可算古今無二,一連燒了三個月,煙焰不絕,竟將數百里樓閣亭台,化成一片焦土。

  項羽怒氣未消,又令人發掘始皇墳墓,收取壙內貨寶,共用二萬人,搬運三十日始完。項羽部下隨來兵士,也向民間淫殺擄掠。可惜咸陽地方,平日宮室何等華麗?人民素稱富足,經此一次糟踏,地方殘破,戶口稀少,霎時變成荒涼景象。在項羽,不過快其一時之憤,遂使秦人失望,眾心愈歸向沛公。

  沛公此時畏懼項羽勢力,任他肆意妄為,不敢出頭干涉。

  但尚望項羽能依懷王之約,自己仍可稱王關中,也就心滿意足。

  項羽引兵在咸陽住了數日,忽有韓生來勸項羽建都關中。

  說道:「關中一面臨河,三面依山,四圍都有險可守。中間平原千里,土地肥饒,真是天府之國,可以建都稱霸。」

  項羽心想:「韓生之言,固然不錯,但因咸陽宮室都已燒毀,人民大半逃亡,自己又思念故鄉,決計東歸。」

  便答道:「富貴不歸故鄉,譬如身著錦衣,昏夜出行,雖然榮耀,無人看見。」

  遂不聽韓生之言。韓生出,對他人說道:「人皆言楚人是戴冠猴子,此語果然可信!」

  有人聽得韓生之語,報與項羽。項羽大怒,立將韓生烹死。

  項羽心想:「自己雖不欲建都關中,但竟將關中讓與沛公,實不願意。」

  又想到:「入關之約是懷王所定,不如報知懷王,看其如何辦理?再作計議。」

  遂遣使到懷王處,將破秦之事覆命懷王。懷王聽了,便說道:「依照原約辦理!」

  使者將懷王之言回報項羽,項羽本欲懷王自己解除原約,便可由他主意。今見懷王仍要依約辦理,不覺發怒,對諸將說道:「懷王乃吾家武信君所立,並無功勞,何以得專自主約?

  當初起兵之際,不過假立各國之後,借其名義而已。至於倡率義兵,被甲執戈,攻城陷陣,辛苦三年始得破滅秦國,平定天下,此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懷王無功,自應將其地分立各人為王。不知諸君之意,以為何如?」

  諸將皆畏項羽,同聲應道:「甚善!」

  於是,項羽既不遵懷王命令,又不與諸將會議,獨自一人主張,先尊懷王為義帝。說道:「古之天子,地方千里,所居之處,必在水之上流。」

  遂遷懷王于長沙,名義上尊之為帝,實則移於僻遠之地,以便下手。項羽既立義帝,便將天下土地分立諸將為王。心想:「眾人皆易區處,獨有沛公甚難位置,欲照懷王原約,又恐沛公據有險要地方,與己為敵。欲待違背原約,又恐人心不服。」

  遂與範增秘密計議道:「巴蜀道路甚險,秦時犯罪之人皆遷居其地,不如封沛公于巴蜀,將關中地分為三國,封與秦三降將,使之拒絕沛公出路。」

  商議既定,乃對眾說道:「巴蜀亦是關中之地,應立沛公為漢王。」

  其餘諸將並原來六國之後,各有封地。列記於下:

  尊楚懷王為義帝,據有長沙之地,建都於郴。
  立沛公為漢王,據有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建都南鄭。
  立秦降將章邯為雍王,據有咸陽以西,建都廢丘。
  立秦降將司馬欣為塞王,據有咸陽以東,建都櫟陽。
  立秦降將董翳為翟王,據有上郡,建都高奴。
  徙魏王豹為西魏王,據有河東,建都平陽。
  立楚將申陽為河南王,據有河南,建都洛陽。
  立趙將司馬卬為殷王,據有河南,建都朝歌。
  徒趙王歇為代王,據有代地,建都代。
  立趙將張耳為常山王,據有趙地,建都襄國。
  立楚將英布為九江王,建都於六。
  立番君吳芮為衡山王,建都於邾。
  立楚柱國共敖為臨江王,建都江陵。
  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建都無終。
  立燕將臧茶為燕王,據有燕地,建都於薊。
  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建都即墨。
  立齊將田都為齊王,建都臨淄。
  立齊王建孫田安為濟北王,建都博陽。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據有楚、梁九郡,建都彭城。

  此外,惟韓王成仍舊,又趙將陳餘,棄將印不從入關,現在南皮。項羽聞其素賢,且有功于趙,就南皮四圍封以三縣。

  齊相田榮,不肯助楚擊秦,故不得封。

  項羽既已分立諸王,各令罷兵歸國。沛公見項羽背約,立己為漢王,使居巴蜀險遠之地,心中大怒,便欲發兵攻擊項羽。

  部下諸將周勃、灌嬰、樊噲等,皆憤憤不平,贊成其計。獨蕭何諫道:「漢中地雖險遠,然猶南面稱王,比之戰敗而死尚為遠勝。」

  沛公道:「何至便死?」

  蕭何道:「今兵士眾寡不敵,百戰百敗,不死何待?古語有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又俗語常言:天河為天漢,以漢配天,其名甚美。臣願大王先據漢中稱王,愛養人民,搜羅豪傑,然後起兵回定三秦,天下事可圖矣!」

  漢王乃依言就國。

  獨有張良相從漢王已久,甚屬相得,此次須隨韓王成歸國。

  漢王念其功勞,賜以金百鎰、珠二鬥,張良受了,卻都贈與項伯。漢王又另備厚禮,囑張良轉贈項伯,托其盡求漢中之地。

  原來,項羽分與漢王漢中之地,不過一半,漢王因欲全得漢中之地,故請項伯代求。項伯果與項羽言及,項羽應允,並撥兵三萬人,護送漢王歸國。各國之人,來從漢王者,又有數萬人,漢王擇日起行,張良戀戀不捨,隨送漢王直至褒中。

  張良到得褒中,一路山勢險峻,皆依山架木,作為道路,名曰「棧道」。漢王便命張良回去,張良拜別漢王道:「臣不能遠送,就此告辭,願大王自己保重!」

  漢王也覺淒然。張良臨去,又對漢王道:「項王心中終疑大王欲取天下,今大王可放火將棧道燒個淨絕,一則表示無意東歸,使項王安心,不作準備:二則可免他國起兵來犯。」

  漢王依從其計,便囑張良回時,行過一處,燒絕一處棧道。

  漢王向南鄭前進,一班隨行將士因見道路險絕,多思東歸故里,沿途私自逃走者,陸續不絕。到得南鄭,點檢人數,除兵士不計外,將官逃去者已有數十人。漢王卻都不以為意,命蕭何為丞相,其餘諸將各授官爵。忽一日,有人來報漢王,說是丞相蕭何私自逃走,漢王大驚,如失左右手。欲知蕭何因何逃走,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