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秦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七回 入關中約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萬


  話說沛公自嶢關大破秦兵,一路長驅無阻,遂于漢元年冬十月,大軍到得灞上。秦王子嬰聞信,計無所出,沛公先使人招其出降,子嬰只得應允。遂乘坐素車白馬,用紐帶系在頸上,奉著天子符璽,投降軹道之旁。可憐子嬰身為秦王,僅得四十六日,秦國由此遂亡。

  沛公既受子嬰之降,眾將中有請將子嬰殺死者,沛公道:「當初懷王所以遣我入秦者,本因我能寬容之故,況人已投降而又殺之,此甚不祥之事。」

  遂不允其請,將子嬰交與官吏看管,自己引兵西入咸陽,直到秦宮之中。

  沛公見宮室之壯麗,帷帳之華美,狗馬珍玩之多,妖妃美女之眾,已是心醉。又命開了府庫,入內觀覽,但見金玉錦繡,奇珍異寶,五光十色,不計其數。內有數種最為奇異,列記於下:青玉五技燈:此燈用青玉琢成幡龍盤屈之狀,高七尺五寸,口中銜燈,以火點燈,滿身鱗甲皆動,如星光萬點,照滿一室。

  銅人奏樂:此為銅鑄之人十二個,列坐一筵,座高三尺,銅人手中各執琴、築、笙、竽等樂器,皆用花彩點綴,形狀儼如生人。筵下有銅管二個,伸出後面,皆高數尺,管口向上,一管中空,一管內有一繩,粗如人指,使一人口吹空管,一人以指紐轉其繩,立時眾樂皆作,其音與真樂無異。

  璠璵之樂:此系一琴,長六尺,土安十三弦,有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上有銘曰:璠璠之樂。

  昭華之琯:以玉為管,長二尺三寸,上有二十六孔,人若吹之,則見管上有山林隱約、車馬絡繹相連不絕之像,吹息之後,亦不復見。上有銘曰:昭華之琯。

  照膽鏡:此鏡為長方形,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通明,人直來照之,其影倒見。若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腹中腸胃五臟,歷歷可觀,毫無隔礙。遇有內病,掩心照之,能知病之所在,又女子若有邪淫之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用以照宮人,見膽張心動者,立命殺之。

  沛公見秦宮十分富麗,不覺心中大動,便想住宿其中。旁有樊噲挺身近前,直向沛公說道:「公本意欲得天下?還是欲為富翁?此等奢華之物,害得秦國滅亡,公要此物有何用處?望急回灞上,勿留宮中。」

  沛公此時已為財色所迷,不肯聽受。

  張良見沛公不聽樊噲之言,又進說道:「秦國所為無道,故公得至此地。公此來本為天下除暴,弔民伐罪,理宜縞素。今初入咸陽,便學亡秦,安享其樂,是助桀為虐也!且良藥苦口,宜於疾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事。望公聽從樊噲之言。」

  沛公大悟,乃將宮室府庫,一概封起,回兵駐在灞上。

  沛公部下諸將隨從沛公到得咸陽,見沛公入了秦宮,各人亦爭先走到各處官署,開起府庫,將所有金帛財物,分取一空。

  獨有蕭何一人,卻入秦丞相府內,收取緊要圖籍、文書。後來沛公得知天下情形,凡地方險要、戶口多少、風氣強弱等,了如指掌,由此破滅群雄,統一天下,皆是蕭何之力,畢竟蕭何見解與眾不同。

  沛公回到灞上,立即遣人召集各縣父老豪傑到來。沛公便向眾人說道:「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誅及三族,聚語者罪至斬首。吾與各國起兵攻秦,立有契約,先入關者,立之為王,吾先入關,當為關中之王。今與父老立約,吾之法律不過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竊財物,按其輕重多少,分別定罪。

  此外,一切秦法,盡皆除去。所有官吏人民,按諸如故。須知吾此來乃為父老除害,並無侵犯,切勿驚恐。至吾所以回至灞上,乃待各國兵至,共定契約耳。」

  一班父老豪傑聽了沛公之語,人人歡喜異常,拜謝沛公,各各回縣,通知本處人民知悉。

  沛公又因地方廣闊,鄉僻人民或未周知,分遣多人隨同各地方官吏,巡行各鄉邑,到處曉諭。於是,秦地人民個個大喜,爭先備辦牛羊酒食,此一起,彼一起,送到軍營,獻與軍士享用。沛公又一概辭謝,不肯收受,說是:「倉中米粟甚多,軍士日食並非缺少,不欲使人民破費。」

  人民聞得,更加歡喜,只怕沛公不為秦王。

  秦自商鞅變法,專尚嚴酷,累代相承,只有加重。人民一舉一動,往往觸犯刑禁,束縛壓制,日在湯火之中,已有一百五十餘年之久。今沛公三言兩語,竟將苛法一概廢除,如魚脫網,如鳥出籠,人民始知生人之樂。此種感激情形,真是永久不忘!沛公之得天下,便由此立了基礎。堪笑秦代君相,枉費許多精神,虐待人民,卻留此人情賣與沛公,成就漢家三百年天下!

  原來沛公心想:「自己首先入關,已合了懷王之約,早晚穩作秦地之王。」

  故用種種手段,固結民心。忽然一日,有人來向沛公說道:「秦地富足,十倍於天下,又兼形勢強固。今聞章邯已降項羽,項羽立之為雍王,許以關中之地,不日,項羽率領各國之兵到來,恐公不能據有此地。今當急遣兵堅守函谷關,不許各國之兵入關,再召集關中之兵以拒之。」

  沛公依言,也不與張良計議,立即遣兵守關,誰知竟由此惹出禍來。

  當日沛公軍到灞上之時,項羽正領兵由河南前進,十一月行至新安地方,忽演出一場慘禍。

  先是秦滅六國,天下統一之後,各國官吏士卒因徭役屯戌,行過關中,秦地官吏兵卒,以為此是亡國遺民,與俘虜無異,多不以禮看待。各國官吏士卒當時只得忍氣吞聲,過後心中自然懷恨。此次恰遇秦兵投降各國,真是天道循環,冤家路窄。

  於是各國將士趁勢報復,以為汝等降卒,本是俘虜,照古代習慣,俘虜即是奴隸,遂把秦國將卒看同奴隸一般,使他服役,動不動還要責駡鞭打。

  秦國將卒受此淩辱,雖然無可奈何,心中著實不服,便私自商議道:「章將軍等哄騙我輩降了各國,如今若能入關破秦,固是大妙。設或不能,各國之兵將吾輩擄掠東歸,秦又將吾輩父母、妻、子盡行殺死,如何是好?吾輩必須預先打算。」

  一時秦兵議論紛紛,傳入各國將軍耳中,齊來告知項羽。

  項羽遂喚英布、蒲將軍密謀道:「秦國投降將士,人數尚多,其心不服,到得函谷關,彼等若不聽號令,事勢危矣!今不如一概殺死,單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人秦。」

  於是項羽命英布、蒲將軍率兵乘著昏夜,不曾提防,竟將秦國將卒二十萬餘人,全數坑死新安城南。

  項羽既坑秦兵,遂前進至函谷關。聞沛公已定關中,關門有兵把守,心中大怒,使英布領兵攻破。十二月,項羽兵進至戲地,要與沛公為難,算是六國滅秦到此成功。劉、項戰爭,又從此起手。欲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