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四回  花明柳暗頤和園 彈雨硝煙高麗宮(2)


  院子裡又有幾座日規,面上刻著時辰刻數;中央豎一支鋼針,太陽照著,針影指在什麼時刻上,便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從轉輪藏繞出去,便是德暉殿,殿上匾額寫著「敷光榮慶」四個字。這地方已在排雲殿的東面了,西面又有一座殿,名聽鸝殿;殿對面一座戲臺,建造得金碧輝煌,便是將來慈禧太后聽戲的地方。

  東面沿著山路曲折上去,有一座亭子,匾上寫著:「畫中游」三字。亭旁有一個石洞,穿出石洞,迎面便矗著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十個字。再上去有一座亭,亭上匾額題著「湖山真意」四個字。這地方將來慈禧太后常常在這裡納涼的。這裡已是萬壽山最高的地方了,向北面山下一望,見園牆外面十裡多地方,便是京城裡的大街。

  亭上面又有一亭,上面題著「智慧海」三字;對面有三座園門,門上寫著「祗樹林」三個字。樓上面稍低的地方向東北面望去,幾裡遠地方,平地上繞著一帶短垣,便是圓明園的廢址。在山頂上東面走去,一帶都是拿水磨方磚鋪成的大路,那路有幾裡長,山嶺雖有起伏,但這路卻鋪得甚是平坦。路的盡頭有一座亭子,名叫薈亭,從薈亭下山到景福閣,是慈禧太后每天進小米粥的地方。

  從景福閣出去,走過如意莊、平安室,直到樂農軒;軒的正中安著一張御座,御座後面列著條几,左面一張西式搖椅,上面罩著黃幔。再從樂農軒向東南下去,便是矚新樓、涵遠堂,堂前有一口方池,池水通著山泉,終日水流著,淙淙有聲。這地方很像是從前西太后做妃子的時候住的桐蔭深處,曲欄畫楹,備極清幽;池旁有一座和春堂,堂畔有一座橋,名叫知魚橋,橋的四面都造著亭台。

  過知魚橋又是一座院落,南北對列著四五間房屋:南面的屋子裡藏著一隻龍舟,北面的屋子裡藏著一部《圖書集成》。又向西面過去,便是德和園;園中央蓋著一座殿宇,名頤樂殿,殿前造著一座大戲臺,台共高三層,從最高一層望去,便見玉蘭堂。這地方便是將來光緒皇帝的寢宮。

  殿前兩邊各有廂房十一間,每間用木板隔開,便是賞王公大臣聽戲的地方。從南面走去,便是昆明湖,沿著東牆走兩裡路遠近,到了宮門口,門左面立著一座石牌,名叫「織女石」,有四五尺高,是甲申年立的;右面臥著一頭銅牛,約四五尺長,名「牽牛」。對宮門造著一座白石河埠,是遊昆明湖上船的地方。沿昆明湖向西走去,有一座十七環洞的長橋。

  過橋向北行,便到龍王廟;廟門外東西南三面都立著石牌坊。廟後便是涵虛堂,堂後面便是昆明湖,對湖西面便是玉泉山。頤和園的風景大概是這樣子的。園子裡面有電燈廠,有鐵路,有汽船;每一處都有總辦幫辦委員幾十個人,一大半都是滿人。後來皇太后帶著光緒皇帝皇后進園去住,只是伙食開支每天要用到一萬二千塊錢。

  當時造這座花園,原打算待皇太后萬壽請太后遊玩著歡喜歡喜的,所以在光緒十九年上便造成。第二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歲萬壽,便由榮祿、奕訢領頭兒預先入奏,籌備慶賀的大典。

  誰知到了光緒甲午年六月裡的時候,便和日本開戰了。

  講到中國和日本開戰的大原因,還是因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鬧意見鬧成功的。只因中國的屬國朝鮮,自從國王李熙入承大統以後,那王父李罡應還常常要干預朝政;父子之間便起了齟齠。李熙便把父皇封為大院君,原要叫他不問國事的意思;誰知那大院君越發驕橫起來了,因此滿朝文武也分做兩黨,互相傾軋。

  朝鮮王沒奈何,便上表到中國來告急。慈禧太后見了朝鮮國的表文,立刻派提督吳兆漼,率同同知袁世凱,帶兵直入朝鮮宮廷,代平內亂。又派吳大澄、慶裕、續昌辦理善後事宜。一面下諭李鴻章調動兵輪,隨同水師提督丁汝昌到朝鮮去保護。中國兵隊捉住了大院君,解回北京來,皇太后命把他幽居在保定地方。

  但朝鮮國王不免有父子之情,一再上表求釋放他父親。誰知這大院君釋放回國去,卻暗暗地私通了日本;日本便派了大臣伊藤博文到天津來和李鴻章商量朝鮮事體,說吳兆漼、袁世凱這班人袒護朝鮮、拒絕日本,要求中國把這兩人調回懲辦。後來究竟依了日本的主意,訂定兩國派兵保護朝鮮的條約,因此兩國在朝鮮的兵隊時時要起衝突。這時已伏下了中日開戰的禍根了。後來慈禧太后在宮中處處和皇帝作對。

  最初光緒皇帝大婚的時候,在皇帝的意思,頗注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慈禧太后卻定要選她兄弟桂祥的女兒做皇后,在暗地裡指使皇帝把如意遞給那桂祥的女兒。光緒皇帝心中不願意,便故意失手,把如意打得粉碎。但桂祥的女兒究竟做了皇后,只把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分封做瑾貴妃、珍貴妃,但光緒皇帝獨愛珍貴妃。

  皇后和皇太后是打通在一起的,所以皇帝便不愛她,因此皇太后和皇后也把這珍妃恨入骨髓。但是光緒皇帝年紀已長成了,皇太后不得不歸還政權給皇帝。無奈光緒皇帝的時運真不濟,自從皇帝親政以後,國事日非,外交日緊,滿朝大臣都和李蓮英打通一氣;只有那師傅翁同龢是忠心于皇帝的。

  這時,日本在朝鮮地方著著進逼。那朝鮮國中的臣子原分做獨立、事大兩黨,後來又添出東學黨,那黨的勢力很大,從全羅、忠清兩道直打到漢城。左議政朴詠孝原是獨立党的首領,仗著日本庇護他,他蓄意要脫離中國,只因礙著中國通商委員袁世凱在左右監視著,一時不敢動手。

  後來聽得東學党起事,樸詠孝便殺入王宮,燒死閔妃。這閔妃是世界上第一個美人,活活地燒死,天下人知道了,都十分痛惜。閔妃的哥哥閔詠俊便趕到袁世凱衙門裡去哭訴,求中國發兵替他報仇。袁世凱打了一個電報給李鴻章,一面照會日本,一面立刻調動海軍向朝鮮仁川進發;又派陸軍到朝鮮牙山駐紮,仗著水陸軍的威力,把朝鮮的內亂平定。

  日將大鳥圭介想趁此向中國尋事,便將清軍先到緣由報告日本政府,日政府志問朝鮮國王,是否獨立國?朝鮮國王害怕日本國的威力,便不敢不認。大鳥圭介便照會中國,請中國撤兵。袁世凱如何肯依,又電告李鴻章。

  李鴻章根據天津的條約,要求兩國同時撤兵;誰知日本不答應,李鴻章便陸續增加軍隊到朝鮮去防備著。又因日本人厭惡袁世凱,便把袁世凱調回奉天,調衛汝貴一支兵馬把守平壤,馬玉昆一支人馬把守義州。牙山守將葉志超首當其衝;日本並不宣戰,便直攻牙山。志超一無防備,兵馬一齊潰散,水軍也在半島地方打了敗仗。這消息傳到宮裡,光緒皇帝第一個沒了主意,便去見皇太后。近來,皇太后因皇帝寵愛瑾妃珍妃,皇后常常到太后跟前去哭訴,太后心中越發不樂意。見皇帝來說牙山的軍情,便冷笑一聲說道:「咱也管不了這些事。皇帝放著親信的人不去和他商量,卻來問咱們懂得什麼呀?」

  光緒皇帝碰了一鼻子灰,退出宮來,便在禦書房裡召見師傅翁同龢,把太后嘲笑的話和目前軍情緊急的話一一說了,翁師傅一聽,便有了主意。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