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二回  老頭子紀昀妙解 女孩兒福公祝壽(2)


  那紀曉嵐到底是和皇帝親近慣的,便大著膽奏說道:「皇上莫惱,且聽臣解說。老頭子三字,是京中喚皇上的通稱。皇上又稱萬歲,這不是『老』嗎!皇上是一國的元首,這不是個『頭』嗎皇上又稱天子,這不是個『子』嗎!『老頭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稱呼,並不是誹謗皇上的綽號。」

  紀曉嵐說到這裡,乾隆帝忍不住說他解說得好。從此以後,這老頭子三字,宮裡人人喚著;乾隆帝有時聽得,也不生氣。一轉眼,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暗暗地把讓位的典禮籌備舒齊。這年九月初一早朝,眾大臣在勤政殿上朝,乾隆帝下諭說:「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的數相同。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朕已遵照列祖的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面。」

  便立刻派滿、漢兩位相國,帶同內監們到正大光明殿上去,把那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拿下來。當殿打開一看,見上面寫著:「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乾隆六十一年為嘉慶元年。」

  有承宜官當殿把詔書宣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過;退朝下來,又趕到毓慶宮去賀太子的喜。那嘉郡王一面接過詔書,一面接待眾官員,又自己對眾人說了許多德薄寡能的客氣話;百官退出宮以後,忙趕到父皇宮中去謝恩。那時太子的生母魏佳氏已封為第一貴妃,見了他兒子,又勸勉了一番。

  到了第二年元旦早朝,乾隆帝禦太和殿,行過禪位禮,把那傳國寶璽親自授給嘉慶皇帝,稱做仁宗睿皇帝;又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帝。嘉慶雖說做了皇帝,那臣下上奏章,都稱著太上皇、皇上;所有一切奏章,都須送給太上皇閱看。便是那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的訓,才可以執行。因此這位嘉慶帝卻十分不自由。嘉慶帝是很孝敬太上皇的,便也不以為意。

  這一年是太上皇八十六歲萬壽,不但文武百官都來賀壽,便是那滿蒙回藏各盟旗的貝勒、台吉以及各外國使臣,都來上壽。皇上下旨: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個大殿上賜宴;又召集各省官紳年在六十歲以上的三千多人,在圓明園中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在宮中,帶領妃嬪皇帝皇后各皇子福晉開一個家宴。

  嘉慶皇后便是喜塔臘氏,當時皇后拜過太上皇的壽,太上皇便親自將孝賢皇后遺留下來的帽珠和朝珠賞給喜塔臘後,又把許多珍寶賞給各皇子福晉。這時只有那春阿妃還活著,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見了春阿妃,想起從前少年時候許多風流韻事,便忍不住傷心起來。乾隆正淒涼的時候,忽然外面太監捧進一個小楠木盒子來,說是兩廣總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兒。

  嘉慶帝看了,不知是什麼東西,忙吩咐太監打開盒子。一看,原來裡面一座小屋子,屋子中間擱著一座小屏風,屏風前面有一張書桌,桌上筆墨紙硯都擺設齊全;盒子後面安著一個小機括,把那機括輕輕一轉,忽然屏風後面轉出一個西洋女孩兒來。

  先走在屋簷口,向外行過三跪九叩首禮,轉身過去,站在書桌前面;慢慢地拂著桌子,又注水在硯池裡,磨著墨,從書架上取下一幅朱砂箋來鋪在桌上。這時三一個碧眼紅髯的人從屏後出來,手裡拿著筆,蘸著墨,在紙上寫「萬壽無疆」四個字;接著,第二行又寫「萬壽無疆」四個滿字。寫完了,那機括也停住了,盒子裡的人也不動了。太上皇看了,十分歡喜,忙吩咐賞福文襄十萬兩銀子;又御筆寫一個「壽」字,下面注著「十全老人」的款字,一併賞給了福文襄。

  那福文襄雖得了太上皇的賞賜,但因為造這個小玩意兒花去的銀子也不下十萬,裡面還送了一個人的性命。原來造這個玩意的人是福文襄的一個心腹隨從,他知道總督打算送太上皇一件出色的壽禮,那親隨原有小聰明的,他早在半年以前,天天爬在屋頂上,拿一匹布緊緊地紮住他自己的頭想著。今天想,明天想,居然被他想出這巧妙的玩意來。他關著門,細細地造成了,便去獻給總督看。

  福文襄看了十分稱讚;看那萬壽無疆四個字,只有漢字,怕太上皇看了不喜歡,又吩咐那親隨加上滿字。那親隨又爬上屋去,想了二十多天,便給他想通了機括,加上滿字。福文襄也十分歡喜,便賞他二萬銀子。那親隨雖得了銀子,一時裡卻把他的聰明用盡,從此便癡癡呆呆的,回家去不上兩個月,便一病死了。

  這裡福文襄特打發人把這玩意兒送進京去。第一道關口逃不過那和珅的手,花了五萬銀子,才替他送進宮去。誰知那甯壽宮總管太監又向他要錢,說:倘然不給錢,那機括走到『萬壽無』第三個字上停住了,那時太上皇動了氣,俺卻不管。福文襄聽了害怕,便也送他三萬銀子。

  這種情形,嘉慶帝統統知道,他早已要著手查辦和珅了,只因礙著太上皇的面子,只得暫時忍著氣。但他因為從前和珅遞過如意,便也嫌惡如意這種東西。滿洲風俗,凡是過年過節,一班王公大臣都要遞一柄如意,算祝頌他一生如意的意思。到了嘉慶帝手裡,便特意下旨,禁止遞如意的禮節。他諭旨裡有兩句道:「諸臣以為如意,在朕觀之,轉不如意。」

  那文武百官接了這個諭旨,見皇上痛恨如意,大家弄得莫名其妙,只得奉旨免了這個禮節。有許多善於奉迎的大臣,還上奏章稱頌皇上崇尚儉德;獨有那劉相國知道嘉慶帝的心事。因此,嘉慶帝便重用劉相國,有事便和劉相國商量。

  到這時,和珅才慢慢地有點覺悟嘉慶帝和他不對了,他想,如今仗著太上皇的勢力,諒皇上也沒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俺便辭官不做。因此,他常常進宮去伺候著太上皇,那太上皇也非他不可。裡面有個春阿妃,外面一個和珅,終日陪伴著乾隆帝。那乾隆帝年紀也大了,沒有精力遊玩,便十分相信喇嘛的經咒,常常盤著腿兒坐在炕上,默念著經咒。嘉慶帝每天早朝回宮來,便到太上皇宮裡去商量朝政。

  乾隆帝向南坐著,嘉慶帝向西坐著,和珅也站在一旁參議大事。有一天,他三人正商議的時候,忽然乾隆帝盤腿合眼坐在炕上不作聲了。嘉慶帝看了,也不敢說話。停了半晌,便見太上皇的嘴一開一閉地動著,慢慢地喉嚨裡有聲音,說出話來。嘉慶帝留心聽時,卻一句也聽不出來,只見他喃喃地念著,半晌半晌,忽聽太上皇大聲喝道:「什麼人?」

  和珅在一旁忙跪下來回奏道:「高天德,苟文明。」

  接著太上皇又喃喃呐呐地念了一陣,把手一揮,叫嘉慶帝出去。嘉慶帝只得退出來。但是,太上皇這種古怪形狀,嘉慶帝看在眼裡,心下十分疑惑,問又不好問得。到第二天,悄悄去問劉相國,劉相國也說不知。後來嘉慶帝忍不住了,在沒人的時候去問和珅。

  和珅說道:「這是喇嘛教的密咒,凡是在念咒的時候,有人喊著名字,那被喊的人便要立刻死去。如今外面正鬧著白蓮教,臣知道太上皇要咒死那白蓮教的首領;所以太上皇問什麼人時,臣便把那白蓮教兩個首領的名字回奏上去。」

  嘉慶帝聽了,心中也是害怕,想這和珅也懂得咒語,這種奸臣不可不除,因此心中越發容不得和珅。要知和珅日後如何結局,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