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四回 酬大勳太后下嫁 報宿恨天子重婚(1) |
|
話說禮部接了聖旨,便議定太后下嫁的禮節,派定和碩親王充欽為大婚正使,饒餘郡王充大婚副使。先揀定下聘吉日,正副使引導攝政王到午門外行納采禮。那禮單寫著:文馬二十匹,甲胄二十副,緞二百匹,布四百匹,黃金四百兩、銀二萬兩。金茶具兩副,銀茶具四副,銀盆四隻,間馬四十匹,駝甲四十副。禮物陳列在太和殿,在乾清宮賜攝政王筵宴。宴畢,到壽甯宮行三跪九叩首謝禮。 到了大婚這一天,五更時候,攝政王排齊全副執事:一隊白象領隊,後面寶乘,樂隊,紅燈,冠軍使,整儀尉,引仗、柳仗、吾仗、立瓜、臥瓜、星、鉞、五色金龍小旗,翠華、金鼓、門、日月、五雲、五雷、八風、甘雨、列宿、五星、五嶽、四賣、神武、朱雀、白虎、青龍、天馬、天麓、犀牛、赤熊、黃熊、白澤、角端、遊麟、彩獅、振鷺、鳴鳶、赤鳥、華蟲、黃鵠、白雉、雲鶴、孔雀儀鳳、翔鸞等旗,五色龍纛,前鋒纛,護軍纛,驍騎,黃麾,儀鏜氅,金節,進善納言旌,敷文振文旌,褒功懷遠旌,行慶施惠旌,明刑弼教旌,教孝表節旌,龍頭幡,豹尾幡,繹引幡,信幡,鸞鳳赤方扇,雉尾扇,孔雀扇,單龍赤團扇,雙龍赤團扇,雙龍黃團扇,壽字扇,赤方傘,紫方傘,五色花傘,五色九龍傘,黃九龍傘,紫芝蓋,翠華蓋,九龍黃蓋,戟、殳、豹尾槍、弓、矢、儀刀、仗馬、金機、金交椅、金水瓶、金盥盤、金唾壺、金香盒、金爐、拂塵,一隊一隊地過去。共用內監一千二百四十六人拿著,從大清門直接往壽甯宮門;沿路鋪著黃沙,站滿了執事。 攝政王多爾袞端坐在金輦裡,後面六百名御林軍,各個掮著豹尾槍、儀刀、弓、矢,騎在馬上,耀武揚威;最後面豎著一面黃龍大纛,慢慢地走進宮門去。宮裡面早有一班親王福晉,貝勒貝子夫人,內務大臣命婦,內管領命婦,都是按品大裝,在內院伺候。 到了吉時,皇太后穿著吉服,皇帝率領一班王公大臣,到內宮行三跪九叩首禮,跪請皇太后升輦。十六位女官領導太后下輦,三十二名內監負輦出宮。陪送的福晉、夫人、命婦,各個坐著彤輿,跟在後面。攝政王的金輦在右面護行。到了王邸門口,儀仗站住;到儀門口,大小官員站住;到了正院,金輦停下。女官上去,把太后從金輦中扶出來,進西院暫息。到了合巹吉時,把太后請出來,女官跪獻合巹酒,攝政王和皇太后行合巹禮,送進洞房。 第二天,順治皇帝登太和殿,百官上表慶賀,皇帝降諭,在東西兩偏殿賜群臣喜慶筵宴。從此以後,皇帝下旨,稱睿王為皇父攝政王。每日早朝,皇父攝政王坐在皇帝右面,同受百官跪拜。太后自從嫁了攝政王以後,終日在新房裡尋歡作樂,忘了自己是快四十歲的人了,卻還是和二八新娘一般,朝朝連理,夜夜並頭。只因太后生成嬌嫩皮膚,妖媚容貌,望去好似二十許少婦;況且如今和多爾袞定了名分,越發沒有顧忌了,終日把叔叔霸佔在房裡,那二十位侍妾和那侄兒媳婦,休想沾些微雨露。這位攝政王終日伴著嫂嫂,新歡舊愛,這恩情自然覺得格外濃厚。待到滿月以後,他反覺得淡淡的起來。這是什麼緣故?從來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家花不及野花香。」 他叔嫂兩人,未定名分以前,暗地裡幽期密合,倍覺恩愛;如今定了名分,毫無顧及,反覺得平淡無奇。再加一個半老徐娘,一個正在壯年,便漸漸地有點不對勁了。他常常溜到侄兒媳婦房中去尋樂,給太后知道了,未免掀起醋海風波。這時有一位大學士洪承疇,原是太后的舊相識,太后常常把他召進府去,攝政王不在跟前的時候,和他談談,解解悶兒。後來給攝政王知道了,心裡十分不快。 這時候多鐸在江南打平了南邊各省,享用繁華。他手下軍官擄得美貌婦女,便來獻與豫王。那江南女子,細膩柔媚,另有一種風味。多鐸府中,粉白黛綠,養著四五十個絕色佳人。 內中有一位寡婦劉三秀,年已半老,卻長得玉肌花貌,嫵媚動人;豫王最是愛憐,封她做王妃,天天和她在一處遊玩。 這時正是端陽佳節,豫王帶著劉三秀在江邊看龍舟之戲,想起太后在宮中雖享盡榮華,卻不曾見過這水上的玩藝兒,便定造了十隻龍船,選了二十個美貌女孩兒,連同船戶樂隊,一齊獻進京去,孝敬太后。太后便吩咐在三海裡開龍船大會,邀集了許多福晉夫人命婦,在水閣中看龍船,順治皇帝坐在正中,攝政王陪在一旁。那十條龍船,打起十番鑼鼓,在水面上掠來掠去,做出許多花樣來。只見那十條龍船,一齊駛進閣前來,二十個女孩子討皇太后皇上的賞。 皇太后看那班女孩子長得有趣,便吩咐一聲「賞」,那太監便把預備下的二十籮碎銀子衣服玩具果品,送上船去。大家正看女孩兒的時候,忽然一個大漢從船頭上跳進閣來,手擎鋼刀,直向攝政王殺來。攝政王眼快,忙走避時,鋼刀也下去得快,斬死了一個小太監,閣下裡頓時大亂起來,御林軍一擁上前,把這刺客捉住,發下刑部去審問。 那刺客直認是有一位天下第一個大人叫他來行刺的,又問他這位大人叫什麼名字,他又不肯說。第二天,再從牢裡提出來審問時,那刺客早已自刎死了,攝政王知道,十分動怒,吩咐把刑部尚書和許多承審官員一齊革職拿問;又想那刺客是從江南來的,豫王原和自己有宿怨的,說不定那刺客也是他指使來的。想到這裡,又十分生氣,便立刻和太后說明,下一道聖旨,把江南總督革職,派洪承疇去做江南總督,暗暗地吩咐他多立兵隊,慢慢地收伏豫王的兵權。這一來,把洪承疇調開,在攝政王又拔去一個眼中釘。這都是阿洛會的計策。 但是,攝政王和皇太后正式做了夫妻以後,恩情反不如從前,如今洪承疇雖不在眼前,攝政王心中醋意未消,再加有這個刺客的事體,心中不免有幾分害怕。皇太后雖說下嫁,在攝政王府中只住了一個月,滿月以後,仍回進慈甯宮去住著。攝政王宮中府中跑來跑去,怕遭人暗算,便也不常進宮去,只在府中和侄兒媳婦尋歡作樂。日子多了,便覺得膩煩起來。 這時朝鮮派大臣金玉聲來進貢,住在客館裡,說起他國王兩位公主長得如何美麗嬌嫩。這句話聽在阿洛會耳朵裡,便悄悄地去告訴攝政王知道。攝政王在府中正住得乏了味,聽了這個消息,忙吩咐阿洛會如此如此去行事。阿洛會得了命令,忙悄悄地去和朝鮮大臣商量。那大臣聽是攝政王的意思,如何敢違背?忙回國去,和國王李溟說知。 那李溟聽說攝政王要娶他兩位公主做妃子,他正要仰攀上國,如何不願意,便一口答應,一面和女兒說知。還是這兩位公主有主意,他姊妹二人說:「到大清國去做妃子,原是願意的,但是聽說如今大清國皇太后下嫁攝政王,寵擅專房,我姊妹二人嫁過去,沒得吃她欺侮。倘然那攝政王必要娶我姊妹二人,便請攝政王到我國中來成親;替俺姊妹造一座高大的王儲,俺姊妹永遠在府中住著,決不肯離開親生父母的。」 朝鮮王便打發人把姊妹的意思去對攝政王說了,攝政王也很願意避開皇太后的耳目,但是,堂堂一位攝政王到屬國時去做親,未免太不成體統,後來阿洛會出了一個主意,在朝鮮相近地方喀喇城裡,造一座行宮,把兩位朝鮮公主悄悄地接到行宮裡候著。這裡攝政王便推說出關巡邊去,便帶領八旗固山額真官兵,揀定吉日,在北京起程。 皇太后雖不捨得離開攝政王,但國家大事,又不好攔阻得。看著自己兒子順治皇帝,年紀慢慢地長大起來,他終身事體也十分要緊。從前攝政王做主,說定科爾沁部主吳克善的女兒做皇后,為今攝政王要出京去,皇太后便和攝政王說定了,要給皇帝揀個吉日成親,攝政王這時一心只在那兩個朝鮮公主身上,宮裡的事體悉聽皇太后做主,自己急急趕出關來,到行宮裡和兩位公主成親。這時攝政王一箭雙雕,自有許多樂處。 誰知天下的事往往樂極生悲。攝政王住在喀喇城地方,天天和兩位公主尋樂。這喀喇城原是一個荒僻去處,兩位公主空閒下來無可消遣,便哄著攝政王出去打獵。有一天,攝政王帶了兩位公主正在城外打獵。一班官兵,正保護著公主追鹿兒到樹林深處,那林下忽然跳出一隻野豬來,見林子裡有人,急向林外逃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