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九回 朱唇接處嫂為叔媒 黃旗展來臣尊帝號(2)


  一面把國事托給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一麵點齊大隊人馬,親自帶領著,直攻察哈爾。太宗皇帝多年不打仗了,如今帶兵出來卻十分高興。到第二年,又召集了許多蒙古歸附來的部主,到西剌木倫河上,過興安嶺,到達裡泊地方,打敗了林丹軍隊。那林丹汗帶了他的人民,逃過歸化城,渡過黃河口,到大草灘地方忽然害病死了。太宗皇帝便收兵回去,路過明朝邊地,他便越過萬里長城,到大同、宣府一帶地方,耀武揚威地走著,明朝人也奈何他不得。

  天聰九年時候,打聽得林丹汗的兒子額哲逃在托裡圖地方,另立一個部落。小玉兒雖說是一個女流,她卻勸多爾滾帶兵去收服額哲,借此也立此功勞。多爾袞也聽小玉兒的話,便奏明太宗皇帝,出兵到托裡圖地方,收服了林丹的部眾,又得了林丹的傳國玉璽回來。從此,內蒙古各部落完全歸併在太宗部下。太宗見多爾袞有功,便又格外和他親熱,常常傳他夫妻兩人進宮去,姊妹弟兄四人在一塊兒吃酒說笑。

  那皇后從小看多爾袞長大,自然格外親熱些。皇后長得一個美人西子似的,任你鐵石人見了也要動心。這時皇后親手遞一個果子去給多爾袞,多爾袞忙上前接著,在皇后的臂膀上一擦,覺得滑膩如酥,不覺心中一動,他想:小玉兒的肌膚白淨滑膩和他姊姊不相上下,這皇后身上不知怎麼個有趣;我今生若得和皇后真個銷魂,便死也心甘的。他只是怔怔地想著,皇后向他說話,也不聽得了。

  皇后看他這癡呆的樣子,知道他心中不轉好念頭,又看他臉兒,依舊是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她陡然想起那年在槐樹蔭下和他親嘴的情形,不覺心中一動,急回過臉去,不覺一陣臊熱,紅上臉來。幸而這時皇帝正和小玉兒說著話,不曾留意到他們。但是他兩人,自從這一回種下愛根,到底忍耐不住,後來鬧出一段風流佳話來,這也是前生註定的緣分。這都是後話且不提。

  第二天太宗坐朝,只見武英郡王阿濟格出班奏道:「今有明將總提兵大元帥孔有德、總督糧餉總兵官耿仲明,帶領他兵士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四名前來投降我朝。如今他兵隊駐紮在安東,現有降書在此,請陛下的旨意。」

  說著,把那降書捧上禦案去。太宗看時,上面大略寫道:「昨奉部調西援,錢糧缺乏,兼沿途閉門罷市,日不得食,夜不得宿;忍氣吞聲,行去吳橋,又因惡官把持,以致眾兵奮激起義。遂破新城,破登州,隨收服務州縣。繼因援兵四集,圍困半載,我兵糧少,只得棄登州而駕舟師,飄至廣鹿島。本師即乘機收服廣鹿、長山、石城等島。久仰可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是願率眾投誠,特差副將劉承祖、曹紹中為先容。汗速乘此機會,成其大事,即天賜汗之福,亦本帥之幸也。」

  太宗看了降書,不覺心中大喜,立刻傳見劉承祖、曹紹中兩人,當面褒獎了幾句。又打發二貝勒、三貝勒、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帶了大隊人馬,到安東迎接去。那明朝和朝鮮,聽說孔有德、耿仲明兩人在安東上岸,便也調動兵隊前去攔擊。只因滿洲兵十分厲害,孔、耿兩將的兵也出死力抵抗,便得安全上岸。太宗傳諭賜他田地房屋,在遼陽地方。孔、耿兩人心十分感激,要親自進京去朝見太宗,當面謝恩。當下便寫了一道謝恩表文,道:皇上萬福萬安,德所部先來,官兵現已安插,均蒙給糧,恩同於天!德等欲赴都門謝恩,聽候皇上的鈞旨,赴闕叩首,不勝戰慄之至!

  太宗聽說孔、耿二將將要進京來,便親自帶了許多貝勒、大臣迎接上去。走到渾河石岸,遇見了太宗,他住在一座黃緞的篷帳裡。孔有德和耿仲明走進帳去,爬在地下磕頭,嘴裡說:「謝皇帝天恩!」

  太宗忙上去親自扶他起來,又伸著兩手在他腰上一抱;兩邊站著的大臣臉上都不覺露出詫異的神色來。原來這抱見的禮是滿洲人十分看重的,如今太宗和孔、耿兩人行抱見禮,那班大臣心中十分詫異。行過了禮,太宗又在帳中賜宴,並封孔有德做都元帥,耿仲明做總兵官。第二天太宗回京,耿、孔兩人也跟著進京去。連日許貝勒、大臣輪流替他二人接風。

  孔有德每天朝罷回來,住在客館裡,和耿仲明談論太宗的恩德,沒有報答的法子。後來孔有德想出一個尊號的法子來,立刻邀集了許多滿洲蒙古的貝勒、大臣,在客館裡商議皇帝的尊號。那班貝勒、大臣一齊說願意,便請範文程擬表文,又把表文寫成滿、蒙、漢三國的文字。趁明天大朝的時候,吏部和碩墨勒根青、貝勒多爾袞捧著滿洲表文,科爾沁國土謝圖濟農捧著蒙古表文,孔有德捧著漢字表文,一齊跪在殿下,由侍衛官把表文送上龍案去。太宗看時,上面寫道:

  諸貝勒大臣文武各官及外藩諸貝勒,恭惟皇上承天眷佑,應運而興;當天下昏亂之時,修德體,大逆者威之以兵,順者撫之以德。寬溫之譽,施及萬方。征服朝鮮,統一蒙古,更獲玉璽,內外化成;上合天意,下協輿情。以是臣等仰體天心,敬上尊號,一切儀物,俱已完備。伏願府賜諭允,勿虛眾望。

  太宗看了說道:「現在時局未定,正在用兵的時候,也無暇及此。」

  諸貝勒、大臣一齊勸駕,說道:「從來說的『名正言順』,皇上功蓋寰宇,如今要用兵明國,須上尊號,才能和明朝皇帝下個敵體的戰書。」

  太宗聽他們說話有理,便也答應了,揀了個吉日祭告天地,受「寬溫仁聖皇帝」的稱號,改國號為大清,改元稱崇德元年。第二天,太宗帶領諸貝勒去祭太廟,尊始祖稱澤王,高祖稱慶王,曾祖稱昌王,祖稱福王;奠太祖努爾哈赤稱武皇帝,廟稱太廟,陵稱福陵。封孔有德做恭順王,耿仲明做懷順王,此外貝勒、大臣都加封進爵。一面拜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統帥,進兵到大淩河,猛戰三天三夜,打破了大淩河,捉住明將祖大壽,又放他回國去,替清朝做著偵探。

  多爾袞又進兵圍住錦州,消息報到明朝,熹宗便拜洪承疇做經略使,就帶王朴、曹燮蛟、馬科、吳三桂、李輔明、唐通、白廣恩、王廷臣八個總兵官,參將遊擊守備二百多名,馬步兵十三萬人去救錦州,把營頭紮在松山城北乳峰山的山崗上。多爾袞打聽得明朝兵勢浩大,怕自己抵敵不住,便打發旗牌官回盛京求救兵去。太宗得了消息,便立刻調動大隊人馬,親自統帶著,到錦州來;京城裡的事體,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照管。

  不多幾天,太宗兵馬到了遼河西岸,多爾袞前來接駕,便說起洪承疇兵來攻我右翼和土謝圖親王營盤,被我們兵士打退。太宗聽了,也不說話,騎著馬帶著許多親王、大臣,到松山腳下去看敵兵的形勢。回到自己營裡,便吩咐把大兵散開,包圍住松山到杏山這一段路,又從烏忻河紮營,直紮到海邊,攔斷了一條大路。那明朝兵將見自己被清兵包圍住了,心裡個個驚慌起來,都打算偷偷地逃去。

  到第二天一清早,明朝八個總兵官都帶領本部兵馬,擂鼓吹角,直沖進噶布什賢的陣地裡來。誰知那噶布什賢已早得了太宗授的機宜,只是把守營門,掩旗息鼓地不動聲色。待明兵走進營門,只看見紅旗一動,營裡面萬弩齊發,一箭一個,明兵的先鋒隊被射倒了四五百人。

  明兵嚇了一跳,急轉身逃命。後面的人馬被前面的人馬衝動,一齊和潮水一般倒退下去。只聽得呐喊聲,叫嚎聲,自己踏死自己的兵馬,也不知有多少。清國兵馬乘勢追殺,鑲藍旗擺牙喇、武英郡王阿濟格、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等四路夾攻,直追到塔山地方。明兵有糧米十二堆,在筆架山地方,統被清兵奪去。

  明朝將官吃了這一回敗仗,都打算逃回國去,撤退了七營步兵,靠著松山城駐紮。那清朝鑲紅旗兵,攔住了明兵的去路。

  第二天,洪承疇傳令猛撲鑲紅旗兵,兩軍各出,死力對敵。正殺得起勁,明兵一見前面一簇人馬,張著黃傘,傘下面一個人,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早嚇得心驚膽戰,撇下敵兵,紛紛逃回營去。太宗一面鳴金收兵,立刻傳集諸將到帳下議事。太宗說道:「我看明兵營中旌旗不整,今夜敵兵必逃。」

  當即傳令,著左翼四旗擺牙喇,合著阿禮哈蒙古兵、噶布什賢兵,連接著擺一個長蛇陣,直到海邊,攔住明兵的去路。要知明兵勝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