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八回 逼宮廷納喇氏殉節 立文後皇太極鍾情(1)


  卻說殿外兵士喊過萬歲以後,四貝勒又接著對大貝勒說道:「父皇臨死的時候,只有俺和哥哥兩人送終。俺父皇對哥哥說些什麼來?」

  大貝勒聽了四貝勒的話,才明白他的意思,心想自己原不想做什麼太子,樂得順水推船,解了這個仇恨。

  當下便說道:「父皇臨死的時候,曾對俺說來:『四貝勒年少有識,應立為太子。』」這句話一出口,殿下又齊聲喊著:「萬歲!」

  便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搶上殿來,扶著四貝勒的寶位在上坐定,回頭過來對大眾說道:「如今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也無所謂立太子不立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俺們便奉四貝勒為君,有不依的,看我寶刀!」

  說著,自己先爬下地去,對四貝勒行了大禮。那滿殿的文武百官,也不由得一齊上去磕頭朝賀,口稱:「皇帝萬歲!萬萬歲!」

  這四貝勒到了這時候,倒又不好意思起來,忙拉著大貝勒、二貝勒、三貝勒,並肩兒坐下,同受百官的朝賀。一時,朝賀已畢,喇嘛僧前來請皇上送殮。皇太極坐在上面,動也不動。大貝勒認做他沒有聽得,便重說了一遍。皇太極忽然說道:「大行皇帝還有心願未了,且慢收殮。」

  接著便傳承宣官,請繼大妃出殿。

  大貝勒聽了,知道皇帝不懷好意,忙上去奏道:「不可!一來是如今繼大妃已是太后的地位,皇上倘有諭旨,只宜屈尊到太后宮中去傳諭;二來,如今大行皇帝新喪,繼大妃正萬分傷感的時候,皇上不宜有所宣召。」

  皇太極聽了,笑笑說道:「大貝勒的話雖是不錯,但是如今的事,不是朕敢宣召斷大妃,仍是大行皇帝的遺旨宣召大妃,朕如何敢違抗父皇遺旨?」

  大貝勒聽他名正言順,也不好再去攔阻。不一刻,那納喇氏滿面淚痕走出殿來。文武百官上去請安,皇太極也請過安,喝一聲:「聽遺旨!」

  皇太極先自己朝上跪倒,文武百官也跟著跪倒。

  只聽得皇太極爬在地上說道:「大行皇帝有口詔付朕道『我死後,必以納喇氏殉葬。』」

  這句話說罷,便站了起來。納喇氏聽了這句話,「嗡」的一聲,一縷柔魂飛出了泥丸宮,身軀一歪,倒在宮女懷裡。停了一會,悠悠醒來。她親生子多爾袞、多鐸兩人,上去拉住他母親的衣袖,大哭起來。納喇氏也哭著說道:「我自十二歲得侍奉先帝,至今二十六年,海樣深情,原不忍相離。只是我兩兒多爾袞、多鐸年紀都小,我死以後,總求皇上看先帝面上,好好看待他。」

  說著,便對皇太極拜下地去。皇太極也慌忙回拜。納喇氏站起身來,回宮去了。過了一會,宮女出來報說:「太妃已殉節了!」

  接著,又報說:「庶妃阿濟根氏、德因澤氏也自縊死了。」

  這裡正殿上,才大吹大擂地把英明皇帝的屍首收殮起來。從此改年號稱天聰元年,皇帝稱做太宗。

  這太宗皇帝,又因大貝勒、二貝勒、三貝勒有功於他,便也另眼相看,每日設朝,便和三位哥哥並肩坐在上面,受百官的拜跪。後來太宗又和大貝勒商量立皇后的事體。大貝勒便問:「意欲冊立何人?」

  太宗說道:「父皇在日,雖已給朕娶了元妃,此外,後宮得寵為妃嬪卻也很多,但是,朕心目中只有那博爾濟吉特氏,朕意欲立她為後,又怕人知道她是再醮之女,給人恥笑,因此遲疑不決。」

  大貝勒便回奏道:「陛下也忒煞過慮了!從來夫婦以愛情為重,吉特氏既是合陛下的心意,便不妨冊立為後。若然怕人恥笑,臣今有一策,陛下可與吉特氏重行婚禮,告過宗廟,還有誰敢恥笑陛下?」

  太宗聽了,連說:「不錯!」

  又說這禮節卻須十分隆重,如今卻叫誰去籌備這個大典呢?大貝勒思索了—會,說道:「有了!陛下宮裡不是有一個范先生麼?他肚子裡有的是禮數,不妨叫他去擬來。」

  太宗聽了,點頭稱是。這日退朝回宮,便把那範文程傳了進去,一夜工夫擬定了一張大婚的禮節單兒。太宗下旨,發交禮部籌備。一霎時滿城傳遍,都嚷道:「皇帝要娶皇后了!。」

  到了大婚的那日,皇宮裡燈彩輝煌,果然熱鬧非常。皇后坐著鳳輦,一隊一隊細樂迎進宮去。見了太宗,先行君臣之禮,後行夫婦之禮。皇帝和皇后並肩坐在寶座上,受過百官的朝賀,然後起駕往太廟行廟見禮。回進宮來,受過妃嬪的朝賀,又行家候禮,那弟兄叔伯妯娌姊妹,都一一見過禮,接著又受命婦的朝賀,行禮已畢,夫妻雙雙回寢宮去行合巹禮。

  太宗放眼看時,見吉特氏穿著皇后的服式,便覺得儀態萬方,容顏絕代。後面跟隨的一群妃嬪,雖也華服鮮衣,卻都被吉特後的顏色壓下去了,好似鴉鵲隨著鳳凰,野花傍著牡丹,都是黯然失色。太宗這時心中止不住癢癢的,忙命眾妃嬪退去,自己拉著吉特後的纖手,並肩坐下,淺斟低酌起來。

  原來這位吉特後與太宗的一段姻緣,真是說來話長。如今趁他們吃酒的空當兒,抽空約略地補敘幾句。講起這段姻緣,還是在英明皇帝出兵撫順這一年結成的,皇太極的生母便是葉赫納喇氏,這時英明皇帝和葉赫氏十分恩愛,皇太極也長得俊秀聰明,越發能夠得他父親的寵愛。

  皇太極年紀雖輕,辦事體卻極有決斷,因此英明皇帝把他留在城裡,代理部務;又叫阿拜、湯古岱、塔拜、阿巴泰幾個哥哥也幫著他照料照料。皇太極奉了父親之命,不敢怠慢,日日夜夜辦著事。連吃飯睡覺也沒有工夫。葉赫氏見他兒了這樣辛苦,不由她不心痛起來,又知道他歡喜打獵的,父親在家的時候,他終日在外面追飛逐走,快樂逍遙,如今拿他拘束得寸步不移,豈不要把他悶壞了。

  葉赫氏想到這裡,便和皇太極的幾位哥哥商量:弟兄五人輪流管理部務,皇太極空下來,也給他出外去舒散舒散。幾位哥哥都答應了,便放他三天假,聽他遊玩去。皇太極得了空,依舊帶了他一班侍衛到西山打獵去。他們打得高興,愈走愈遠,足足走了四五十裡路了,便在深山裡支起篷帳,胡亂宿了一宵。

  到了第二天,又向前進,打得的野獸越發多了。看看走到一座松林裡,遠望林外空地上有一群梅花大鹿,正在那裡吃是。

  皇太極見了,開心得了不得,忙發下號令,一百多名騎馬的侍衛向西面趕去。這裡只留下皇太極一個人站在林子裡。忽然,一頭母鹿被人追趕得慌慌張張鑽進林子裡來,皇太級見了,急急跳上馬,搶上前去。那母鹿見林子裡有人,便向東一繞,繞出林子外,箭也似地逃去。皇太極哪裡肯舍,在後緊緊跟住,在一片平原上流星似地趕著。

  皇太極的一匹馬是有名的大宛馬,騎在馬背上又穩又快,真是瞬息千里,看看趕上,皇太極左手彎弓,右手抽箭,「吱吱吱」地連飛三箭。有一箭射中在母鹿的背脊上,那母鹿忍著痛,便發了瘋似地帶跑帶跳,竄過山頭去。這匹大宛馬也有幾分左性,見這頭鹿逃得快,也便追得快。看看追過山頭,前面漆黑一座林子,高高的兩座山崗對峙著,倒掛在林子上面,皇太極這時覺得有些疲倦,意欲到林子裡去休息休息,那頭鹿也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他便放鬆了手中的韁繩,慢慢地踱到林子裡面。皇太極正要下馬,忽然腦脖子後面「呼」的一聲,一支箭從頭上飛過。接著「呼呼」兩支箭,一支從皇太極的臂下鑽過,一支插在肩頭的軟甲上。皇太極知道有人謀害他,忙一低頭,把手中韁繩緊一緊,那頭馬潑刺刺直向林子裡跑去。只聽得後面一聲呐喊,一陣馬蹄聲緊緊跟住。那飛蝗似的箭在他馬尾肩頭落下來,一支箭射中馬的後腿,一支箭射在皇太極的大腿上。幸而路隔得遠,箭力不強。皇太極急把箭頭拔去。那馬中了箭發起怒來,大叫一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