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代三百年豔史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四回 行色匆匆定情夢檇李 襟懷落落保節重鹽梅(2)


  這時乍浦既失,平湖、海鹽,全在英人掌握,嘉興亦籌議防堵。淇源知非樂土,帶了槜李,到蘇州小住。他是嘗惠泉水,登金山峰,遊興依舊不淺。什麼松江的蓴,龍華的桃,長興的檎,嘉興的菱,無不就近羅致。

  這日宜興有人送了一筐梅子來,生香活色,青翠可愛。淇源取一粒來嚼嚼,卻是鹹而不酸,便問來人道:「這種梅子,是哪個種的,可是醃過嗎?」

  宜興人道:「這叫做『鹽梅』。宜興城裡,本來只有王家一株,如今漸漸分出來了。但一裡以內,味已漸淡,到得五裡,依然變酸了。我卻從前聽見一段故事,這『鹽梅』是王夫人保節的。」

  淇源道:「怎麼說呀?」

  宜興人道:「我們城裡王家,卻算小小紳衿,那夫人也是書香門第的女子。青年夫死,哪肯再醮。偏是她非常美豔,垂涎她的人不少。後來連同族伯叔,也有一二屬意,叫她不須明嫁,只要俯從,衣飾所需,絲毫不吝。夫人自然拒絕。這班人又勾通夫人內戚,甜言蜜語,百計引誘,夫人亦不為動。不得已賄囑強暴,乘夜越牆而入,希圖夫人喪節,誰知又被夫人兔脫。

  「這班人恨也恨極了,饞也饞極了,在外面追散蜚語,說道夫人如何不潔,如何不貞,吠影吠聲,傳遍通國。夫人雖然不出戶,那些丫鬟、僕婦,你述一句,我加一句,都說某人捏造黑白,污蔑孤寡!鬼神有靈,必在不赦。夫人也襟懷落落。這時正食鹽梅,便取核對天發誓道 :『未亡人茹苦含辛,於今數歲。自問此心,可對天日。今忽被此惡名,至為不甘,茲特籲大垂鑒,倘妾果無他,此核種之,當令複生;若其別有異心,則妾身當死。』

  「將核向窗外地上一擲,也不問落在何所。要知道梅核下種,須撿新鮮圓整的入土,十粒不過發五。這梅核不但乾燥,而且受過鹹潰,一無生氣,如何能夠滋長?便是在夫人也不過一句憤話,何曾望其能活?不道未到一月,庭中果現萌芽,由葉成技,由技成幹。次年約高數尺,滿綴紫花,青蒂素心,非常雅潔。親族聚觀甚眾,沒有一個不稱讚夫人。夫人倒也處之泰然,並不自矜天助,漸漸花落結實,累累滿樹,大倍常梅。

  「待到成熟時候,夫人親手採摘。先薦祖考,然後將疏親密族,家饋兩枚。那從前流播謠諑的人,一體照例分給。大眾嘗著的,都說帶點鹽味,如同夫差吃剩下的王餘魚,濟顛吐出來的無芒蝦,特別有個標幟。那人看得希奇,聽得古怪,也來嘗這鹽梅。

  「倉淳一咬,竟將梅核咽下,梗在喉間。多方設法,不能上下,以至餓斃。人人總指為天報,夫人卻並不稱快,只是教子成名,受了一副五花官誥。如今是孫子了,聞說打教眾,打苗軍,也升到遊擊參將呢!這鹽梅求過於供,便人取核試種。種得越多,活得越快,不過容易變味罷了!這還是王家庭外采的,真的那株還要鹹些呢!」

  淇源道:「有這等事,你好陪我去看看。」

  宜興人答應同行。

  淇源進去告訴槜李。槜李道:「你又呆了,這不過一個古典。你記得我們嘉興的菱,是圓角的嗎?嘉興的李,是有爪掐痕的嗎?為著一顆梅子,跑百十裡路,何苦來呢?」

  淇源道:「橫豎我沒有事,這幾天廣東、天津,鬧得慌呢!什麼著耆英文蔚,洋務越辦越棘手呢!天叫我做了閒人,如何不去走走?」

  淇源果然到了宜興,這些賣蜀山陶器的,紫沙白沙,觸目皆是。尋著王家舊宅,卻是密密層層的報帖,高廳大廈,不過灰黯一點。宜興人帶著淇源,見過主人王鞏伯,說是鹽梅夫人長孫。淇源請觀鹽梅,鞏伯從夾弄內穿入內庭,只見老樹丫杈,枝葉繁茂,虯幡龍舞,十分矢嬌。淇源歎賞一回,鞏怕還捧出手卷來,題著《鹽梅保節圖》五個字。展開便是鹽梅夫人小像,以下一株鹽梅,以下一篇長記,是吳雲巢先生文熔的手筆。以下全是題詠,內中有詩有詞。那鐵嶺文小湘一首道:

  梅根雖活妾心灰,讒口何人播說來?
  不是天工能創格,此身終古費疑猜。

  又有番禹伍韻琅女史兩首道:

  菇苦與含辛,未亡何所賴。
  領略鹽味鹹,知在辛苦外。

  梅花白如雪,梅子青可摘。
  莫羨梅子青,當守梅花白。

  後面詩詞不少,都是當代名流。淇源於卷尾,題《暗香》一闋道:

  貫珠累黍,似芡圓結實。桐新凝乳,翡翠蘭苕交戲。鮮妍庭前樹,記得霜閨舊事。誓冰雪噥噥默語,看綠樹低亞。陰晴還問,熟梅雨。
  延佇碧雲暮,倘調入鼎羹。蜚香何處?彈丸脫去。休向綠窗打鸚鵡,料是寒儒翻異味。攜到辛齏資誰阻,探消息,騎竹馬,繞床漫數。

  淇源寫好,交于鞏伯。鞏伯又談起兄弟耆仲,出鎮梧州。

  那花縣一路,創出什麼三點會,恐怕又是白蓮教遺根。淇源相顧太息。這耆仲便是殉難的忠烈公。淇源回到蘇州,聽得北京哀詔喜詔,同時並下。道光三十年正月,帝疾大漸,諭啟秘匣,奉皇四子嗣統,以次年為咸豐元年。咸豐的初政,倒也褫穆彰阿,用林則徐,著實有點振作。奈何輔臣杜受恬這班人,不能引君當道,聽他荒亡逸樂。不僅外交難以解決,連各省疆土,都要淪陷了。咸豐在宮中,還是征歌選色,究竟是誰人的引線呢?正是:到處興戎悲蠆尾,何來誤國泣蛾眉?

  欲知後事,且聽下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