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代三百年豔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二回 盤水犛纓作詩代哭 重樓邃閣吊古傷今(2) |
|
偏有這做撮合山的蔣戟門,將他送歸和邸。和邸的重樓送閣,自然賽過王家。況且和珅自得卿憐,連二太太都視如塵土。卿憐雖琵琶別抱,處處皆睹物傷情。每勸和珅力抑奢華,免致旁觀側目,即使勢成騎虎,也須尋個機會,在宦海中早早抽身。 和珅正在興頭,自然忠言逆耳,她料定王中丞覆轍不遠了。果然梧桐風倒,落葉分飛,她又以罪屬沒為官婢,傷今吊古,才有這八首絕詩。那詩道: 曉妝驚落玉搔頭,宛在湖邊十二樓。 魂定暗傷樓外景,湖邊無水不東流。 香稻入唇驚吐日,海珍列鼎厭嘗時。 娥眉屈措年多少,到處滄桑知不知? 緩歌慢舞畫難圖,月下樓臺冷繡襦。 終夜相公看不足,朝天懶去倩人扶。 蓮開並蒂豈前因?虛擲鶯梭廿九春。 回首可憐歌舞地,兩番俱是個中人。 最不分明月夜魂,何曾芳草怨王孫。 梁間燕子來還去,害煞兒家是戟門。 白雲深處老親存,十五年前笑語溫。 夢裡輕舟無遠近,一聲欸乃到吳門。 村姬歡笑不如貧,長袖輕裾帶翠顰。 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憐猶是淺嘗人。 冷夜癡兒掩淚題,他年應變杜鵑啼。 啼時休問漳河畔,銅雀春深燕子棲。 八首詩又是感遇,又是言情,比那兩首還要淒絕。眾人才知道宮婢中有這吳卿憐,人人都來物色她了,她卻分在多羅貝勒府裡。這貝勒也能夠畫幾筆劃,謅幾句詩,聽得卿憐在府,便急忙傳她進見。卿憐羈囚許久,憔悴可憐。現在又從刑部發放出來,鬢髮蓬鬆,容顏黃瘦,那裡還有從前的丰采?聽得管家婆招呼入內,這位貝勒爺已走下階來。卿憐一片紅雲,飛上兩頰,只得行個旗禮。貝勒道:「屋子裡坐罷。」 便派卿憐在書房承值。卿憐垂涕道:「婢子是不祥的人,兩次從人,兩次被罪。按理應該隨著伯爺去了,只是蘇州還有老母。老母一日不死,婢子不敢一日先死。含羞忍辱,想到府裡來做個灶婢,或者適逢其會,尚可與老母有見面的機會。不意貝勒爺又垂青眼,婢女是嚇得慌了,見得怕了。都是婢子命薄,累及主人,以後決不敢再事第三人了。」 貝勒道:「你這不是豫讓眾人國士的見解嗎?我府中雖不如和相,但有這高閣深閨,也決不會委屈你的。夫人和平溫柔,終年長齋繡佛,不問他事,諸妾各有職掌,兩不相涉。你只在書房裡,安排筆硯,整理琴書,做一個添香的紅袖罷了。若說要替和珅守節,為什麼不替王稟望守節呢?是否王以眾人逼你,和以國士逼你,所以前後不同的?」 卿憐道:「王中丞迷樓粉黛,寵在一身。當年事起,原想白綾以殉,只因老母孑身煢獨,勉強活了下來。誰料常熟的蔣戟門,幾次三番,用重金誘我老母。老母婉言相勸,說道少年喪偶,終非久計,不如隨了蔣爺北上,你也可圖後半世快活,我也得一宗厚聘,借養天年。母親苦口相勸,我才進了和相的門庭。幸得他另眼相看,一直延挨到了今日。婢子是做妾的人,只望足食豐衣,主恩長存,算是滿意了。那外面飛來的橫禍,婢子從何處料起?如今更沒有妄想,只求貝勒爺賞碗飯,婢子跟著府裡人,縫衣做飯,都不敢辭。所諭在書房承值,婢子萬難從命。婢子已經失節過了,說什麼守節不守節呢!並非不識抬舉,實在別有苦衷,要請貝勒爺原諒。」 貝勒道:「像你這種身體面貌,如何能同她們在一起幹活呢?還是依我的辦法好。」 卿憐道:「婢子的話說盡了,卻尚有一種願望:婢子分在府裡,算貝勒爺的人了,貝勒爺若肯放婢子回蘇,使得母女團圓,這個洪恩,真是天高地厚,世世銜環結草,也報不盡呢!不然北京尼庵甚多,婢子剪掉青絲,跟著庵裡施主,替貝勒爺求福,婢子也可以修修來世,不知道貝勒爺能允許否?」 貝勒道:「回蘇是不便的,尼庵也不是一時就有。你既然不肯上來,暫時送到夫人淨室裡念念經吧。」 卿憐謝了又謝,便在貝勒府裡,伴著夫人。夫人有時出門拈香,總帶著她同去。青裙疏服,脂粉不施。西山竺修庵裡的女尼,說卿憐生有夙根,要她皈依三寶。夫人看她淤泥自拔,不愧為火坑青蓮,也叫她削髮為尼,懺除夙孽。這卿憐的結果,也算不錯了。 卿憐來到庵裡,過起了尼姑的生活。她一個師父,一個師叔,雖給她傳授衣缽,年齡也與卿憐仿佛。後來她們互談身世,才知道是汪鹽商的五姨太、六小姐。卿憐既到尼庵,清磐疏鐘,別無系戀。她偶然出山閒步,多見蒼松翠竹,護著這小小茅廬。想到昔日繁華,而今安在,大徹大悟,連詩也輟筆不作了。然而她卻將過去詩稿謄了出來,題為《兩夢吟》。那最後幾首,便是辭別貝勒夫人的。詩雲: 自從孤翼歎無巢,紛夢塵緣一例拋。 慚愧窗前雪衣女,心經一卷已先教。 爐香瓶水小排當,高矗蓮花別樣妝。 自是妙嚴公主樣,上階步步禮空王。 記否園中布地金?蕭蕭紫竹早成林。 楊枝遍灑人間水,爭拜慈航觀世音。 幾多來戶幾禪關?解脫因緣去不還。 歷盡娥眉多少劫,夕陽斜處到西山。 這《兩夢吟》出版以後,被一位輶軒使者,采入《國朝閨秀詩集》中。此書約計一百余人,連方外名妓,無不附載。卿憐《兩夢吟》以次,便是拜鴛女史的《欠愁集》。這《欠愁集》又因何而作呢?正是:才人福薄多遭劫,女子詩工不礙窮。 欲知後事,且聽下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