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代三百年豔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六回 畫舫笙歌經略誤翻金谷酒 胡塵車騎回妃生入玉門關(2) |
|
鳳英秋波一轉,便姍姍的替貝子寬去冠服,諸幕僚紛紛辭別。鳳英隨了貝子進艙,親解羅襦,微聞薌澤。貝子魂銷,真個覺得豐若有肌,柔若無骨。 一連幾日,早已直下富陽,停泊錢塘江滸。浙江巡撫率領司道出郭迎接。貝子戀戀鳳英,傳諭明早繞城而過,除巡撫、將軍接見外,其餘一概道乏。鳳英親送貝子到湖墅下船,還訂了殷勤後約。貝子水陸並進,安抵北京。乾隆著實褒美,說道舟車鞍馬,勞頓經年,准其回第休息。貝子謝恩以後,歸去見過夫人,那鳳英的面目聲音,還是繚繞心曲。 忽報將軍兆惠、耆定回疆,卻帶了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同來。貝子趁著慶賀的時候,想去賞鑒回妃。不道回妃已由乾隆安插到西苑去了。 這回妃原是乾隆向來愛慕的,聞說非蘭非麝,滿身都有異香。與霍集占我我卿卿,最稱情好。到得清兵蕩平回部,霍集占國破人亡,他知道乾隆單為著一人,弄得兵連禍結,伏屍累萬。起初本想排著一命,報故主於地下。偏是兆惠懸千金的賞,必要生致。他想此行雖險,大可乘隙報仇,所以安安穩穩。跟著兆惠北返。及至到得西苑,都是些官娥侍女,隨時監護,回妃並不驚異,亦不哀戚,只是危然默坐。乾隆偶爾臨幸,她總面如寒鐵,絕無一點笑容;便是略與寒暄,也是三緘其口。 乾隆名花坐對,興味索然,總叫宮娥侍女,婉曲勸勉,希冀可以回心。那知你言愈軟,她心愈硬;你話愈曲,他氣愈直。大眾無法可施,只得回奏乾隆。乾隆還問兆惠,兆惠道:「輕棄故國,昔人所悲,況且她一到中朝,斷無重出玉關之望。她既如此決絕,只好慢慢的感動她,漸漸的醒悟她。她是回部的出身,果然吃著回式的菜蔬,住著回式的房屋,什麼清真寺呀,禮拜堂呀,再揀幾個俘虜中老回婦,跟她伏侍,自然與之同化了。」 乾隆居然依法炮製,連地名都叫做回回營。回妃觸景傷情,益發如醉如癡的懷想,最後袖中竟露出匕首來了。大眾慌忙奪下,回妃便嘰咕道:「我是國破人亡,只差得一死了。我的不肯便死,我是不肯學兒女姿態,一死自了,總想求得一當,可慰故主呢。你輩果要逼我,我日日好死,時時好死,你輩也防不勝防呢!」 大眾又要搜她身畔,回妃又造:「哼哼,我匕首共有數十,你輩果強來犯我,我先一刃自死,你輩恐怕也當不起處分。」 大眾再行據實回奏。乾隆終究不願放她,有時還去探望探望。這種消息吹到太后耳朵裡,太后訓諭乾隆道:「古語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為萬乘的天子,祖宗以大統授你,先帝以大位畀你,你這人何等鄭重!況且三宮六院,一律完備,如何去屬意這異種的婦人,亡國的俘虜?她便願順從你,你也失了體統。聽得她抱著報仇雪恨的宗旨,你又何苦一定遷就他!萬一他竟以白刃相向,你受著一毫損失,如何對我,如何對先帝,如何對祖宗?她既執意,你不如賜了她死,讓她成名去罷。你果然不忍殺她,盡可放她回去。她孑然一身,斷不能夠作祟了。」 乾隆唯唯應命,依然留在西苑。藥莫有兩三年,凡太后談到回妃,總說是個禍水,因為礙著乾隆不好處置。 這日是圜丘大祀,乾隆留宿齋宮。太后想一不做,二不休,不如趁此機會,下一下辣手!便傳懿旨去召見回妃。回妃又恐太后來做說客,只得勉強上輦,來到慈甯宮裡。太后便諭令掩門,才把回妃叫到面前。看她縞衣綦巾,天然佳麗,那一陣一陣的香氣,芬芳馥鬱,直刺入人的鼻觀。 太后歎道:「我見猶憐,而況皇帝?」 問道:「你是不肯屈志事上的麼?」 回妃跪答道:「是。」 太后道:「你將來作何歸著呢?」 回妃道:「死。」 太后道:「你死念決了,今日便令你死如何?」 回妃道:「願。」又劍容淺笑奏道:「臣妾,胡塵車騎,甘作生俘,原是別有所圖,並非為天家富貴。不料皇帝福大,初志俱違。長此贅旒,有何用處?太后遂臣妾從夫之願,真是天高地厚,感激不盡!」 說罷又磕了幾個頭,地下都淌著眼淚。太后叫太監引入旁室,不多時朱盤裡獻上白練,報回妃已經升天了。 那面西苑裡的太監,知道太后沒有好事,趕緊到齋宮報告乾隆。乾隆飛騎入宮,宮門一律關閉。乾隆料定不妙,在宮外號啕痛哭。等到呀的一聲,獸環雙啟,早見太后立在簾側,乾隆請了一個安,便問回妃。太后道:「你自去看來。」 乾隆闖進旁室,只見沉香榻上,陳著回妃屍首,眉顰未展,頰暈如生,急忙俯她的額角,已經冰冷,那香氣尚未全散。乾隆又一場痛哭。太后再訓諭道:「你真癡了,她是你的什麼人?值得如此大驚小怪!你眼裡還有我麼?快些抬出去焚化罷!」 乾隆跪地謝過,請以妃禮棺殮。太后道:「是了,我不與死者為仇,妃呀後呀,聽你去辦罷!」 乾隆事事從豐,在禁門外建了一家,親題「回妃沙氏之墓」;賜祭一壇,又親臨奠醊。紀昀及朗誦祭文道: 惟年月日皇帝賜奠于回妃沙氏曰: 爾生爾節,爾死爾烈。一生一死,是曰一劫。身葬中原,魂歸故國。葬以妃禮,庶幾毋越。哀哉尚饗! 乾隆為著回妃的死,從此絕意聲色,只在詩書畫三項,加意研究。詞科兩次考試,文人名士,倒也收得不少。詩法書法,盡有供奉。只是畫法,頗難其選。廷臣推薦前山東濰縣知縣鄭夑,說他掛冠歸隱,賣畫自給,曾有筆榜行世,是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乾隆道:「鄭夑這樣清貧嗎?既是元年進士出身,著江蘇巡撫,飭知興化縣,傳諭鄭夑,令其來京聽候錄用。」 部裡行文到蘇,不知鄭燮果肯應詔否?正是:筆花遠紹千秋業,詔草先除七品官。 欲知後事,且聽下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