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明宮十六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二〇回 水盡山窮永曆遁緬甸 吟梅嚼雪明事結全編(3)


  清兵進了雲南,一面出榜安民,一面飛奏清廷。上諭下來,在雲南設立官職外,謂吳三桂已死弗論。著將停著的靈柩即日安葬。其時清廷康熙皇帝已經大婚,大學士洪承疇已卒,太皇太后即太宗文皇后還在,雖說是六十多歲的人,望去不過三十許人。那時明朝諸王和遺臣,多半殲盡了。有未遭擒戮的,也埋姓隱名,只好再圖機會,天下漸覺太平。

  康熙替太皇太后慶祝萬壽。到了那天,自然異常地熱鬧。大小臣工都上疏慶賀,太皇太后在登殿受賀時,忽地掉下淚來。康熙帝不知太皇太后為什麼事傷心,忙跪在地上再三地叩問。方知太皇太后見康熙帝給她祝壽,不免撫孫憶子,想起那順治帝棄國,至今沒有消息。于順治帝五臺山一言,還是牢牢地記著。

  康熙聽了,急傳出諭旨去,命內侍駕起了鑾輦,康熙帝親自奉著太皇太后駕幸清涼山。那時正當春初,碧草如茵,桃紅似錦,清涼山麓,濃翠欲滴,花香滿穀。康熙帝和太皇太后的鑾輦一直到了山下。由內侍舁過黃緞繡幔的鳳輿兩乘,太皇太后和康熙帝改乘了鳳輿。兩邊侍衛擁護著上山,至清涼寺前停輿。

  時寺中眾僧稀少,只有師徒兩人。一個徒弟就是那年所見的癩頭和尚,還有一個是八十多歲的老僧,鬚髮如銀,狀態龍鍾。見了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只打個和南便自退去。太皇太后同了康熙在內外大殿,各處禪室中遊覽了一會,覺並無順治帝和董鄂妃的蹤跡。又望山林幽壑看了些風景。但見林木蔭翳,修篁夾道。山花欲笑,瀑泉琤琮。

  一路觀著山景,回到山門前。猛見一個黃衣和尚,約有四十上下年紀,紫缽竹杖,朱拂芒鞋,廣額豐頤,目如朗星。見了太皇太后,打個問訊道:「荒山野寺,何幸得太后光降,敢是來找那出家的菩薩嗎?」

  太皇太后聽得和尚說話有因,隨口答道:「正是尋出家的皇帝,和尚可曾知道?」

  那和尚笑了笑道:「皇帝怎會出家,出家的哪是皇帝。這裡只有出家修行的菩薩。」

  太皇太后道:「什麼叫出家的菩薩?」

  那和尚大笑了幾聲,把手指著林木深處說道:「瞧啊!那不是菩薩來了。」

  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循著和尚所指的地方瞧去,卻毫無影蹤。

  回過頭來已不見了那和尚,正在驚詫的當兒,遠遠望見樹林叢中,一個身穿團龍箭衣,白麵無須的中年人,頭上並不戴帽子,足登烏靴。看他匆匆地向樹林中走去,細辨狀貌,正是順治皇上。太皇太后叫聲「唉呀」,康熙帝也瞧得親切,慌忙飛步趕去。太皇太后也扶著宮女在後緊隨。康熙帝于順治皇上棄國時已有八九歲了,自己的父親相貌還依稀認識。這時越追越近,愈看愈像。康熙帝不禁失聲叫了一聲:「父皇!」

  那中年人的腳步好似較前快了許多。康熙帝雖竭力追趕,漸漸地距離得遠了。看看那中年人,走入樹林叢中。康熙帝也趕到叢林內,太皇太皇隨後也到,卻不見了那個中年人。因這叢林是個山凹,只有一處進出口,沒有第二條歧路,不知那中年人從哪裡遁走的。

  其時只有山嵐迷漫,松濤盈耳,春風嫋嫋,鳥聲嘰喳。再望窮谷中,雲煙蒼茫,流瀑奔茫,哪裡有什麼人跡。這時侍候的宮人內侍及護駕侍衛都擁滿了一穀。康熙帝怔了半晌,惆悵出穀。到了穀口又徘徊了好一會,不由得嗟歎幾聲。看太皇太后時也已淚珠盈睫,倚著一株老松悵望良久,才扶著宮女出谷。

  太皇太后還依戀不忍遽去。直到了夕陽西斜,暮鴉歸林,康熙帝方奉了太皇太后,乘了鳳輿下山。到得山下,仍改乘鑾輦。

  由內監侍衛蜂擁地護著輦車回宮。太皇太后坐在鑾輦中,一路上還不住地灑著眼淚哩。那時有個名士叫作吳梅村的,詠康熙帝奉太皇太后到清涼山尋順治帝,那詩道:

  「雙成明靚影徘徊,玉作屏風璧作台。
  薤露凋殘千里草,清涼山下六龍來。」

  又詠順治帝顯示形跡道:

  「登崖望遠柳絲絲,流水年華晝夜馳。
  休道禪心歸也未,從今返國終無期。」

  又見董小宛倩影,有名士題詩清涼寺壁上道:

  「嫵媚窈窕氣如蘭,豆蔻相思意亦歡。
  好似漢江神女跡,相逢只作畫圖看。」

  還有康熙帝三遊清涼寺,三下江南;俠盜竇爾墩行刺,巡幸塞外,劍客犯駕,征服噶爾丹;衛玉妃穢亂宮廷,三立太子,三廢太子;雍正結納喇嘛,暗收血滴子,氣走俠客甘鳳池;雍正篡位,年羹堯征西藏青海,殺年羹堯;呂四娘行刺,雍正帝失頭顱;乾隆三下江南,兆惠征回部獻香妃,和珅弄權進寶妃;俠客闖宮禁,英雄鬧水閣;大臣當茶役,皇帝作囚徒……等等緊要節目。因限於篇幅,又系清代的事實。只好留在《清宮歷代風月史》①中發表。

  這部明宮十六朝,做書的就算收場吧!

  正是:
  千秋豪氣歸書卷,四照山光入酒杯。
  滄海橫流誰砥柱,風塵且聽說書來。

  拼將心力著文辭,贏得旁人笑我癡。
  寫出悲歡幻如夢,聊借哀怨化情詩。
  狂吟吾是浪漫客,閑坐縱論亦入時。
  窺透世間齊苦樂,揮來兔管紀蛛絲。

  (全書完)

  【①應為《清宮十三朝演義》,且《清宮十三朝演義》出版在前,此處卻說是《清宮歷代風月史》,不知何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