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明宮十六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二回 婉轉嬌啼西園月黑 燈紅酒綠萬壽風清(2)


  宣宗不露聲色,把方才的事絕不提起。孫皇后見皇上顏色開霽,心先放了一半,便放出她平日狐媚的手段,竭力奉迎著宣宗;宣宗這番卻不比往時了,處處留神察看,覺孫後的待人色笑,處處是假的,又見她那種妖冶的形狀,和胡皇后的穩重自持,兩下裡相較起來,愈顯得佻蕩輕浮,正是同初寵孫後時,厭棄胡皇后一般景象了。那宮侍香兒進上寶玉膏來,宣宗吃著問:「太子怎樣了?」

  孫後回說:「已和保姆睡去了。」

  宣宗點點頭,笑著對孫皇后道:「朕今夜覺著高興,和卿去太液池賞月去。」

  孫後笑道:「陛下記差了,今日是月晦,那裡來的明月呢?」

  宣宗大笑道:「朕倒真個忘了,這樣就在澄淵亭上吧!」

  孫後不敢違拗,即傳諭出去,令在澄淵亭上設宴。

  孫後一面重整鉛華,領了香兒,陪著宣宗到澄淵亭上來。

  這個澄淵亭的地方,四圍是水,只有一條石樑橫跨著,下面的河流,由玉泉山引入,經過太液池環繞皇城,再轉入溝渠,慢慢地流入海中。在亭上遠遠地望去,堤岸上一帶,綠柳成蔭,老槐盈盈,若在暑秀到亭上來游時,真是清風嫋嫋,胸襟為暢。

  但一過了夏天就不足玩了。那時恰交秋老冬初,金風陣陣,玉露清寒,那澄亭上四面是水,比各處要差兩三個月天氣,宮裡的宮人內監們早去躲在抱膝軒中了,誰到這種地方來吸西北風。以是一至冬天,澄淵亭周圍半畝餘的地方,竟鬼也沒有一個,連守亭的小監知道皇上不會來遊幸的了,偷懶往暖熱的所在去了。

  這天晚上,宣宗皇帝卻揀這樣清冷的地方去設宴,不是明明作梗嗎?還有那些太監宮人,見皇上駕臨,不好不去侍候著。

  孫後同了宣宗到得澄淵亭前,孫後才上石樑,已連連打了兩個寒噤。宣宗回顧笑道:「你敢是怕冷嗎?快叫她們去取鵝氅來禦夜寒。」

  香兒應聲去了,這裡宮監們燃起銀燈,擺上酒饌,宣宗和孫後對坐了,一杯杯地豪飲起來。不一刻香兒把鵝氅取來了。但見華光燦爛,五色繽紛。原來這襲鵝氅是朝鮮皇后的遺物,朝鮮要結好明朝,便把這襲鵝氅作了進貢之物。講到鵝氅的好處,無論大寒天,只要披在身上,任你走到冰窖雪穀中去,也不覺一點兒寒冷。氅的上下完全是火鵝絨毛所織成,又溫軟又輕盈,裡面還襯著一層的火浣布,四襟鑲著鮫紗,倘在月光下瞧時,光彩射開來,簡直是睜不開眼睛呢。

  據使臣說,照這樣的氅衣,全天下不過一件半。怎麼有半件頭呢?因織那衣服的人,中年忽地死了,一件已完了工,一件只織就得一半,她一生為人,唯織這兩件氅衣,別人是續不下去的。朝鮮國王聽知,出三萬多銀子,把那一件半氅衣買來,整件地賜給皇后,剩下的半件國王便把來改作小衣。到了嚴冬,朝中文武大臣,禦了皮衣還嫌冷,國王卻只穿件薄薄的夾衣,覺得常常汗流滿頭。朝鮮的氣候本來和別處不同些,然而由此可知那鵝氅的寶貴了。這樣說來鵝氅實是件無價之寶,織氅衣的後人不肖,三萬多兩銀子便賣了。

  至那朝鮮國王把這寶貝進貢明朝,也有一個緣故,因國王的皇后世稱朝鮮第一美人,不幸夭亡,國王十分傷感,一見了皇后的遺物便要哭得死去活來。於是由朝臣設法,將皇后的遺物潛自移去,那件氅衣也是皇后的遺物,又是件寶貝。內中有個大臣提議道:「皇后的遺物,留著徒給國王傷心,不如把氅衣充中國的貢物,也可以藉此結好明朝。」

  眾人聽了都十分贊成,當即派了使臣,星夜進貢明朝。宣宗看了,也知道它是一件寶物。別的不必說它,只瞧那氅衣的光芒射人,就可斷它不是件凡衣了。那時宣宗愛孫貴妃不過,便把這件氅衣賜與她。

  這天,宣宗和孫後在淵亭上開筵,怕孫後涼,便吩咐那香兒去取來。其時孫後三杯下肚,臉泛桃花,額上已香汗盈盈,也不覺著寒冷了。只把氅衣往旁邊一摔,一面仍和宣宗飲酒談笑。宣宗漸漸地有了醉意,酒入腹中心事上頭,竟屏去了內監宮人,令那宮侍香兒去抱了那太子來。孫後忙阻攔道:「夜寒侵人,太子年稚,恐受不起這冷氣,還是不去抱吧!」

  宣宗帶醉笑道:「朕要抱他來,看看相貌和朕怎樣?」

  孫後聽了,頓覺刺著隱事,面色不禁有些改變。只得勉強說道:「那是陛下的龍種,自和陛下一般。」

  宣宗冷笑道:「那怕未必吧!」

  孫後見宣宗話說有異,方要拿言語話來支吾,忽見宣宗霍地立起身來道:「你說沒有月色,那不是月光嗎?」

  說著走出澄淵亭外,孫後也跟了出來。宣宗乘她不備,提起來就是一腳,孫後一個翻身,撲通跌入河中去了。

  可憐,似孫後那樣的嬌弱身體,跌在水裡幾個翻身已是一命嗚呼了。待那香兒同了保姆來時,宣宗吩咐保姆仍把太子抱去,那香兒不見了孫後,正在詫異,宣宗猛然說道:「皇后在那裡等著你,快去侍候。」

  香兒忙走出亭外。宣宗也照孫後的法子,將香兒一樣地踢下河去。這時夜靜更深,又是很冷靜的地方,孫後和香兒生生地淹死在河中,竟一個人不曾知道。宣宗見心事已了,叫內侍上亭,收拾了杯盤之類,自己便帶醉去臨幸宮嬪去了。

  第二天上,宮中不見了孫後和宮侍香兒、小娥,內務總管姚正忙令宮中內侍們向宮內四外查看,不一會千秋鑒的太監來報,宮侍小娥倒斃在寶月閣,驗得身受致命重傷,現已收殮。

  又有西苑的內監來報道:「孫皇后和宮侍香兒,在澄淵亭前湖中浮著。」

  姚正聽說,不覺大驚道:「宮中出了大亂子了!」

  於是七跌八撞地來奏知宣宗。宣宗故意驚道:「哪有這等事!」

  當下命駕幸澄淵亭,親自去察勘了一遍,傳諭用貴妃禮殮了孫後,賜葬金山。宮侍香兒,送往千秋鑒收殮。一面吩咐姚正留心察訪兇手。這樣的一場大事,只輕輕地掩飾了過去。那姚正等見皇上淡淡的,對於孫後投河的事不加根究,大家自然也懈怠下來。後來孫後的這件事始終成了疑案,這事暫且不提。

  再說宣宗殺了孫後又恨那總管趙忠、內監王永,助著孫後作奸,便暗飭錦衣衛齎了鴆酒到天牢中,把趙忠和王永毒死在獄中。是年的十一月裡,是張太后五十萬壽。宣宗下諭,到萬壽的那天,群臣須一例錦衣入朝,並叩賀皇太后萬壽。群臣得了諭旨,自然格外地踴躍,文的由太師楊溥為首,武的是英國公張輔為首,各掏私囊去制些奇珍異玩,準備萬壽的那天進呈皇太后賞玩。

  那時宣宗正在盛世,各國及海外附屬的島國也紛紛籌備進貢的物件。在張皇太后萬壽的三天之前,京中著名使館巨驛,都被一班使臣占得滿坑滿谷。各國的貢車和各省文武官員貢獻壽儀的車兒絡繹道上,綿亙二百餘裡。

  到了張太后萬壽的正日,宣宗皇帝戴冕冠,衣袞龍袍,白圭朱舄,親赴太廟致祭列祖列宗。祭祀既畢,鑾駕儀衛直進東華門。一面命排起張太后的儀仗,龍旌、鳳幟、白旄、赤節、紅杖、青爐、金斧、銀鉞、立瓜、臥瓜、雉扇、曲蓋、黃傘、赤傘、方傘、紫蓋、骨朵、響節、團扇、錦幡、儀刀、金吾仗、金節、小雉扇、大雉扇、日月旌、六龍旗、北斗七星旗、五行旗、壽龍白虎旗、朱雀玄武旗、八卦真武旗,御前衛士、錦前衛士、錦衣衛、校衛、侍衛、御林軍、禁軍,白纛、大鉞、銀旄、女侍宮娥、繡衣衛、金踏腳、金盂、金壺、金交椅、金水罐、金爐、金脂盒、金香盒、拂子、方扇、黃麾、戟、紗燈、弓弩、班劍、掌扇、方扇、天旌、地麾、錦幡、香柄、黃龍扇一對對地在前過去,後面是皇太后的鳳輿,張太后戴著雙鳳翔龍冠、金繡龍鳳錦披,穿著大袖龍鳳真紅繡袍、金龍霞帔,髻上龍鳳飾,金玉珠寶釧鐲,翡翠大佩,紅羅長裙,望上去真是威儀堂皇。張太后端坐在輦中,臉上微微帶著笑容。又把輦上的珠簾高卷,自乾清門起駕,往東西華門遊行了一周,由宣宗皇帝親自迎接太后的鳳輿,直上萬歲山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宣宗又替太后稱觴上壽,百官齊呼:「萬歲!」

  「皇太后萬壽無疆!」

  這時國外島國的使臣以及各省進獻儀的官吏,紛紛呈獻貢物,什麼真珠寶玩,玉石金銀,器具雜物,食品酒醴,種種奇花異樣,爭勝鬥麗,說不盡的五光十色,叫人眼也看花了。

  宣宗便奉著太后,登皇殿親檢壽儀。又傳諭文武大臣,在華蓋殿賜宴,又命楊溥等接待外邦使臣在交泰殿賜宴。各省來京貢儀和祝壽的官吏,著在甯安殿、仁壽殿、懷仁殿、育德殿等四處賜宴。張太后在皇極殿上,目睹著許多奇珍異寶,只是嘻開著嘴,笑得合不攏來。不知這些壽儀怎樣安插,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