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演義 > 遼海丹忠錄 | 上頁 下頁
第十四回 群賢憂國薦才 奇士東征建節(1)


  冥寞鑒忠貞,殊方役五丁。
  雄濤開遠塹,迭嶂聳層城。
  飛渡隔胡騎,揚舲擁漢旌。
  莫輕夜郎小,絕塞可橫行。

  兵法雲:先自衛而後攻人。又道:可守而後可戰。故地利不如人和之堪憑,天時又不如地利之可據。古來秦得地險,常以函關一面制諸侯,使不敢仰攻;吳得水險,常以長江千里屈曹丕,望洋興嘆。就是奴酋之逞強建州,亦是兩江環流,一山後擁,其寨居山頂,險絕不可攻,所以得吞併各夷。若廣寧,只靠得一條三岔河,一渡河,廣寧就不可保。

  當時鎮江複陷,有人道毛文龍貪功生事,貽害一城。到廣寧一失,是經略巡撫兩個大臣,徵召竭天下之兵,征輸盡天下之餉,營造備天下之器械,不能為聖上固廣寧;那不費天子鬥糧,不折天子粒粟,更不曾聞役天子之一人一騎,折天子之片矢只弓,直探龍穴,奪驪珠於夢中,難道這功還不奇,這人不足取!鎮江報捷,獻俘佟養真,已經聖旨升毛文龍鎮江參將,王紹勳副總兵策應。經、撫爭他功罪。內閣葉臺山上疏道:

  國家費數千萬金錢,招十余萬士卒,未嘗損奴酋之分毫。而文龍以二百人擒斬數十,功雖難言,罪於何有!有以為亂三方佈置之局,則此局何時而定?以為貽遼人殺戮之禍,則前此遼人之殺戮,已不勝其慘,豈盡由文龍!

  是非已是大定。

  抒赤亦由我,雌黃且任君。
  一朝公論定,麟閣共銘勳。

  翰林董思白又上疏:

  臣聞齊式怒蛙,勇士爭赴;燕收駿骨,智者輻輳。以二物之微,猶有伯王之資地,況忠義奇傑奮不顧身之士!立功于萬死之場,槁自於無援之路,而棄之以快敵,疑之以資奴,此行道之所諮嗟,愚臣之所扼腕,而為國家惜也。

  臣伏睹奴酋發難以來,河東世將,望風投降,反戈向內,蕩我疆圉,百姓莫不剃頭乞命,我之師臣與各道臣奔逃。鄭重經略,三授尚方劍,加設撫臣,沛發內帑,竭天下之力,以供方虎之所指揮,竟無敢一矢東向者。而兵亂于內,強促於外,舉朝文武百官,莫不變色相對。設曰無將無兵,臣竊惑之。豈遼東數千餘裡,無一忠義;四海九州島之大,無一奇才異等之士,超距投石之勇,堪為國家吐氣者!觀前後邸報,南衛鐵山諸處遣民,猶肯徒手保險,死不降奴,號天飲泣,以待王師。又幸有毛文龍者,持孤劍,穿賊中,與豪傑士王一寧等,設計盟誓,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佟養真等,獻之闕下,且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鬥糧,立此奇功。當時登撫若肯疾速策應,資以器械衣糧,使之收拾殘民,立成一軍,時出撓賊,凡諸陷賊之人,必有思漢內應者,豈非制奴一奇策耶!奈何信王紹勳之偏私,藉口先發為恨,一不策應,坐令孤絕,又虛謄塘報,破壞功臣。臣竊傷之。以為文龍不幸,既隔於奴,又隔於登萊,無生文龍矣。今回鄉人又稱,文龍於前月中,設計殺奴賊二三千人,奴令李永芳、佟養性以車駕炮往,與文龍為難,又放還朝鮮人,約共縛之。當事者以文龍無邸報,恐回鄉人為奴所遣以誘我。猾賊多計,其事誠不可知。然使實有此捷,而望其來報,則事勢之至難者。何則?奴既絕河東之路,紹勳等又讒妒其功,惟恐文龍不死,茫茫大海,何處可得達乎?

  臣愚以為,文龍縱無後功,但以鎮江一事觀之,此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陛下試問滿朝文武,從來有大將,不費一鐵一草一糧,而能立功如文龍者乎?有能置身四陷之地,孤絕無援,能當忠義孑遺,感發成功如文龍者乎?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複,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且可就遼平遼,鼓舞殘民,用其必死之心,煉成精卒,不待四出徵兵,擾動天下,川蜀亂可以不作矣。今棄文龍於絕北,委忠義於虎狼之口,力盡而不救,不資以器械衣糧,使之坐斃,以聽奴所魚肉,以為養真報仇,佐奴酋而致其疾於我也,豈不哀哉,豈不惜哉!夫舍殘遼必死之精卒不收以為用,而遠募天下以致亂,棄奇策有效之文龍不救,而偏信一籌莫展之紹勳,侈口三方並攻,而索兵索餉,無時可成。不知存立文龍一軍,即成眼前三方之策。舍有用,錄無功,孤忠義,輔殘賊,不顧天下安危,但局於一己好惡,如此不已,臣恐天下亂盡,尚不能越三岔河一步,而社稷已危也。

  臣愚無識,誠見邊事危急,而阻絕忠義,坐失干城,內自賊而遺禽於奴,深為失策,故不避狂瞽言之。伏乞陛下嚴敕經撫諸臣,消融成心,亟圖救援。或飛一詔,募召海兵,即所在拜文龍為大將,錄其民之有功者,次第升遷。仍敕梁之垣,當冒險曲達,將所齎銀兩,宣諭朝廷德意,遍加賜齎,使益感激立功,早收全遼,不至並壞天下,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乞立他為大將。

  寥落何人議築壇,匣中血劍每空彈。
  九重忽諾無知薦,靜掃烽煙四宇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