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開闢衍繹通俗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卻說舜帝登殿,兩班文武朝賀拜舞畢,怎見得: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帝召禹謂之曰:「今天下地上,方八千餘裡,至於荒服,南撫交趾,西抵昆侖,東長島夷,北發戎狄,四海之內,今雖鹹載,朕頗無憂。但今洪水為災,先帝曾命卿父治之,無功而受罪極。朕每欲得一人治之,以救蒼生,為萬民莫大之功,惜未得其人。朕觀卿之才德,可堪此重大之任。欲卿不憚勤勞,以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未蔔卿意慨然否?」

  禹聞帝之言,流淚叩首曰:「臣父有負先帝,自當受罪臣。每思至此,未嘗不三歎流涕。臣本不才,蒙君委任,敢不奉命!願捨身王事,以報陛下知遇之恩,焉敢偷生自安!」

  帝聞禹之奏,大悅曰:「朕得卿此行,洪水無慮矣。」

  命設宴待禹,親賜禦酒三杯,金花三朵,笙蕭鼓樂送出朝門。

  禹謝恩領旨而行,百官皆餞於十裡之外。一路見洪水滔天,禹傷父鯀功不成而受誅,乃勞身焦思。次日升帳,傳令買辦祭物,虔誠禱告曰:

  禹本一匹夫,蒙君委任,疏通洪水,以救萬民。今備祭物,禱爾上千神祇憐祐。臣禹決不敢偷生怠事,負君之德,傷民之財。如有不專,神天降罰。

  禹祭畢,散了祭物。一夜展轉不能寐。至三更時,夢一神身披絳繡,手握一冊,自稱玄夷使者,謂禹曰:「上帝嘉君一意為民,故使某至此,授汝以治水之經。江、河、淮、漢、伊、洛、瀍、濉、汝、濟、泗、瀆、涇、渭,凡屬地方之水,皆遵此冊以治之。黃帝有《水經》,藏在宛委山紹興。北方之治已成,然後治南方。汝可登宛委,而取此書。」

  言訖而去。禹醒來,覺有冊在手,取火視之,皆赤文篆字。

  次早升帳,分付左右,各備鋤鍬使用。傳令曰:「帝都起先開九州青徐荊揚兗豫冀雍梁,用繩牽准,以為規矩,不致錯亂。次通九州水道弱漢江河淮泗濟洛汭,度九山會稽衡嵩岳岱沂華霍恒。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以鐵錐置屐下,上山不跌。」

  禹治江北諸水,皆不十分費力,只有淮水治之甚難。

  一日,往淮水邊相度地勢,見一水怪形如大木,長十餘丈,身如黑漆,其聲戛戛然,浮於岸旁,以身觸岸,岸皆為之崩。禹召本地父老詢之,老人曰:「此名支期巫也,當天陰則浮沉出沒,漲怪浪高數丈,壞人家屋舍。」

  禹遂令兵數千,皆執強弓硬弩,俟其出現,登高射之。次日其怪果浮水而出,兵皆登山射之,箭密如雨,支期巫死于水中。禹見水怪已除,傳令三軍動工掘塹。只見水流澎湃,逾岸數丈。三軍漫散而逃。見一獸行踏水面,往來如飛,耳目俱無,八首八足。禹詢諸父老,皆不知何名。亦令兵射之,無一箭著肉。禹歎曰:「天乎是使我不得成功,蓋愆斯民長從魚鱉侶矣!」

  抱悶不已。

  是夜複夢玄夷使者謂之曰:「此天吳也,不食不死,千歲乃斃。吾為汝召庚辛之神以治之。但須佐之以鐵門四扇,各長八尺,闊四尺,厚一尺。鐵柱十六根,長一丈,各重八百斤。鑄成沉之水底,令千兵齊呼曰,『雕其骨,刻其脂,戕鑼戕鑼,委渚為夷。』仍鳴金擂鼓,以助庚辛之威,波恬浪息乃止。」

  言罷而去。禹記其言,令軍人如法鑄成鐵門鐵柱,沉之水中,金鼓呐喊之聲,聞百餘裡。只見陰雲四布,怪風波浪拍擊不絕。須臾雲開浪息,禹令止金鼓,分撥疏通,旬日告成。

  禹大喜,至岷山,疏鑿江流。至白帝城,見其懸崖削壁,水門狹隘。令軍人用火燔之,不開。工人曰:「不可為也。」

  禹曰:「岷山周回千里,惟此一道,若不安流,其害更有甚于淮河之水者。今暫勞,乃得永逸。汝等勿得阻難。」

  是夜夢神賜以九牛黃龍導水。次日興工,岸崩如雷,上起西陵峽,中巫峽,下歸峽止,三峽共七百餘裡,頃刻疏通。至今西陵峽壁岓,猶有影不滅。故人皆稱神禹焉。一帶江流底平。禹遂南登宛委山,取黃帝《水經》看過。然後南疏雲夢、洞庭、瀟湘、沅灃、長酉、資、漵、漸九江也,既治,遂東疏彭蠡、震澤、松江、婁江、東江三江。

  當其東疏三江之時,三過塗山氏之門而不入。塗山氏自夫高後,生子四歲,名曰啟。聞夫治水過其家,抱啟出視,啟呱呱而泣。禹皆不顧,弗以妻子撓亂其心,帷相度治水為急務也。在外一十三年,所在皆歡聲載道,簞食壺漿以迎。禹呼百姓告之曰:「今洪水已平,粒食可興,須辨土色以為耕藝,汝等自此安心矣。百姓感謝。禹遂回朝覆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