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七回 曾國藩會興五路兵 林啟榮盡節九江府(5)


  那林啟榮見清兵三日不出,料其必有異謀,急令軍士小心防備。時九江居民,見九江被困,多願出營助力。林啟榮大喜。乃令鄉民備任工役;將一切兵士,盡作防戰,增攜火器,以為對付。到次日果見清兵前隊人數不多,分四路而來,大軍則隨後擁護繼進。林啟榮見之謂左右道:「彼前驅小隊,殆將冒險誓死以來矣。」

  即下令軍中,休令敵兵前隊近城:凡見火器可及,即擲火焚之。軍士得令,果見清兵前隊,每約五百人,並無長槍,各攜短火,另負小包而來,至是已知清兵志在焚城。惟林啟榮已令軍士,先擲火器,從遠焚之。還虧林啟榮平日訓練軍士,卻另有兩法:一是令軍士由高跳下,或由下躍高,初則由二三尺,或四五尺,漸至丈餘皆可跳躍;一是令軍士拋擲物件,使能及遠,視所擲之物,重量若干,看擲得最遠者,即受上賞。軍中練習有素,故那時拋擲火器,皆能及遠。當清兵前隊猶未至城下,已多被林軍火器所焚。唯是時清兵前隊,亦能冒險,皆沖火林而進。把縱火之物,向城垣擲來。只一場算是火戰:兩軍煙火熏天,喊聲動地。清兵所擲火器,還是不多,因前隊各五百人,多已先為林軍燒斃。林啟榮令軍士一面擲火,一頁發槍發炮,清兵死傷極眾。鄂督官文見焚不著九江城垣,急令發炮攻擊。

  少時清兵火器亦盡,火煙散處,已見屍骸遍地。惟林啟榮一軍,仍不住拋擲火器,清兵死傷山積。胡林翼見勢不佳,急下令退軍。計是役清兵死傷萬餘。巡撫李續宜,亦被槍彈擊傷左腿,其餘各路部曲,亦死傷數十人;林啟榮軍中亦死傷二千餘人。自辰至申,曆戰八句鐘,方始收軍。林啟榮知清軍損傷更眾,惟本軍亦死傷二千餘人。自念清兵在外,即死傷眾多,亦易催救;惟自己在城內,死一千,即少一千,乃飛報各道,催取救兵。奈金陵被勝保等所擾,洪秀全不肯放李秀成離去金陵,陳玉成、李世賢又各被牽制。李秀成乃飛報李世賢,力當各路,使抽出黃文金,往救九江而去。惟官文等敗後,覺迭次進攻,皆徒損人馬,未嘗攻得九江要害,乃大集諸將計議;胡林翼道:「鬥智鬥力,林啟榮皆足以拒吾。今惟有開地道,埋地雷,以炸之耳!」

  曾國藩道:「波拒禦極能,安能埋藏地雷乎!」

  胡林翼道:「今當令三軍步步為營,節節而進,一面攻城,一面掘通地道,以炸之可也。」

  官文道:「恐兵士損傷過多,不得不退,是地道反無成矣!」

  胡林翼道:「此易事耳。前軍宜結陣堅固,陽作攻城,以專從事於地道。四門皆用此法,林啟榮不能出而求戰,即不能傷我地道工兵矣。」

  諸將皆以為然。乃每日必派兵攻城,先固前陣,虛作進勢。

  林啟榮在城樓上觀望,不覺面為變色。暗謂部將元戒道:「敵人非真進攻,殆有預謀也。觀其後營塵頭大起,往為擠擁,是從事於地道無疑。此次若無外援,九江危矣!」

  說罷欲就近飛催李世賢來救。怎奈四城被圍得鐵桶相似,不能殺出;又日望救兵不至,林啟榮悶極。猛思一計:急令三軍亦從城內開掘地道,以透出城外,直透城外長濠。在地道中排以鐵板,並壘以巨石,以阻清兵地道之策。畢竟清兵人馬多眾,自屢敗後,又複增兵以數十萬,從事四城地道。林啟榮又不知其著力何處?四城遼闊,反防不勝防,惟日日鼓勵三軍,以圖死戰。

  那一日大集諸將語道:「今清兵以數十萬眾,來撼九江;若外援不至,九江必有難守之日。林某受國重寄,當與城存亡。吾實不忍禍諸君。如諸君見事機難挽,請各自圖生,另立功名可也。」

  諸將聽得,無不垂淚。皆道:「某等斷不忍離將軍而去。若九江失守,則將軍死忠,吾等死義,亦分也!」

  說罷大哭,林啟榮亦哭。此時林啟榮早以死自誓。忽報敵兵已各率大隊,猛撲四門,林啟榮聽得,乃複卒兵登城抗守。管教:玉石俱焚,頓教土地成灰燼;虎龍會戰,又見霆軍奏凱歌。

  要知林啟榮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